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江河一脈家國夢

發佈時間:2024-06-24 16:54:35 | 來源:廣西日報 | 作者:朱基釵 施雨岑 | 責任編輯:晁亞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前夕,習近平總書記開啟了一趟西北之行:陜西延安—青海西寧—寧夏銀川,4天時間3個省份,行程跨越數千里。

黃土高原、延河水畔,世界屋脊、湟水河谷,賀蘭山下、塞上江南……中國西北,黃河遠上白雲間,山川形勝,氣象蒼茫。

6月1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出席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後來到青海考察,第一站走進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看望這裡的老師和同學們。

這是一群來自黃河源的孩子們,他們的家鄉是果洛藏族自治州,從邊遠牧區來到省會西寧,求學于這所上海援建的寄宿制中學。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高一(1)班教室。這裡,一堂主題為“新時代、新家鄉”的思政課正在進行。教室後面的黑板報上,粉筆書寫的“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稚嫩而工整。

15歲的尼東拉毛起身展開一幅手繪圖,用標準的普通話向習爺爺講述家鄉的今昔巨變:“從以前的騎馬放牧到後來的騎摩托車放牧,再到現在的無人機放牧,我的家鄉越來越現代化了!”

牧區姑娘目光清澈,挺拔如一株蓬勃生長的青稞幼苗。2023年9月,她第一次走出縣城,坐汽車輾轉9個多小時,來到這所中學。幾個月後,品學兼優的尼東拉毛第一次坐飛機遠赴上海研學。望著黃浦江畔的林立高樓、璀璨燈火,她立下人生志向——將來到艱苦地區去當一名語文老師,把無限精彩的世界講給更多人聽。

習近平總書記慈祥地看著同學們,親切地説:“從牧區來到這裡,生活習慣會有一些改變,但你們的人生會有更多的機會。”溫暖有力的話語,撥動孩子們的心弦。

教育之光,可以跨越山河阻隔。教育對口幫扶,一直是習近平同志深深的牽掛——

在福州工作時,發起“千家企業建千校”愛心活動,為陜西延安捐建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2015年春節前夕,總書記到陜西考察,專程前往這所小學看望慰問。

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為對口幫扶下實施遷建的四川南充之江小學培土奠基。就在上個月,總書記還給之江小學的學生們寫了回信。

新時代以來,中西部教育被置於全國教育總體格局中優先謀劃設計,一系列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協作幫扶政策舉措,照亮中西部孩子們求學成才之路。

教學樓前廣場上,數百名師生向總書記圍攏過來。燦爛的陽光,灑在質樸的臉龐上,如潮的掌聲,真誠而熱烈。

“堅持全國一盤棋,相互幫助,特別是沿海地區要幫助西部地區,發達地區要幫助欠發達地區,都要找準角色。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教育對口幫扶,要把孩子們培養好,這有深遠的意義。”一番話,令現場許多人熱淚盈眶。

因為,在這所學校裏,有太多這樣無悔奔赴的故事——

學校校長常途,來自長江入海口的上海。從皖北考到上海,躬耕三尺講臺,他篤信“教育改變命運”,組織一聲召喚,義無反顧走上高原。

高一(1)班班主任肖飛雪,來自黃河中下游的洛陽。牧區孩子“渴求知識的眼神”,讓她決心紮根於此,“只要學生們能走出去,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我的選擇就值了!”

江河一脈,同心築夢。正如這所學校的校歌所唱:“我住黃河源,君住長江尾,江河奔騰不息,承載深情厚誼……”

習近平總書記感嘆:“包括教育在內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取得顯著成效,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産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

宏覺寺,在熱鬧的西寧城中靜靜矗立。

這座千年古剎,見證了唐蕃古道的恢宏繁盛,聆聽過絲綢之路的車馬轔轔,更鐫刻下漢、藏、蒙等民族千年交流歷史和團結印記。

在這裡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包括廣大信教群眾團結奮鬥。希望青海藏傳佛教界弘揚愛國愛教優良傳統,促進宗教和順、社會和諧、民族和睦,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人心所歸,惟道與義。”從歷史,可以映照現實,可以遠觀未來。

正如總書記所曾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

團結奮鬥,是我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在延安召開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

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帶領軍委一班人和各部門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瞻仰王家坪革命舊址。總書記指出,10年前我們到古田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今天我們來延安召開軍委政治工作會議,再一次尋根溯源。新時代新征程,強國強軍前景光明,任務艱巨。全軍高級幹部要牢記初心使命,帶頭弘揚延安精神,帶頭加強革命性鍛造,扛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團結帶領廣大官兵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攻堅戰,把強軍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乘坐火車穿行于西北,大漠戈壁、無垠草原、巍巍群山、滾滾江河。

這是一片多民族共同繁衍生息的廣袤土地,也曾在快速發展的時代步伐中陷於滯後。

上世紀三十年代范長江在這裡採訪時曾經暢想:“設使中國將來人人有如此一間住室,月白風清之夕,大家聽聽無線電廣播的新聞和音樂,不知屆時大家的心情,將會如何的快樂!”

斗轉星移。今天的中國西北,共同經歷著新時代的偉大變革,上演著一個個從“幹沙灘”變“金沙灘”的傳奇故事。就在兩個月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掀開了西部地區發展的新篇章。

寧夏銀川,長城花園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音響裏傳出悠揚歡快的樂曲聲。鄰里街坊們,正在這裡載歌載舞、剪紙刺繡,其樂融融。

6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這個多民族聚居的幸福家園。

“唱起來,跳起來,春風裏那百花在盛開。五十六個民族心貼心,捧出吉祥幸福來……”舞蹈室裏,和著歌曲《中華手拉手》的旋律,舞蹈愛好者正在排練。

他們都是社區裏的居民,退休了一塊唱歌跳舞,有漢族、有回族、有蒙古族。看了他們的熱情舞蹈,總書記鼓起掌來。

社區廣場邊,一座紅石榴造型的雕塑下,“民族團結一家親”七個字格外醒目。正如這個社區的名字“長城花園”——團結,才能築成鋼鐵長城;團結,才能讓中華民族的百花園絢麗多彩。

金色的陽光下,激動的各族群眾把習近平總書記簇擁在中間。總書記親切地同大家握手,微笑著輕拍孩子們的肩膀。掌聲、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説:“民族團結非常重要,我們五十六個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五十六個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我們共同奮鬥,一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銀川城東,黃河蜿蜒奔流,將不竭的力量注入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

(記者 朱基釵 施雨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