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風采

“卡陽花海”綻放新魅力

發佈時間:2024-06-21 15:09:22 | 來源:青海日報 | 作者:鄭思哲 王杜鵑 | 責任編輯:盧曉茜

卡陽景區一角。本報記者 鄭思哲 王杜鵑 攝

夏日的鄉趣卡陽景區綠草如茵,山林披綠。站在山腳下仰望,色彩各異的木屋、灰色的石墻建築、白色的天幕沿著山勢蜿蜒而上,依山傍林,各自獨立卻融為一體,身處其間,仿佛置身於一座北歐小鎮。

“要是自己不説出去,別人還以為我們是在國外拍的婚紗照呢。”6月11日下午,正在景區內拍攝婚紗照的一對新人的話語印證著此地別樣的風景。

登高俯覽,連綿起伏的群山與雲海交織,多彩的花海與青翠的梯田交相呼應,若隱若現的小路從林蔭間蜿蜒而過,整個景區被山林環抱,斑斕的花朵點綴其間,散發著一股世外桃源的怡人氣息。

從曾經身處腦山的貧困村,到如今遠近聞名的生態旅遊村,卡陽“蝶變”的故事,從脫貧攻堅書寫到了鄉村振興,村民們見證了村子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到生産生活方式的改變。如今,卡陽以綠色涵養鄉村旅遊“産品力”,用創新拓寬鄉村旅遊“發展路”,描繪著黨建引領鄉村發展的新畫卷。

作為以花海之名打響鄉村旅遊品牌的“先行者”之一,西寧市湟中區攔隆口鎮卡陽村的鄉趣卡陽景區每年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前來遊玩,更以獨特的景致被譽為“西寧新八景之一”。

“2023年以來,景區共接待遊客20余萬人次,經濟收益達到了800多萬元。”説起村裏的發展,卡陽村黨支部書記祁生海總是滿臉笑意。

“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國家森林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諸多的榮譽是對“卡陽經驗”的肯定,也是對卡陽走好鄉村振興路的鞭策。

隨著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卡陽經驗”在廣袤的鄉土上“生根發芽”,結出“碩果”。這既是鄉村發展之福,也是卡陽村的幸福“煩惱”。

“遊客的選擇多了,卡陽該如何依靠現有的發展基礎,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的‘卡陽道路’?”攔隆口鎮黨委副書記季順奎的思考,卡陽村黨支部正在不斷地探索。

眼下,卡陽景區正在做新的嘗試。“我們已經在謀劃以科普教育為主的親子研學項目,目前一些研學的基礎設施已經基本齊備,最快本月就會開展相關的活動。”鄉趣卡陽森野野奢露營基地主理人鮑永翔説,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科普研學熱度近些年持續上升,有“行走的課堂”之稱的研學遊備受青睞。“我們希望借助這樣的發展機遇,利用周邊豐富的自然資源,打造景區發展新優勢,為卡陽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為拓展鄉村旅遊發展路徑,卡陽已經做了很多有益嘗試。舉辦森林音樂節、開展綠色騎行活動,新建雲上觀景平臺,建設高標準景觀山杏林25公頃(375畝),建立“春觀花、夏觀業、秋觀葉、冬觀雪”管護運營制度……卡陽村將鄉土特色與生態旅遊有機融合,打造富有綠化、綠韻、綠態、綠魂的“綠盈鄉村”品牌,著力推進“田園攔隆口·美麗新卡陽”建設。

在豐富旅遊業態上,卡陽也逐漸摸索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路子。

“今年年初我們舉辦了冰雪節,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祁生海説,依託新建的集民宿、餐飲和休閒為一體的星辰驛站農家樂園,卡陽積極謀劃“冬經濟”發展,打造“卡陽冬季冰雪節”賞燈玩冰的冬季旅遊項目,並融入踩高蹺、舞龍舞獅、威風鑼鼓、社火、鍋莊等民俗表演,不斷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農村要致富,産業要先行。借著鄉村旅遊的“東風”,卡陽村通過“支部引路、産業鋪路”,依託“民營企業+合作社+黨支部+群眾”的發展模式,縮減部分卡陽景區餐飲運營,協助12家農戶在景區周邊發展“農家樂”,15戶家庭作坊製作銷售草灰饃饃,累計收入達15萬元。

“卡陽村立足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依託鄉趣卡陽景區,著力打造綠色休閒農業,相繼建立農家樂、鄉村特色小吃、鄉趣卡陽産業園、民俗文化街等多種形式的産業體系,實實在在地促進農民就業和增收,帶動360余人就近就業。”祁生海説,依託鄉村旅遊發展,不僅使村集體經濟實現翻番增長,村民實現穩定增收,人居環境也得到了持續改善。“現在我們推進鄉村振興的底氣更足、勁頭更大、信心更強了。”

(記者 鄭思哲 王杜鵑 通訊員 青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