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旅遊

福建霞浦:以“影”為媒 鄉村旅遊出“大片”

發佈時間:2024-06-19 15:10:03 | 來源:中國旅遊報 | 作者:李金枝 | 責任編輯:蔡得軍

“鵝姐”在楊家溪渡頭村的榕楓公園趕鵝。李金枝 攝

小漁村變身“網紅”打卡地,村民轉型“鵝姐”成為攝影模特,一個鄉村的精品民宿集群有超40家的民宿……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以“影”為媒,做好“攝影+旅遊”文章,讓鄉村旅遊有“光”,成為霞浦文旅經濟一道亮麗的風景。

近日,記者跟隨“2024美好中國行·走進山海寧德聚焦閩東之光”采風團走進霞浦,領略鄉村的詩意美景,體驗豐富的鄉村旅遊業態,感受霞浦鄉村“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幸福生活。

田園畫卷鄉村更有好顏值

“秋蘆一日,人間十年。”采風團一行走進位於三沙鎮小皓村的鳴野秋蘆海上度假村,首先看到的就是這個度假村的宣傳口號。成片的果園、林地、稻田和池塘,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

“我們借鑒了中國傳統的造園方法,利用小皓村的山海景觀,建設了品香室、品茶室、水面餐廳以及美術館,打造了25間海景客房,推出了果園採摘、海邊垂釣、美食品嘗等體驗項目。”度假村接待部主管林龍介紹。

霞浦縣依山面海,有510公里海岸線、442個大小島礁、10多個沙灘,海上日出、海岸灘塗美景享譽全國攝影圈,吸引了大量攝影愛好者。

“霞浦這幾年緊抓機遇,不斷開發‘旅遊+攝影’産品,先後打造了小皓村、東壁村、花竹村等71個攝影點,完成了攝影旅遊交通標誌牌建設,設計了4條攝影線路,每年吸引70多萬人次前來觀光攝影。”霞浦縣委書記郭文勝説。

近年來,霞浦縣在發展鄉村旅遊過程中,積極做好“鄉村美學”文章,注重對鄉村景觀的顯性表達和隱性傳承,除了完成進村公路改拓建、村道白改黑、房屋立面改造等項目外,還修繕了荷塘、涼亭、小木屋、環村森林步道和路燈夜景工程等設施,讓鄉村更有顏值。

寧德市“金牌旅遊村”古縣村曾是三國東吳造船基地“溫麻船屯”舊址、晉朝“溫麻縣”所在地,也是“時代楷模”孫麗美烈士家鄉,村內保存著92棟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築群。“近年來,古縣村啟動了‘美麗庭院’創建工作,實現了家家門前有‘小花園’,出門即是綠、眼見都是景。”古縣村駐村第一書記樊麗麗説。村裏還建成了溫麻古縣記憶館、孫麗美先進事跡展示館以及鄉村電力(核能)科普館等,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了解溫麻歷史和霞浦紅色文化。

“放眼望去,這裡三面環海,海岸線蜿蜒曲折、島礁星羅棋佈,海面和藍天渾然一色,隨手一拍,都是‘大片’。”在位於丹灣村霞浦“東海1號”觀光道旁,旅遊博主劉玲燕激動地説。

“‘東海1號’觀光道始於福寧灣墾區,終於北壁東衝村,是福建‘1號濱海風景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通行開放的線路全長20.3公里,沿途串聯起下尾島等多個熱門景點、12個美麗鄉村及‘網紅’打卡地,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打卡。”霞浦縣文旅産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謝雁銀介紹。

美麗經濟鄉愁更有山海味

“無論是霍比特人小屋酒吧的奇幻感、大榕樹下的奇異姿態,還是茶館的古色古香,都是拍照打卡的絕佳機位。”旅遊博主張偉跟隨采風團遊覽松山街道長沙村後笑著説,“第一次來霞浦的遊客,一定不要錯過這裡。”

美麗風景的背後是有關部門的不斷創新和積極嘗試。“長沙村一直探索的是‘文藝+文旅+文創’發展模式,將廢棄的防空洞改造成窯洞小酒吧,盤活村內舊倉庫、租賃空置民房等,建起了鄉村大講堂、書苑、咖啡書屋、音樂吧、鄉愁館、詩歌館等,用詩意文化打造‘美麗經濟’,吸引了眾多遊客體驗‘詩意生活’。”長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俞雲燦説。

“近年來,霞浦縣緊抓項目建設,相繼落地了馬刺島、下滸鎮康養、玉潭村櫻花谷等項目,重點推進楊家溪、三沙光影棧道等重點文旅項目,因地制宜地打造了一批沉浸式的鄉村旅遊精品,培育了東壁村、渡頭村等一批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IP,讓遠道而來的遊客在霞浦感受鄉愁的‘味道’,助力打響‘畫本霞浦千鮮之城’旅遊品牌。”霞浦縣文體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盧偉介紹。

