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新聞

水潤田壟迎豐收

發佈時間:2024-06-11 17:03:52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吉蕾蕾 | 責任編輯:孟凡婷

農業豐産豐收離不開水利保障。記者從水利部了解到,今年我國累計灌溉供水已達528億立方米,灌溉面積超4億畝,為農作物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前,全國多地已開啟“三夏”農忙模式。水利部副部長朱程清表示,水利部門將繼續抓實抓細農業生産水利保障各項措施落實,持續推進灌溉供水保障工作,不斷夯實糧食安全水利根基。

應灌盡灌

春播糧食面積佔全年一半以上,確保春播及越冬作物時令灌溉需求,是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的基礎支撐。

“水利部門歷來把春灌作為大事要事來抓。”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司長陳明忠介紹,從今年年初開始,水利部積極指導各地抓住有利時機,充分發揮現有水庫及渠係、山坪塘、蓄水池等“長藤結瓜”調蓄能力,有效利用雨洪、冰淩等非常規資源,多水源聯合調度,儲備充足的灌溉水源。今年1月底,全國8200多座重點水庫蓄水達4900多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偏多近一成。

上半年,雲南、四川等地降雨持續偏少,出現不同程度旱情。得益於前期水庫蓄水較好,農業生産用水得到了有效保障。

“都是滿負荷進水,春灌用水十分充足。”看著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溝渠裏的清流源源不斷地流向稻田,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外江管理處供水管理科科長黃彬欣喜地説,“崇州市作為外江灌區的核心區域,我們提前準備了3.1億立方米的用水,全力為農業生産保駕護航。”

據了解,今年春灌以來,四川省各灌區根據當地氣候和農作物生長情況,採取早引早蓄、錯峰輪灌等方式,確保各地水稻灌溉用水。在都江堰毗河一期灌區,工作人員接續奮戰,順利引水2800萬立方米,為48.65萬畝灌溉面積提供春灌用水,保障24萬畝水稻栽插;在武引灌區,當地提前開閘放水,加大供水力度,提前10天讓灌區26萬畝水田實現“滿栽滿插”。

水旱災害是糧食豐收的大敵。據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司長姚文廣介紹,今年以來,水利部紮實開展水旱災害防禦工作,督促糧食主産區等重點區域排查整改防洪風險隱患和抗旱薄弱環節。同時,協調安排中央水利救災資金1.74億元支援雲南、四川抗旱,指導雲南滾動開展供需水準衡分析,制定供水保障方案,強化抗旱水資源統一調度和管理,加快引水、提水、調水等抗旱工程建設,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保障灌區農作物時令灌溉用水需求。目前,相關地區旱情已得到有效緩解。

精細調度

伴隨著轟隆隆的機械聲,安徽省茨淮新河兩岸,萬畝良田正迎來大豐收。

在今年春灌期間,為全力保障灌區蓄水保水,安徽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通過蓄、引、提等措施,科學制定用水計劃和應急預案。汛前,在上游降雨量較多且水位較高時,及時調度上橋節制閘開閘,累計動閘72次,下泄水量1.58億立方米,有效預防農田內澇;進入5月份,茨淮新河流域無有效降雨,結合汛前檢查重載試機,適時調度上橋抽水站補水1800萬立方米,為即將到來的首輪集中供水儲備必要的水源。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今年以來,水利部門以多年灌溉歷史數據和試驗結果為基礎,牢牢把握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兩個關鍵,制定並及時優化調整灌溉計劃,強化區域內水資源優化調度和配置,實現精準灌溉和科學灌溉。與往年相比,在推進精準灌溉、精細調度,提升灌溉水源保障能力的同時,農業節水工作也更加突出。

以水適種也是節水增效的重要措施。“今年各地依據水源條件、渠網工程佈局和灌溉制度,優化調整春播作物種植結構、區域和面積,改變以往‘花花田’的種植方式,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資源利用效率。”陳明忠説,在內蒙古河套灌區烏蘭布和灌域,推進60.42萬畝小麥、310萬畝玉米集中連片種植,有力提升了灌溉保障程度,發揮了綜合生産效益。

5月1日,國務院頒布的《節約用水條例》正式施行。“我們將抓住《條例》頒布實施的大好時機,繼續深入推進農業節水工作,全面加強農業用水管理,推進農業用水權制度改革,按照灌溉用水定額來明晰用水權,實施總量控制。”朱程清説。

數字賦能

大中型灌區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現代資訊技術廣泛應用,水利系統緊抓數字孿生建設機遇,將節水和數字孿生、智慧水利融合,加快大中型灌區建設和現代化改造。

山東省位山灌區發揮數字孿生平臺概化圖管理功能,對各縣(市、區)春灌引水起主要作用的13處大型節制閘、39處支渠閘全部實行遠端控制、自動化監控啟閉,不僅大幅降低了工作人員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工程調控更為精準、水量調度更為及時;通過數據感知、模型計算、調度方案優選,湖北省漢江興隆水利樞紐應用數字孿生技術,控制庫區水位漲落精度由原來的0.3米到0.1米,使上游多蓄水1000萬立方米,有效保障灌區327.6萬畝農田灌溉。

經過多年持續努力,現在全國已建成大中型灌區7300多處,建成的泵站、機井、塘壩等各類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超2200多萬處。耕地灌溉面積達10.55億畝,在佔全國55%的耕地面積上生産了全國77%的糧食和90%以上的經濟作物,是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生産的“主力軍”。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仍有一些灌區存在設施老化、能力下降、用水效率不高等問題。據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副司長張世偉介紹,去年水利部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增發國債資金634億元,支援1022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項目。截至5月底,已開工909個,完成投資169.53億元。項目完成後,預計可新增恢復改善灌溉面積約5500多萬畝,有效提高農業灌溉用水利用效率,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

當前,水利部正在推進大中型灌區開展數字孿生灌區先行先試建設。截至目前,49個先行先試的數字孿生灌區進展比較順利,投資完成率超過四成。下一步,水利部門將進一步總結好、提煉好數字孿生灌區的建設經驗,完善加大力度推進數字孿生灌區的建設,提升灌區的管理水準和能力。

(記者 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