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旅遊

文化中國行|浙江蘭溪:江南古村展新顏

發佈時間:2024-06-20 16:51:41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吳帥帥 | 責任編輯:晁亞婷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伴隨著孩童聲聲誦讀的《誡子書》,諸葛後裔聚族而居的浙江省蘭溪市諸葛村迎來了新的一天。

青磚灰瓦馬頭墻。暑期臨近,作為全國最大的諸葛後裔聚居地,江南古村的研學遊熱度日漸提升。

諸葛村村域面積2.3平方公里,相傳由諸葛亮27世孫諸葛大獅于元代開始營建。古村以鐘池為中心,由8條巷道向外延伸,從空中俯瞰與青磚黛瓦的古民居共同組成了一幅形似八卦的鄉村圖景。據統計,村中姓諸葛的居民超過3000人。

古村如今的人氣與活力得益於幾十年來幾代人接續的活態保護。

諸葛村黨總支書記諸葛坤亨已年過古稀,參與過早年間丞相祠堂、廳堂、議事堂等公共建築的修繕保護。“在外的出錢,在家的出力,當時靠大家齊心協力,才把許多老建築‘搶救’了回來。”

2000年前後,諸葛村已經靠著村居環境、傳統文化小有名氣,隨著來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村集體收入迅速增長。

有人曾提議就此深度開發、收入分紅,但諸葛村卻選擇了另一條路。從2003年開始,諸葛村推行“一戶一策”,除了村內公共建築,村民老宅也一併納入保護。“我們尊重村民選擇,有的願意留在老宅就仍在此居住,有的村民享受易地建房政策後,老房子由村集體收歸,由修繕隊維修。”諸葛坤亨説

村民馮水根皮膚黝黑,從年少時跟著老師傅修古建築已有40餘年。“古建築修繕不僅要規劃整體建築佈局,還需要使用原材料、老工藝,復原局部細節,實現古建築‘修舊如舊’。”他説。

通過村中老工匠“傳幫帶”,這支修繕隊現已發展為擁有古建築修復一級資質的企業。村民們對古建築有感情又懂技術,促進了古村落常態化修繕隊伍規模的壯大,也讓古建築修繕技藝得到傳承,文物保護進入良性迴圈。

為進一步提升村民保護意識,諸葛村還把文物保護法、村規民約製作成掛曆、手冊分發給村民;對村內所有古建築進行徹底摸排、掛牌、簽訂責任書。

在“人人都是文保員,人人都是受益者”理念下,截至2023年底,村裏投入3億余元,整體修繕道路1萬多米,修繕古建築6萬多平方米。

如今,在古色古香的“天一堂”百草園,許多身著漢服的年輕人在此點一杯草藥茶飲,和諸葛古村合影“打卡”。

行走在諸葛村,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孩童趴在窗沿觀看老匠人製作孔明鎖;遊客在中藥體驗館學習傳統藥包製作;如果時間趕巧,遊客還能在諸葛祭祖中體驗傳統祭祀儀式和迎會遊街活動……

今年的“五一”小長假,諸葛村結合古村落風貌、非遺傳統工藝等,推出沉浸式互動演繹項目,諸葛亮、五虎上將等角色和遊客互動。“五一”期間,諸葛村接待遊客20000多人次,同比增長5.9%,給村民帶來旅遊收入158萬元。

文脈傳承悠久的江南古村在活態保護與發展中,留住了“根與魂”,于有形無形間,塑造出一幅鄉愁裏的當代鄉土中國的美麗圖景。

諸葛坤亨説,傳統村落的吸引力不僅在於自然風光、歷史建築,更在於其蘊含的豐富厚重的傳統文化,這是村莊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外向引力。

20多年來,在諸葛村,保護優先於發展,以發展反哺保護的理念始終未變。數據顯示,2023年諸葛村接待遊客60余萬人次,門票收入2000余萬元,帶動近500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記者 吳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