吹著涼爽的海風,在海邊的木棧道漫步,看著波光粼粼的海水、遠處的漁船星星點點,別有一番情趣。

采風團一行來到三沙光影棧道,只見棧道依山面海、景觀錯落有致,近觀、遠眺皆是醉人的海濱風景。

這條三沙光影棧道總長11.75千米,將古桶村、東壁村串聯起來,沿線設置了錯層攝影平臺、漁磯觀景臺、漁暉觀景臺等多個攝影點、休閒觀景臺。

除了美景,霞浦縣還希望通過特色文化留住客人。近年來,霞浦縣深入挖掘畬族等文化資源,開發了一系列沉浸式旅遊産品。采風團一行走進畬族聚居的半月裏村,看到村口舞臺上,身著畬族服飾的姑娘小夥正在跳竹竿舞,引得遊客們駐足觀看。

“近年來,半月裏村整合畬族文化資源、山水資源,在對村裏古建築物進行修復的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開闢畬族婚俗館,組織村民開展畬族民俗表演、銷售畬族手工藝品,開發畬族研學體驗産品等。”半月裏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雷麗麗告訴記者,2023年,半月裏村接待國內外遊客超20萬人次。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霞浦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有海洋魚類700多種、灘塗生物300余種,被喻為“海鮮美食自由天堂”。創建“中國灘塗海鮮美食地標城市”是霞浦的目標,為此,有關部門積極推動“美食+旅遊”,推出創意美食鄉村行“一鎮一品一道菜”,形成以“太康路美食一條街”為主導、眾多特色美食店為支撐的餐飲佈局,讓到霞浦吃海鮮的遊客,體驗“一天吃一樣,三年不重樣”的味蕾盛宴。

築巢引鳳村民更有幸福感

采風團一行走進福建省“金牌旅遊村”三沙鎮東壁村的“拾間海”民宿,被這裡旖旎的風光所震撼。旅遊博主麻建庭直呼:“在這裡我體會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浪漫,幸福感滿滿。”

陳蜀曼是土生土長的霞浦人,大學畢業後回鄉創業,2017年創辦的“拾間海”民宿是東壁村第一家高端精品民宿,一躍成為“網紅”打卡點。

“東壁村背山面海,金色的沙灘美不勝收,是霞浦著名的日落觀賞地。當時,我就是被這裡的風光所吸引,決定建造一家民宿,希望住在這裡的遊客能夠好好地看看海、好好地享受生活。”陳蜀曼説。

在“拾間海”民宿的帶動下,東壁村涌現出了壹棲壹宿、逅海等一批有文化內涵、有風情特色、有深度體驗的精品民宿。“截至目前,全村有民宿45家,床位達380多個,滿足了遊客的住宿需求,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去年,東壁村村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3.1萬元。”東壁村黨支部書記蔡建鋒説。

近年來,隨著霞浦縣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攝影愛好者蜂擁而至,也吸引了外來投資商投資民宿,來自浙江的李甫賽就是其中之一。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到霞浦旅遊,被梅花村的山海風光所吸引,決定在這裡創業,並於2020年開了‘愉村半舍’民宿。”李甫賽告訴記者。

“愉村半舍”民宿位於牙城鎮梅花村所轄的下南洋自然村,由9棟老房子改建而成,共有20間客房,並配有接待中心、餐廳、書畫室、茶室、海景草坪、懸崖咖啡吧等,年均純收入可達到200萬元以上。

“在懸崖咖啡吧,喝著咖啡放眼望去,無邊的藍色讓人不由得想起了那句‘人生是曠野’,妙不可言。”人民政協報記者李冰潔在“愉村半舍”體驗後感慨地説。

盧偉告訴記者,為了築巢引鳳,霞浦縣成立了鄉村民宿發展協調小組,啟動了霞浦民宿2.0版建設,出臺了《霞浦縣人民政府關於扶持霞浦縣鄉村民宿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霞浦縣民宿發展實施辦法》,推動民宿精品化、集群化發展,逐步形成了以三沙東壁、古桶、虞公亭民宿集聚區和高羅集聚區為核心,多點開花的民宿發展格局。目前,全縣有各類民宿400多家,房間數近6000間,精品民宿近50家,年接待遊客數量近130萬人次,年營業額近4億元,眾多客人遊霞浦住美宿,感受詩意生活。

隨著“攝影+旅遊”深度融合,霞浦鄉村旅遊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農民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致富路”。

采風團一行走進牙城鎮渡頭村榕楓林景區,被眼前的田園風光所吸引:這裡不僅有枝繁葉茂的千年古榕樹,還有穿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翁牽著牛在林間行走,挑擔的阿嬸跟隨身後。“鵝姐”趕著一群白色的大鵝,從林間深處跑來。

“鵝姐”是渡頭村村民杜雪豐。隨著霞浦攝影旅遊發展,她轉型成為“攝影模特”。“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每個月增加幾千元收入。”她説。

近年來,霞浦縣衍生了攝影引導、攝影模特等新職業,直接帶動群眾就業2萬多人,促進旅遊增收10億元以上。

盧偉介紹,下一步,霞浦縣將繼續深入實施海灘、海岸、海島全域旅遊“三步走”發展戰略,大力實施《霞浦縣文旅經濟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實現全要素協同、全鏈條發力,做大做強做優鄉村旅遊,不斷激發文旅新活力,成為推動文旅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柱,叫響“畫本霞浦千鮮之城”文旅IP,加快建設國際旅遊勝地。

(記者 李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