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理工大學獲批設立
發佈時間:2024-06-19 15:06:15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羅雲鵬 | 責任編輯:蔡得軍經過近6年籌建,近日,教育部正式批復設立深圳理工大學。《教育部關於同意設置深圳理工大學的函》指出,深圳理工大學定位為新型研究型大學,著重開展基礎性、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新型研究型大學“新”在哪?記者注意到,深圳理工大學在學科佈局、培養模式、管理機制等方面煥然一新。
2024年6月,深圳理工大學舉行校園開放日活動,學生和家長前來參觀。
深圳理工大學籌備辦主任、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創院院長樊建平表示:“我們在深圳先行先試,成立新型研究型大學,希望為國家高等教育發展蹚出一條新路。”
産教融合辦大學
深圳理工大學位於深圳市光明區新湖街道,校園總用地面積近1200畝。其中,主校區第一期20多萬平方米建築已建成交付,可保障2024年首批本科生的學習生活。
樊建平介紹,當下,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很重視理工科大學的建設和發展。這是因為理工科大學與國家的産業發展、綜合實力等密切相關。
目前,深圳理工大學瞄準深圳重點産業集群,首批設立了7個專業學院,包括生命健康學院、合成生物學院、電腦科學與控制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能源工程學院、藥學院、算力微電子學院,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人才。
樊建平曾擔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創院院長。過去十幾年,在他的帶領下,深圳先進院作為我國新型科研機構的代表,不斷創新産學研合作機制,與企業開展橫向項目近1200項,與産業合作金額超15億元,累計孵化企業近2000家。
深圳理工大學依託深圳先進院人才、科研、産業等資源籌備建設而成。樊建平認為,深圳理工大學“天生”就帶著産教融合、科教融匯的基因。
“科研平臺是高校學科發展和培育的重要載體,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源頭。”樊建平説,一方面,學校可以依託這些平臺申請科研項目,産出重大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學生們有機會通過這些平臺儘早接觸科學研究,提高科研創新能力。
深圳理工大學將與深圳先進院深化合作、優勢互補,探索高層次人才的人員雙聘機制。深圳理工大學教授與研究院500余位科研人員強強聯合,共同培養國家急需的拔尖創新人才。
學科交叉建專業
記者注意到,作為新型研究型大學,深圳理工大學雖名為理工大學,但並未設理學院、工學院等。
“深圳理工大學的專業建設與國家需求同頻共振。”樊建平舉例,比如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著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且滿足産業發展需求的創新型綜合人才,推動高端醫療器械國産化;藥學院旨在培養有創新創業能力的複合型尖端人才,研製原創性新藥。
“每個學院的專業設置也別具一格。例如,生命健康學院設有4個係,分別為生物學系、神經生物學系、智慧交叉科學中心、精神健康與公共衛生係,主要從事腦科學相關人才培養工作。”樊建平介紹,每個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工程等多個種類的課程。這將推進學科交叉融合,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探索出一條特色人才培養道路。
樊建平透露,未來,深圳理工大學還將建設深空學院、深海學院、未來醫學院、商業科技學院等。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圖書館書籍的擺放位置也體現了學科交叉的特徵。記者在深圳理工大學圖書館看到,這裡採取“一架雙科”式的書籍陳列方式。同一學科的書籍按名稱單面擺放,一個書架上的兩面擺放兩種完全不同學科的書籍。例如,數學學科和體育學科書籍擺放在一個書架的兩面。“我們創造更多機會,鼓勵不同專業背景的人相遇,共同孕育研究碩果。”深圳理工大學籌備辦副主任趙偉説。
數據顯示,目前學校已集聚了一支高水準師資隊伍,其中包括院士14人、國家級人才88人。
“三院一體”育人才
在育人理念方面,深圳理工大學引入深圳先進院的培養體系,形成“書院+學院+研究院”協同育人模式。
其中,學院開展以學科知識為核心的教育教學,研究院依託科研平臺和産業資源提供實踐教學支援,書院側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目前,深圳理工大學已建成“曙光書院”和“袁庚書院”兩大書院。書院實行本科生學術導師、行業導師和輔導師“三導師制”,旨在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中國高校實際的創新型現代住宿式書院制度。
趙偉介紹,深圳理工大學還建立了“分軌培養”的教學體系,支援學生個性化發展。在“分軌培養”過程中,大一期間以書院為建制開展通識教育,學生在3個不同類型的實驗室輪轉;大二期間確定專業;大三期間實施“學術軌、工程軌、創業軌”分軌培養;大四期間開展科研實踐、産業實習、創新創業等。
趙偉説,學生每週上課4天、在實驗室裏進行科研實踐1天,擁有學術教育、素質教育2張“成績單”。
“未來,同一間宿舍裏有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學生;同一層甚至同一間辦公室裏,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教師一起交流;輔導師和學生同吃同住,加之學術導師、行業導師的帶領,師生們能夠資源互補,組建項目團隊,甚至構建出一家企業的‘雛形’。”樊建平説。
(記者 羅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