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高品質發展調研行丨陜西漢陰:在古梯田感受鄉村振興的律動

發佈時間:2024-06-25 13:27:45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徐寧 唐斕 劉彤 閆馨禾 | 責任編輯:蔡得軍

盛夏時節,秦巴山區水汽氤氳,在山間形成浩瀚雲海。

漩渦鎮地處秦巴山區腹地、鳳凰山與漢江之間,因漢江河道轉向,水流形成巨大漩渦而得名。

圖為陜西漢陰鳳堰古梯田(6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蔡湘鑫 攝

漩渦鎮有目前秦巴山區考古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鳳堰古梯田。這片面積超1.2萬畝、有著200多年曆史的“老糧田”依山勢地貌而建,一階階梯田沿山脈擴展鋪陳,展現著中國傳統農耕智慧。

“鳳堰古梯田渠係發達、排水流暢、設施完善,是自然之美與人類智慧的結晶。”漢陰縣水利局工程師李權兵説,在精耕細作中,漢陰當地群眾總結出了集蓄水、保土、增産于一體的生態農業生産技術,以最簡易的工程設施、最少的維護保養、可持續的工程管理,實現了最大效益的土地墾殖和農業生産。

鳳堰梯田主要依靠自流灌溉,因為雨水充足,梯田裏種植的玉米、油菜兩種作物,在這裡實現了連年穩産高産。

出生於2001年的曾祥均雖然年齡不大,卻已經是漢陰縣漩渦鎮展創家庭農場的負責人,管理著80多畝梯田和50多頭黃牛。近年來,他正積極探索生態農業發展模式。

圖為陜西省漢陰縣漩渦鎮堰坪村,民宿點綴于梯田中(6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蔡湘鑫 攝

在曾祥均眼裏,黃牛牛糞、油菜秸稈都是上好的有機肥料,能夠保持土地肥力“潤如油膏”;自種的玉米又能為黃牛提供青貯飼料,實現資源迴圈利用。“不施農藥化肥、以生物防治杜絕病蟲害,是我們農場最大特點。”他説,依靠黃牛銷售和油菜籽磨油,農場一年收入穩定在40萬元以上。“正是依靠漩渦鎮的綠水青山,我們的家庭農場才能健康發展。”

隨著鄉村振興由願景變成現實,鳳堰梯田的知名度不斷提升。每逢節假日,梯田周圍就圍滿了拍照留影、體驗農耕的遊客。當地積極打造梯田農業綜合旅遊示範區,推出以休閒養生、梯田觀光、山地遊覽等為主題的文旅項目,實現年接待遊客60萬人次、旅遊綜合年收入超10億元。

旺盛的人氣也帶動起漩渦鎮的民宿産業。漩渦鎮盤活閒置農房,將保留原始風貌的老房子打造成高端民宿,花棲玥民宿便是其中之一。“自去年7月份運營到年底,整個項目為村集體帶來8萬餘元分紅。”民宿運營方負責人劉翔説,“現在不少農戶在農閒時節到這裡打零工,實現增收”。

圖為陜西省漢陰縣漩渦鎮堰坪村花棲玥民宿內景。新華社記者蔡湘鑫 攝

今年68歲的漩渦鎮茨溝村村民吳大順退休返鄉後辦起了農家樂,希望參與家鄉的發展,他説:“開業以來,我家的大米、土蜂蜜、山雞、蔬菜很受遊客的歡迎。未來,我打算繼續擴大經營規模,講好鳳堰古梯田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我們世代居住的幸福之地。”

(記者徐寧 唐斕 劉彤 閆馨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