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新聞

太極拳:靜如山嶽,動若江河

發佈時間:2024-06-13 16:25:47 | 來源:科普時報 | 作者:高桃芝 | 責任編輯:孟凡婷

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的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傳統拳術。

“太極”一詞,出自《周易·係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由陰和陽兩儀構成,被認為是衍生世界萬物的本原。宋代周敦頤所著《太極圖説》道:“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陰根于陽,陽根于陰,陰陽相合,萬物化生。”太極之理即陰陽相互對立、相互統一、相互轉化之理。太極拳以此解析拳理,故名太極拳,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中國哲學思想,太極拳也因此被譽為“哲拳”。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據中國武術史學家唐豪先生考證,太極拳為明末清初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王廷所創。後來由陳氏小範圍傳向全國,逐步衍生出了楊式、吳式、孫式、武式等多種流派,打法多種,比如推手、運氣、站樁等。各門派打法都要求練習者精神專一,全神貫注,上身中正,最後達到心神合一的效果,套路、名稱也大致相同。

太極拳的宗旨是含蓄內斂、連綿不斷、以柔克剛、急緩相間、開闔相寓、虛實互換,靜如山嶽巋然不動,動若江河滔滔不絕,如行雲流水。這種武術理念要求練習者意、氣、形、神圓融一體,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提高自身素養,以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融洽與和諧。太極拳注重意念修煉與呼吸調整,以五步(進、退、顧、盼、定)、八法(掤、捋、擠、按、採、挒、肘、靠)為核心動作,以套路、功法、推手為運動形式,給人一種瀟灑從容、心地坦然、神態自若、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各派太極拳都有其長處,陳式包含了剛勁和急速的旋轉、跳躍、強烈擊打的技巧;楊式具有舒展優美,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剛柔相濟、嚴正樸實、一氣呵成的特點;吳式具有松靜自然、架式緊湊、緩慢連綿、長于柔化的風格;孫式將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拳三家合冶一爐,動作小巧輕靈,架高步活,進退相隨,開闔相接的特點;武式具有圈小勁捷,緊湊靈巧,勢簡技繁,術法分明,古樸典雅,端莊灑脫的特點。

太極拳兼具競技、防身、健體、娛樂、表演等多種功用,適合不同人群練習,國家大力推廣。1956年,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組織部分太極拳名家大師整編了“簡化太極拳”——二十四式太極拳。此套路刪繁就簡,以楊式太極拳架為動作素材,易學、易練、易記,很快就普及到各地,甚至傳播到海外。

2000年5月,中國武協啟動太極拳健康月活動,國際武聯執委會將5月定為世界太極拳月。2006年,太極拳被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隆重舉行,在文藝表演《自然》部分進行了太極拳表演,2008名太極拳演員排成“天圓地方”的陣式,以多媒體形式錶演,向全世界生動地表現了中國太極拳的剛柔之美、神韻之美、和諧之美,體現了傳統與未來的交融、人與自然的和諧,表達了東方獨有的人文情懷。2020年12月,太極拳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文化符號之一,太極拳廣泛傳播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最受人們喜愛的武術運動和健身活動項目。

(記者 高桃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