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新聞

青海都蘭:堅守“糧”心種糧有“道”

發佈時間:2024-06-19 17:02:2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蔡得軍

六月的香日德綠洲大地,麥苗夾岸穗將作。站在村口從南往北望去,一片片麥田長得正旺。端詳著自己的麥苗,李佔忠心裏的喜氣兒也忍不住往上涌。這些年和土地、糧食打交道的經歷,讓他深深感到,靠良種推廣、規模經營、科學種植,日子才過得更有奔頭。

李佔忠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香日德鎮的一位普通農民,憑著半輩子在土地上的堅持和探索,種糧種出了“名堂”,闖出了一條靠種糧增收致富的新出路。

達成共識打實種糧“樁腳”

作為當地人熟知的種糧大戶,這名號來之不易。談起自己的種糧歷程,李佔忠露出了懷念的笑容,他説:“1950年農場成立之後,許多外縣的群眾搬遷到香日德鎮,農場就發展成五個大隊了,那時候農場將近有七萬畝土地,作為我們村的支書,整天就是帶著村民搞農業學大寨,平整土地,漸漸地産量也就上去了,老百姓的日子也慢慢好了,那時候我始終抱著這樣一個想法:如果不種田的話,我們將來要吃什麼呢?”。

帶著這樣的想法,李佔忠在家鄉承包田地,決心帶領大家找到種糧致富的道路,讓想種田的人能種田,讓會種田的人能賺錢。但是,當時的交通並不方便,水源也不穩定,種田幾乎全靠人力,小麥畝産也只有幾百公斤,除去人工費,種糧基本不掙錢,沒有人理解他的做法,也沒有人願意跟著他種田。李佔忠跑遍了縣農技站、縣農業局,找技術人員向他們虛心學習,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引進新品種。

經過長期的學習,他積累了一套“種糧經”。“不到3年,小麥畝産達到了質的飛躍,得到了省上的嘉獎,讓我在艱辛中嘗到甜頭,更堅信要把種糧這件事做下去,還要做大!”李佔忠回憶時眼裏泛著光。“現在,最開心的是種糧政策好,尤其是購買農機,政府補貼越來越多,自己花錢越來越少。”政策好不光體現在補貼上,還體現在對耕地的重視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全面落實糧食播種面積,為在高起點上保障糧食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積累“種糧經”糧食增産又增效

談起“種糧經”,李佔忠娓娓道來。起初,在種糧上,他也曾是個“新手小白”,沒少為種田愁白了頭。大面積種糧的第一年,李佔忠請師傅幫忙打藥除草,不承想藥水沒打均勻,農田裏雜草瘋長,剛灑下的春肥都被雜草吸收了,連忙補救。

這次的經歷讓李佔忠意識到,種糧是個技術活。“春播必須搶農時,機械化可幫了大忙。”李佔忠説,過去種地主要靠人工,不僅耗費人力,效率也不高。現在使用機械種地,平整土地、施肥、播種同時作業,既省時又省力,效率是以前的幾十倍,既不耽誤農時,也降低了種地成本。

李佔忠説,目前旋耕機、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農用機械一應俱全,基本實現了從種植到收穫的全程機械化。看似增加了投入,其實是降低了成本。從單一的種子經營到參與農業種植,李佔忠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橫向上積極聯繫縣農技推廣中心等專業農技服務機構,邀請專家不定期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業生産,縱向上結合國家文件、政策,將所學到專業知識向農戶傳達。同時,為這些農戶提供産前、産中、産後的服務,從而進一步提升農業産值。李佔忠説,有了農機的助力,種植面積也逐年擴大,收成越來越好,農戶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了。

打造糧食産業增收樣板

隨著村內糧食合作社的成立,社員將土地託管給合作社,農戶不用動鍬鎬,還拿一樣的錢,等於給土地找了一個免費“管家”。現在村裏的大部分農民都非常樂意把土地交給合作社來種,通過提供“保姆式”土地託管服務,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充分發揮黨支部的組織優勢和合作社的服務優勢,以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為載體,推進土地成方連片,實行土地託管“保姆式”服務。

對沒有加入合作社的農戶特別是困難群體的耕、種、防、收,開展託管“訂單式”社會化服務。同時也為脫貧戶家庭提供就業崗位,增加脫貧戶收入,以解決村內脫貧戶收入增長困難的問題。村“兩委”幹部帶頭,協調農機服務隊,充分發揮農機具多、配套齊全、生産規模大等優勢,合作開展連片作業,提高現代農業機械化水準,降低農業生産成本,提高農田産出率。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業發展緩慢、農民增收難等突出問題。

李佔忠靠良種推廣、規模經營、科學種植走上致富路,提前圓了小康夢。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香日德人,他將繼續助力鄉村振興,為家鄉農業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海都蘭縣委宣傳部供稿 撰稿人:陶世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