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旅遊

非遺技藝、國風體驗……國潮風勁吹 圈粉年輕人

發佈時間:2024-06-17 16:54:04 | 來源:新重慶-重慶日報 | 作者:周盈 邱小雅 | 責任編輯:蔡得軍

今年端午假期,“新中式”旅遊火爆出圈,與之相關的文創産品、非遺技藝、國風體驗也成為“新晉頂流”,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事實上,不僅是在端午假期,近年來,在年輕人群體裏,國潮經濟“圈粉”無數,“新中式”文旅産品正成為消費市場的新亮點。

遊客在西安易俗社參觀品牌創新設計展。鄒競一 攝

國潮文創産品頻頻“出圈”

“真幸運,搶到了以三峽博物館館藏文物元素清粉彩雕瓷龍舟為創意靈感的冰箱貼!”近日,小紅書網友分享自己在重慶旅遊的經歷,引來不少沒買到的網友留言:“這可是‘斷貨王’,沒買到的我線上蹲代購……”“這款冰箱貼不僅是端午限定款,而且製作精良,很有國風韻味!”

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三峽博物館共接待遊客4.4萬人次,熱度持續升溫。其中位於一樓的文創展廳更是人氣爆棚,其推出的端午節限定産品,一經上市就受到廣大市民及遊客的喜愛。

“目前,三峽博物館的文創産品有13大類,135小類,大致分為生活用品類、辦公文具類、服飾類、陶瓷類、首飾類等。”負責三峽博物館文創展區的重慶文博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嬌介紹,隨著國潮風流行,博物館的文創産品也受到了消費者青睞。

比如清粉晶龍銜環雙耳三足熏爐花瓶冰箱貼,自上架以來,因其小巧粉嫩的外觀,加之高度還原藏品的雕刻工藝,受到消費者的追捧,被親切地稱呼為“小粉爐”。

“‘小粉爐’成為本館供不應求的‘爆款’,已多次斷貨,粉絲通過各種渠道詢問求購,甚至出現代購的現象。同時,在小紅書‘小粉爐’相關話題筆記有近7000條,抖音、微網志等媒體平臺也實現了話題熱度的增長。”陳嬌説。

文創愛好者華子成告訴記者,相比普通的年節禮品,他更願意購買博物館文創産品。在他看來,這些文創産品不僅好看,更蘊含歷史文化底蘊,很有意義。

抓住這一契機,我市各大博物館、景區紛紛推出自己的文創産品。比如,就在這個月,大足石刻首個文創盲盒即將上架;重慶自然博物館首次聯合中國科學院聯手設計的恐龍盲盒也已上架預約。據了解,2017年以來,重慶市各大博物館大力開展博物館文創工作,截至2023年底,已推出文創産品種類12666種,産品收入達到19842.43萬元。

“重慶造”國潮陶器人氣銷售兩旺

在三峽博物館,還有一款王牌文創産品——歷代名窯品茗杯,自推出以來便深受遊客喜愛。其是根據館藏藏品,再結合國家級非遺——榮昌陶技藝復刻而成。

在國潮風起雲湧的今天,榮昌陶作為中國傳統陶藝的代表之一,也迎來新一輪消費熱潮。端午期間,以“陶文化”為代表的榮昌安陶小鎮共接待遊客24萬人次,同比增長近6倍。

選泥、碾泥、拉坯、刻畫……6月11日一早,榮昌陶非遺傳承人“90後”小夥呂繼成,就在其主理的耘硯閣陶藝工作室進行創作。

談及近年來國潮風的盛行,呂繼成深有體會。他説:“這幾年,無論是陶器的銷量,還是到工作室來親手體驗製作陶器的遊客,都有明顯增加。”

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耘硯閣陶藝工作室就迎來了人氣和銷售的“雙豐收”。端午期間,工作室接待遊客數量同比增長超過500%,銷售額也實現了300%的增幅,日均過萬元。其中,以茶具為代表的榮昌陶柴燒和刻繪産品,因其獨特的陶土特性和精良的工藝,成為了市場上的熱銷産品。

“隨著國潮風盛行,榮昌陶也廣泛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熱愛陶藝的年輕人來到安陶小鎮,體驗制陶技藝、感受深厚陶文化。”在重慶市陶都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俊良看來,當前“國潮”所代表的意義,不再僅限于打造本土潮流品牌,更是中國自信引領的全方位潮流,是民族文化魅力的全面展現。

據榮昌安福街道文化站站長林宏燚介紹,近年來,榮昌陶已發展成安富的支柱型産業,特別是隨著國潮經濟的火熱,越來越多知名陶瓷企業和高尖精陶瓷企業先後入駐陶産業園。目前,像呂繼成這樣從事陶産業相關人員有5000余人,陶製品銷往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年銷售額約6億元。

國風體驗館成年輕人“打卡”新去處

髮簪、發釵、團扇……走進位於沙坪壩大學城的子衿國風體驗館,琳瑯滿目的傳統首飾讓人眼花繚亂,一旁的漢服更是讓人仿佛一秒夢回大唐。

該店的創辦人是來自河北的“00後”小夥趙世平,他告訴記者,從小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他看到國潮風日漸興起,決定創辦國風體驗館。“我希望能用這種小而美的方式讓更多人愛上非遺、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去年12月,子衿國風體驗館正式開業,這家店雖然只有60多平方米,卻創下過單日接待20人次的紀錄,平均月營業額能達到2萬-3萬元。

趙世平介紹,顧客來到店裏可以親自體驗製作這些國潮産品,目前比較熱門的是螺鈿、漂漆系列以及情侶菩提戒指、掐絲琺瑯系列等。

“之所以把店開在年輕人聚集的大學城,就是希望借著國潮風的熱潮,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國風,傳承我們傳統的文化。”趙世平表示,他希望能把小店做大,把“非遺”做成大眾文化。

不僅是傳統首飾、服裝,如今,越來越多的傳統手工藝製作,也逐漸受到了年輕人追捧。“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是對國家級非遺技藝扎染的總結。渝中區的代表性傳承人羅娜,便在白象街經營著這樣一家扎染體驗店。

每天都會有來自各地的客人前來,在這裡不僅可以體驗手工扎染、立體裁剪,還能親自設計服裝、飾品、家居、文化裝飾等,好看、好玩、好愜意。

“扎染是一種自然染色方法,由板藍藍靛與水果發酵製作的純天然染料,不含化學助染劑、對皮膚沒有任何傷害、健康環保。”6月10日下午2時,3位外地遊客正在羅娜的扎染店體驗扎染。羅娜從扎染的悠久歷史説起,隨後,從選料、扎縫布料方式、染色手法等重點講述了扎染的製作工藝。

從小耳濡目染的羅娜,在2019年將這間本來對內交流學習、製作研究的扎染工作室對外開放,2023年,隨著國潮風盛行,工作室增加了體驗項目,每天前來體驗的不止本地顧客,更有不少來自全國及海外的遊客。

“現在的消費群體更加年輕化,他們追求個性消費,願意為興趣買單、為體驗付費。”羅娜説,扎染體驗價格根據顧客需求不同,從68元到200多元,過程包括了學習扎染歷史,以及操作工藝等。

“來我們店的絕大部分是18到30歲的年輕人,也有家長帶著2歲半的孩子來體驗。”羅娜表示,店裏全年接待遊客超過兩千人,單次最長體驗時間超過9個小時,月收入最好的時候超過5萬元。

談到下一步打算,羅娜表示,希望能培養更多真正喜歡扎染技術的徒弟們,借著國潮風起,讓傳承千百年的文化遺産,逐漸“活起來”“火起來”。

(記者周盈 邱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