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青海都蘭:四維立體工作法 全方位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

發佈時間:2024-06-25 15:44:3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蔡得軍

自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開展以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香日德鎮聯盛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黨建引領聚合力、項目建設強基礎、産業發展增動能、民族團結促和諧、鄉村振興惠民生、社會治理保穩定”的工作思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探索實施“點、線、面、體”四維立體工作機制,積極營造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找準“切入點”,實施“三項部署”,打牢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堅實基礎。黨建引領抓創建。堅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民族工作的全過程。充分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各族群眾,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各族群眾,引導各族群眾牢牢把握“兩個共同”主題,樹立“四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不斷增進“五個認同”意識,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思想理論促創建。把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等納入學習計劃,通過週三集中學習、交流討論、“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多種形式,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針,促進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今年來,組織集體學習20余次,參與人數600余人次。鄉村振興帶創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抓住黨和國家利民惠民富民政策,村黨支部以群眾之“需”謀民族團結創建之“實”,兩委成員牽頭“承諾踐諾”,與網格化管理相結合,全村兩委成員、駐村工作隊成員、網格員全面入戶摸清群眾需求,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抓住“核心線”,凝聚“一個共識”,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民族工作的主線,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石榴籽”精神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根本理念,以增進共同性為導向,以開展“三八”婦女節文藝匯演、“民族團結杯”體育競賽、每週閱讀日及“我們的節日”活動等為契機,建強文化陣地,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同時通過主題宣講、文藝展演、故事分享會、現場製作等形式,引導各族群眾堅定自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讓中華文化通過實物實景實事得到充分展現、直抵人心。今年以來,開展和參加形式多樣、主題豐富的各類活動20余次,覆蓋各族人民群眾600余人次。

擴大“覆蓋面”,立足“六大陣地”,讓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之花絢麗盛開。堅持統籌兼顧,在不斷夯實思想共識的基礎上,立足“團結支部”“團結影院”“團結靶場”“團結街道”“團結家庭”“團結書屋”六大團結陣地,積極開展各類“黨員雙幫”“雙語課堂”“政策宣傳”“志願服務”等活動,不斷增強各族黨員群眾的自豪感,牢牢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每週三晚上設置固定影院播放日,結合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學習內容,通過多媒體將學習內容以更加生動的形式傳遞給廣大黨員和各族群眾,累計開展團結影院放映8次,到場觀看黨員和各族群眾388人次;在村級圖書室中整理設置“團結書屋”專區放置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書籍,室內陳設以少數民族元素裝點,營造出具有少數民族文化神韻的獨特視覺空間,依託圖書文字力量,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陣地建設、宣傳教育、閱讀推廣為抓手,充分發揮圖書室的社會教育職能,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累計整理歸檔少數民族語言圖書100余冊,開展團結讀書會4次,用書香浸潤民族團結之花,構建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打造“組合體”,聚焦“四個亮點”,全方位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落地生根。聚焦以“箭”為媒,通過組織和參與各地民族團結射箭比賽,在比賽中以“箭”會友、以“箭”健體,奏響民族團結曲;聚焦鄉風文明新風尚,將移風易俗作為改進、完善基層自治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的規範約束作用,激發群眾向陳規陋習“宣戰”的積極性,以文明節儉新風尚澆灌團結石榴花;聚焦美麗鄉村齊建設,開展“美麗庭院”評比活動,圍繞“門前三包、庭院衛生”等方面,對照評比細則,逐戶實地查看打分。對庭院衛生評比優秀戶進行積分制兌換獎勵,以鄉村風貌全面提檔助力民族團結一家親;聚焦鄉村産業振興增效、民族團結助農增收,啟動和推進農業託管項目、光伏資金新修水渠、拓展務工增收渠道,民族團結與産業發展互促互進;在四個亮點工作中促進各民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在各族人民群眾共同努力下,聯盛村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向深度廣度推進,不斷拓展領域、豐富載體、完善機制,注重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條件不斷改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

(都蘭縣委宣傳部供稿 撰稿:賈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