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文化

錦篇繡帙 蔚為大觀

發佈時間:2024-06-13 11:13:48 | 來源:光明網 | 作者:田呢 | 責任編輯:孟凡婷

(彝族龍婆衣。田呢 攝)

(彝族銀斗笠。田呢 攝)

(觀眾在欣賞布依族女套裝。田呢 攝)

【帶你一起看大展】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孕育出多彩的民族服飾,它們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書”。

日前匯聚了228件(套)款式紛繁、材質多變、色彩絢麗、工藝精湛的服裝服飾的“五彩錦簇——中華服飾文化展”在位於北京的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舉辦。展覽較為全面地展現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中華服飾形態及服飾相關的非遺技藝。

美美與共譜華章

漢族百衲童裝、蒙古族藍錦緞羔皮裏男袍、維吾爾族艾德萊斯袷袢、柯爾克孜族繡花女袍、藏族銀腰飾……在2600平方米的展廳中,豐富多彩的民族服飾令人目不暇接,呈現了中華各民族服飾文化相容並蓄、美美與共的璀璨篇章。

一件完全鋪展開呈平面“凸”字形的超大披風,引來眾人圍觀。這件彝族龍婆衣沿用了古老的貫頭衣形制,穿著時可垂及腳踝。前片稍窄,後片則異常寬大,衣上錯落分佈著風車狀排列的拼布,每一組由八個三角形構成。在當地女性傳統服飾中,這種三角形拼布十分普遍,又被稱為“龍鱗紋”。

苗族拼布剪花蠟染百褶裙來自貴州省惠水縣。裙擺打開時,色彩紛呈。這件節日盛裝所用技法豐富,是經由拼布工藝將色織條紋、蠟染、剪花貼繡等多種裝飾元素雜糅融合而成的。平日不穿盛裝時,姑娘們會將裙褶理好並穿線抽緊,小心收藏,這樣才能夠長久保持裙褶的立體和整齊。

刺繡,一針一線;染色,斑斕繽紛;織錦,機杼聲聲;拼布,百衲接福——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不僅展示著自然之美,彰顯著裝飾之美,也詮釋著人文之美。豐富的展品涉及數十項非遺技藝與傳統工藝,在精心佈置的展臺前,緙絲織造技藝、火草織布技藝、楓香染製作技藝、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等工序步驟被一一圖解,讓觀眾能更為詳盡地了解它們的製作過程。

衣冠錦繡煥新生

辮線袍是蒙元時期流行的一種男袍,因腰部釘縫數百條辮線而得名。展台中央,元代龍鳳紋織金錦辮線袍上的龍鳳紋細節生動,起于頸側、止于接袖的部位還有由摩羯紋和花卉紋組成的帶狀裝飾。

據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長田輝介紹,這件藏品在修復前破損嚴重,根據紡織品文物修復的“最小干預”和“可逆性”等原則,在完成文物前期資訊採集、科技檢測、病害調查的基礎上,專家選擇了以傳統修復與科技保護相結合的方式制定修復方案並實施,還其華美本色。

靈動飄逸的漢代雲氣吉語紋錦、形制獨特的魏晉南北朝鮮卑服飾、莊重華貴的唐代團窠對鳥紋錦,首次展出的元代花鳥紋織金錦罟罟冠罩……在服飾保護單元,觀眾在探尋修復後的古代服飾的形制與織造工藝奧秘的同時,還可以感受文物所承載的豐富歷史資訊。

“結婚時要是能穿上這樣一身,就太驚艷了吧!”服飾復原單元的歷代婚服雍容華美,引得眾人嘖嘖稱讚。在嚴謹的歷史考證與科學的復原方法下,策展方從秦漢到明代不同歷史時期代表性服飾的經典形態與精美細節悉數呈現,再現了中國古代服飾的萬千風華。

蔣玉秋團隊復原的長壽繡直裾袍是根據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文物進行復原的。直裾袍上衣下裳,分裁而制。上衣共計四片,紗向正裁,下裳共計三片,底緣略做弧形。衣料刺繡紋樣採用了浪漫古拙的長壽繡,呈現出西漢初期的女裝風貌。

敦煌莫高窟西魏285窟北壁繪有多身女供養人像,體態修長柔媚,其服飾風格強調寬衣博帶的飄逸美感。來自北京服裝學院敦煌服飾文化中心的楚艷團隊、崔岩團隊在尊重壁畫原有服裝結構的基礎上,將服裝的領緣、貼袖和襳髾等處增加了敦煌西魏時期的忍冬紋刺繡裝飾,飛襳垂髾,精美簡約。

傳統服飾的復原再現,不僅讓觀眾直觀感受到古人的日常著裝風格、社會風貌與審美趨向,也促進了傳統手工藝技術的保護與傳承,古老的服飾文化在現代設計中重獲新生。

繼古開今傳文脈

楚艷團隊的“覺色敦煌”植物染套裝從莫高窟壁畫中的唐代供養人服飾挖掘、整理出經典的敦煌服飾色彩及紋樣元素。植物染色的真絲外披層疊漸變,氣韻優雅,經過全新設計的寶相花紋飾以刺繡工藝呈現,現代、簡約的時尚設計手法重新詮釋著敦煌美學。

謝天曉的《瑤姬》大漆塑形苧麻首飾融合多種傳統工藝進行創新,設計者嘗試通過折疊、濕塑、剪切等方式,使平面的苧麻立體起來。韓欣然設計的首飾《黑金幻影》通過烏銅走銀的材質交織,展現出自然的神奇與生命的活力,不僅是對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産的致敬,更重新賦予了這些元素以時尚生命。展廳中,眾多來自北京服裝學院師生的作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映射出中華服飾生動活潑、勇於創新的當下。

千年衣冠,大美華夏。一件件精美的服飾織繡著中華民族文脈相連、情感相依的故事,也譜寫了各民族交往交流、血脈交融的壯麗篇章。展覽總策劃、北京服裝學院黨委書記周志軍表示,參展作品中既有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藏品,也有北京服裝學院部分師生的作品,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讓收藏在博物館中的文物“活”起來,讓學校的創新設計作品為更多人所了解,講好中華服飾文化故事,向世界彰顯中國美。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今年9月8日。

(記者 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