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

發佈時間:2024-06-12 14:25:07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王曉東 | 責任編輯:王玉梅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仍存在城鄉要素流動不順暢、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等短板,城鄉二元結構還沒有根本改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城鄉融合發展工作,作出了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大決策,切中了要害,抓住了“牛鼻子”。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在2020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今後15年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窗口期”“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要求“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增強城鄉經濟聯繫,暢通城鄉經濟迴圈”,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洞察世界城鄉關係一般規律,科學把握我國城鄉關係演進趨勢,深化了對城鄉融合發展的規律性認識,為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動指南。

縣域是城和鄉的結合點,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是連接城市、服務鄉村的天然載體。當前,我國大中城市的産業結構正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轉變,總部經濟、現代服務業、高科技産業快速發展,一些傳統産業逐步向縣市轉移。與此同時,隨著農業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向縣城集聚,為縣域增強産業承載能力和人口集聚功能提供了難得機遇。我們要敏銳抓住這一重要窗口期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具體可在以下六個方面下功夫。

注重空間規劃科學化。規劃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龍頭”,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必須規劃先行。要堅持縣域城鄉一體設計、多規合一、功能互補,統籌縣域農田保護、生態涵養、城鎮建設、村落分佈等空間佈局,推動形成田園鄉村與現代城鎮各具特色、交相輝映的城鄉融合發展形態。推進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覆蓋,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提高人居環境舒適度,實現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的發展格局,提升縣域整體能級。

加快農業人口市民化。圍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快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強化人口集聚功能。全面落實取消縣城落戶限制政策,確保穩定就業生活的外來人口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落戶一視同仁,確保新落戶人口與縣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務,保障農民工等非戶籍常住人口均等享有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的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援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

促進要素配置市場化。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促進城鄉要素優化配置必須遵循這一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暢通城鄉要素流動。要破除妨礙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壁壘,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通城鄉要素自由流動的制度性通道。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根據不同要素屬性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等,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促進各類要素更大規模、更廣範圍、更為持續在城鄉之間流動。加大縣、鄉、村公共服務資源投入和統籌配置力度,提高縣域綜合承載能力,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全面提高縣域內要素協同配置效率。

推進縣域經濟特色化。産業是縣域發展的根基,特色是縣域産業的優勢。要樹立大農業觀,把農業建設成為大産業,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穩定安全供給。發揮縣域資源稟賦結構的比較優勢,與大中城市錯位發展、差異發展,走特色發展之路,念好“山海經”、做強“土特産”,培育壯大特色支柱産業,打造高水準縣域特色産業集群。積極承接大中型城市産業和資源轉移,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帶動縣域中小企業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縣域産業綠色轉型。積極發展富民産業,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挖掘産業多種功能,拓展産業多元價值,建立富民利益聯結體,實現既富民又強縣的目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優化傳統産業、壯大新興産業、培育未來産業,形成多元化産業發展路徑。

強化公共服務均等化。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有了更高需求,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也有了新要求。要充分發揮縣城對鄉村的帶動作用,推動公共設施建設向鄉村延伸覆蓋、公共資源向鄉村下沉配置,提高鄉村公共服務供給水準和便利程度。加快推進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建設,大力發展鄉村社會事業,切實提高鄉村自我服務能力,努力實現縣域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基層治理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當前,城鄉基層治理還存在治理資源不均、機制不暢、能力不足等難點、堵點。要以縣域為聯結點和切入口,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高縣域治理能力,不斷健全城鄉社會治理體系。健全黨組織領導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進縣域智慧治理,提高縣域治理現代化水準。

(記者 王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