首頁 >  新聞

一根海帶引發的同頻共振

發佈時間:2024-06-25 15:44:38 | 來源:福建日報 | 作者:陳秀靜 陳偉濱 | 責任編輯:蔡得軍

時至6月下旬,霞浦海帶産業的“主戰場”已由蔚藍深海切換至加工車間。在福建溢源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滿載鹽漬海帶的貨車來回穿梭,成箱海帶經叉車裝卸直入冷庫;車間內,數百名熟練工人巧手翻飛,將成片海帶纏繞成結,每天約有10噸海帶結從這裡産出;“霞浦海帶經懸挂晾曬,乾淨無沙,口感好,營養豐富……”直播間裏,多名主播正聲情並茂地推介家鄉特産。公司上下,洋溢著創業幹事的火熱氣氛。

自上世紀50年代末海帶南移栽培成功以來,海帶産業已成為霞浦“一村一品、一帶一業”發展的重要支柱産業。霞浦于2009年榮膺“中國海帶之鄉”稱號。目前,全縣養殖海帶佔海面積約30萬畝,産值約40億元。

近日,在福建溢源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在車間製作海帶結。陳偉濱 攝

在這近70年的接力賽中,涌現出一批頗具行業影響力的企業。其中,溢源公司持續發力標準化養殖、精細化加工、多渠道銷售,成功躋身農業産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行列,年銷售額突破億元關口。公司董事長蘇少華同時也是省政協委員、霞浦海帶協會會長,跟隨他的腳步,記者試圖探尋海帶與當地經濟發展如何同頻共振。

近70年的接力賽

海帶是冷水性的大型經濟藻類,在我國自然分佈于山東半島地區(青島以北)和大連沿海地區。最初,業內曾有“海帶不能過長江”的説法,但隨著上世紀50年代末海帶南移養殖關鍵技術的攻克,一片片深綠色的海洋蔬菜扎進了霞浦海區。

出生於霞浦縣沙江鎮的蘇少華,從小便感受到鄰里街坊對於養殖海帶的熱情。“霞浦氣候溫潤,海區水流平緩、水質優異,天然適宜海帶生長,一經試種成功,很快獲得農戶垂青。”他説。

不過在當年,海帶養殖的收益偏低。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種苗成本居高不下。“用於育苗的種海帶完全依賴從北方引進,光是海帶苗成本便佔到銷售收入的50%以上,要知道如今這一數字僅為1%。”蘇少華感慨地説。

科研力量造就了轉變。在上世紀70年代,福建三沙海帶育苗場開展的種海帶度夏試驗取得成功,“北種南調”由此成為過去式;在此後的10年間,科技工作者又將海區培育的種海帶轉移至室內自然光低溫條件下度夏,此舉使海帶養殖時間提早半個多月,海帶生長期延長,海帶單産比原有秋苗提高30%以上,經濟效益顯著提升;而後,“榮福”“三海”“黃官”“海嘉”等一系列適宜福建海域栽培的高優品種相繼問世,為霞浦海帶産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種質基礎。

不止于種業創新,晾曬工藝的進步也助推霞浦海帶品質邁上新臺階。早年農戶大多直接在地面上晾曬海帶,這一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曬出的海帶泥沙等雜質含量多,嚴重影響産品品質。

針對這一問題,漁民們想出了新招。在蘇少華的家鄉沙江,幅員遼闊的灘塗上遍插竹竿,竿上舒展的海帶葉恰似層林盡染。如今的霞浦正在積極推行海區插竿懸繩日曬、搭架日曬和竹墊日曬等模式,如此晾曬出的海帶潔凈無沙、葉塊完整、品質上乘。

經過60餘年的發展,霞浦人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生産經驗,在海區選擇、筏架設置、幼苗暫養、剔苗夾苗、養殖管理、水層調節、增加浮力等環節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海帶養殖技術體系。“現在一個農戶家庭的全年生産量相當於計劃經濟年代近40戶人家的總和。”蘇少華説,在2023年,霞浦海帶産量達14.7萬噸,佔寧德全市産量近90%。

此外,令蘇少華印象頗為深刻的,還有交通巨變給産業發展注入的強勁動能。“在計劃經濟年代,沙江的海帶多銷往江西南昌。彼時,火車走上兩個月才能運抵目的地。而今,相同的路程只要花費7個多小時,這極大便利了霞浦海帶的銷售。”蘇少華表示。

機械應用,品牌升級

2002年,由海帶養殖起家的蘇少華創辦了福建溢源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起初,公司主攻鹽漬海帶産品,因為在原材料選擇方面不受天氣條件限制。“每逢海帶成熟,我們可以在最佳時節采收加工。若要製作傳統的幹制海帶,則需等待連續的大晴天。一旦天公不作美,海帶極易出現爛尾、發硬等現象,影響品質。”蘇少華説。

但隨著公司業務發展,進軍多種品類市場成為繞不開的一道坎。如何避免海帶烘乾靠天吃飯?機械化設備應用發揮了關鍵作用。蘇少華表示,溢源公司現已引進全自動烘乾流水線,與傳統自然晾曬相比,效率提升了近5倍,不僅節約了海帶曬、收的人工成本,還可通過精準控溫、均勻烘焙鎖住海帶的新鮮口感。

嘗到甜頭後,溢源公司在先行先試的路上愈行愈遠。其鹽漬海帶加工基地就設在國家海帶生産標準化示範區東吾洋岸邊,配套建設了海帶吊裝上岸專用漁港,裝運海帶的船舶24小時全天候均可靠岸卸貨;鮮海帶采收、拌鹽、裝袋、運輸、入庫等環節實現全程機械化;在燙煮加工流水線上,原有的燃煤鍋爐已全部替換成天然氣鍋爐,操作便捷且環保……示範效應下,當地不少企業也加快了機械化生産步伐。

産品品質是産業發展的生命線。“為了嚴把産品品質關,溢源公司捨棄了許多短期利益。”蘇少華舉例説,在加工環節,公司只選擇盛産期出品的海帶中段進行加工。一來海帶去頭去尾産生的邊角料約佔幹品凈重的1/4,原料成本較高;二來想要在更短的加工期限內生産出同質同量的産品,唯有加大設備投入,全力擴産能;三來設備運轉時間縮短,意味著保養時間更長,又增一筆成本支出。但在蘇少華看來,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只有加碼硬體升級、強化管理水準,才能樹立産品滿意度、市場可信度、品牌知名度,從而推動海帶産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2016年,溢源公司正式踏入電商領域,依託品牌官方旗艦店的陣地闖出了一條銷售新路。“一方面,旗艦店平臺幫助公司更好地打響品牌,因為産品品質過硬,自然也不畏懼同行間價格戰競爭;另一方面,公司與更多新老客戶締結了緊密聯繫,線上消費者的需求也倒逼我們往精深加工方向前進。目前,公司産品線已擴展至鹽漬、烘乾、日曬、即食、壓縮、海帶苗等六大系列。”蘇少華説,目前,溢源公司天貓旗艦店已居海帶類目第一,年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

“海帶産業是真正的富農産業、生態産業。隨著農産品流通政策趨於完善、行業標準日漸健全、産業升級步伐提速、電商平臺蓬勃發展,我們對産業的未來充滿信心。”蘇少華堅定地説。

(記者陳秀靜 陳偉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