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新聞

中交路建:保護高原生態 打造同賽項目全線標桿樣板工程

發佈時間:2024-06-20 16:50:2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晁亞婷

G0611張掖至汶川高速同仁至賽爾龍(青甘界)段公路工程(以下簡稱“同賽項目”)位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由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路建”)承建的同賽項目1標地處同仁市一級水源保護地扎毛水庫,為進一步保護項目地生態環境,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多措並舉、多點發力,用實際行動體現著央企擔當。

邊施工邊綠化築起生態保護屏障

在同賽1標項目建設過程中,“中交路建”採用三維網格固定覆土植草和挂網固定生態棒噴播植草方式分別對場站及施工便道的下邊坡、高陡邊坡進行綠化,不僅增強了邊坡整體和局部穩定性,同時也實現了有利於邊坡植被生長,快速實現綠化的效果,有效保護了扎毛河上游的生態環境,避免了施工區因邊坡水土流失而造成的水源污染。

(邊建邊綠成果)

(三維網格固定覆土植草)

安裝智慧污水處理設備實現污水迴圈再利用

“中交路建”在同賽1標項目駐地通過一次性安裝智慧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對駐地生活污水進行集中凈化處理,凈化處理後的水質清澈無異味,集中收集用於施工便道、場站灑水降塵和綠化澆灌,整個處理系統運作高效穩定、密閉性強、乾淨衛生,有效解決了化糞池和生活污水池的清運處理,做到污水的迴圈利用,節約大量灑水降塵和綠化澆灌用水。

(智慧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水質凈化前後對比)

自創泥漿凈化設備解決泥漿污染難題

同賽1標項目的策多隆溝大橋緊鄰扎毛一級水源地上游,樁基施工産生大量泥漿,並夾帶砂石,嚴重影響泥漿使用效率和處理成本。同賽1標項目部自主創新的鋼板泥漿池和除砂機配套設備,通過對現場泥漿進行除砂迴圈再利用,有效解決了泥漿滲漏問題,減少泥漿處理量,提高泥漿迴圈利用率。

(除砂機)

(鋼板泥漿池)

處理後的淤泥“變廢為寶”,可作回填、綠化種植等,實現泥漿閉環處置,處理産生的污水經過分離沉澱二次運用到施工現場灑水降塵和綠化養護,剩餘泥漿壓縮乾燥成餅後運輸到棄渣場進行填埋處理。該套設備操作簡單,分離效率高,過程中産生的泥漿經該套設備處理後,全部進行“內消化”,全程無外排污染問題,不僅節約了施工成本,更有效解決了泥漿帶來的環境污染,確保水源地環境安全和水質穩定達標。 

(壓濾機)

(砂石分離機)

設置揚塵智慧監測系統助力揚塵污染治理

因項目特點,拌和站取料、卸料過程中容易引發料倉粉塵揚塵污染問題,長此以往,還會危及作業人員健康。同賽1標施工地拌和站料倉內通過設置揚塵監測系統,採用PLC控制,主泵配有變頻器實現泵的軟啟動和水壓恒定設置。根據料倉內設置的PM2.5、PM10監測探頭,當場內PM2.5、PM10指數超過系統設置的數值時,系統會自動啟動噴淋設施進行除塵,當環境中PM2.5、PM10指數小于規定值時,噴淋系統自動關閉。該套智慧除塵噴淋系統噴霧均勻,覆蓋面積大,節約水資源的同時有效杜絕揚塵污染,改善作業環境,保障作業人員身心健康。

(智慧自動噴淋降塵)

標準化建設管理棄渣場打造全線標桿引領樣板工程

同賽1標項目自建設以來,棄渣場嚴格按照設計、環評報告和水土保持報告要求,先行修築擋土墻後進行棄渣填築,同時裝載機配合壓路機進行分層碾壓,做到棄渣場“先擋後棄”和規範填築要求。並通過設置展板對棄渣場概況、臨時用地手續、環水保措施、棄渣場原地貌與恢復後的效果圖進行公示,進一步規範棄渣場的使用管理,做到棄渣規範標準,減少水土流失,從而減輕對下游和周邊産生的危害。

(棄渣場綠化成果)

為恢復棄渣場綠化,項目通過生植袋合理碼砌邊坡攔擋,提前將草籽、肥料拌合在腐殖土中,再進行裝袋,機械配合人工碼放到邊坡,植被生長較快,成活率高,有效防止雨水沖刷造成的水土流失,提高棄渣場綠化效果。

(先擋後棄、分層碾壓)

(公示展板)

同時,項目創造性推進棄渣場治理,通過開展植被恢復試驗,設置植被恢復試驗田,挑選更適合地區生長的植被用於後期綠化恢復,該做法不僅提前解決了棄渣場的綠化恢復,更為後期復墾復綠、環水保交工驗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系列舉措,同賽1標項目棄渣場成功打造為同賽項目全線標桿樣板工程。

(植被恢復試驗田)

截至目前,同賽1標項目“邊建邊綠”“泥漿凈化迴圈利用”“智慧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等多項成果受到青海省環保廳、黃南州人民政府和業主單位多次觀摩學習,並被全線推廣應用。

(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