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端午民俗背後的産業——悠悠艾草香

發佈時間:2024-06-11 15:27:51 | 來源:央廣網 | 作者:白傑戈 張芷旖 | 責任編輯:王玉梅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門上倒挂艾草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也增加了端午節的儀式感和氛圍感。而在傳統文化裏,艾草其實不止出現在端午節,它是“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的“蘋”,也是青糰表皮裏綠色汁液的來源。近年來,艾草更發展成現代産業,從人工採摘的野生植物,到規模化種植、機械化收割的經濟作物。端午假期,我們繼續關注“端午民俗背後的産業”,跟隨記者去感受一下艾草的清香裏,有哪些既傳統又新鮮的味道?9日推出《悠悠艾草香》。

河南南陽謝莊鎮,王紹輝的艾草種植基地,拖拉機手開動艾草收割機。側後方的兩個圓盤裏,刀片飛速旋轉,一排排艾草隨即倒下,獨特的清香在初夏的田野裏飄散開。

王紹輝:這是為專業割艾草設計的,茬子越低越好。

記者:割完之後,它還繼續長嗎?

王紹輝:對,重新發芽,再過兩個月又一米多高,一次性種植,多年收益。

(艾草的機械化收割。)

艾草原本不是在田地裏人工種植,也不能機械化收割。大約十年前,王紹輝和同行們尋找當地優良的野生艾草品種,嘗試培育和規模化發展。

王紹輝説:“我們當地老百姓稱的‘五葉大白’,因為其葉片大,背面的白毛比較多,這就是我們要的艾絨,産量又高,就是一個優良品種,經過人工的培育之後再篩選。基地有對照區,把人工種植的和野生的進行比較,包括每個品種都要選育,不但有我們南陽艾,也有蘄艾、北艾、紅腳艾等。在每個對照區看品質、出絨率,進行對比。”

公開資料顯示,艾草在全球有超過三百個品種。在亞洲尤其是中國,艾草的文化和保健意涵悠久而廣泛。位於中國南北方交界處的南陽,是艾草的主産區之一。不同的品種、不同的氣候,艾草的特性也有差異:

王紹輝説:“比如新疆,因為晝夜溫差大,其艾草表現出來的品質,比南陽的味道更濃,但是出絨率還是沒有南陽的高。”

1998年,南陽出現第一家艾草加工企業。而王紹輝説,艾草産業在當地快速發展,還是近些年的事。“當時大家都意識到艾草的經濟價值非常高,一年收三茬,用手工把它脫葉,那時候賣到6元一公斤,一畝地一年的收益就能有兩三千元。”

從種植、收穫到加工,機械化大幅度提高艾草的生産效率。

王紹輝表示:“過去一個人一天割不了一畝地,但是現在二代的割草機,一天就能割掉150畝。以前全靠手工脫葉,20畝地,四五十個人一幹就是一個禮拜,非常難。現在第三代的脫葉機,一天一台機器就能脫葉至50畝。”

産業發展也在倒逼技術進步。南陽曾經的國營機械廠老職工丁相勝用當年做麵粉機的技術,設計製造了艾草加工設備,最新的産品已經不需要預先脫葉。現在作為企業董事長的丁相勝告訴記者:“最早的時候是靠手工來捋掉葉子,桿子也扔掉了,有點可惜,脫葉成本也很高。後來有了脫葉機,用脫葉機解決,附加值就更高。”

(加工設備正在産出艾絨。)

這套設備能自動分離艾草的葉片和枝幹,葉片上的艾絨可以按需要加工出多種純度,製作艾灸用的艾條、艾柱等,也能成為被褥等家紡産品的填充材料。而剩下的艾灰和艾渣,還可以分類利用。

丁相勝説:“桿子粉碎之後,就自動出來艾渣、艾灰。艾渣可以做枕頭,可以賣給飼料廠。艾灰可以做足浴包,也可以賣給飼料廠。”

(南陽臥龍艾草産業園。)

丁相勝的企業已經入駐南陽臥龍艾草産業園。園區的企業或多或少都受益於他帶來的機械化。另一家企業的總經理周天茜介紹:“我們一台機器能頂十幾個人,而且就業率不會減少,因為我們還有別的新品。原來只有艾條和艾柱,沒有別的系列的産品,現在系列産品多了。比如,我們手工生産的養生槌,又養活了幾千人。以前産品單一,而且忙不過來,現在一些産品能夠用機械化生産,也有心思去研究新産品。”

傳統印象裏,養生保健類産品主要面向中老年人,但周天茜捕捉到新的變化:

周天茜説:“原來想著大爺大媽喜歡養生,實際很多年輕人也開始養生,然後我們進行一些創新,打造了公司的形象IP,打造新消費的市場。”

(企業的艾草主題文創産品。)

她的公司還設計開發了針對上班族緩解壓力、差旅便攜等需求的産品。端午節臨近,電商部門的員工忙著打包、發貨。

周天茜説:“端午節前後有艾草香包,還有新鮮艾葉、養生槌等,端午前後的訂單很火爆,現在一天比原來能增2萬多份訂單。”

企業電商部門正在將艾草産品打包發貨

根據南陽市主管部門提供的數據,目前全市註冊艾草種植加工企業、服務機構近2000家。年産值上億的企業有7家,全市艾草産業年産值150億元。産品市場佔有率在國內領先,還銷售到日本、南韓和歐洲。産業發展帶來聚集效應,臥龍艾草産業園2023年11月開園以來,入駐率已經達到九成。其中不只是本地企業,深圳一家集團公司將全國的倉儲中心搬到南陽,還計劃陸續開設與艾草相關的教育培訓、康養旅遊等基地。

公司南陽總部總經理周黎明表示:“我們叫‘優勢互補’,結合種植、加工、生産等天然優勢,再結合我們的優勢,比如科技創新。我們的倉儲物流培訓已經開始了,教育培訓,包括艾灸保健師培訓等,也已經開始了,把行業人員的專業技能給規範起來。”

目前,全國不少地方都在發展艾草種植、加工等系列産業。南陽的“五葉大白”也被引種到遠近各地。

王紹輝説:“比如安徽、湖北和山東,甚至哈爾濱、新疆喀什等,都來南陽引種。但現在在整個市面上來講,不管是北艾,還是南陽艾、蘄艾等,大家都在努力去做一款好的産品。”

王紹輝在全國有2萬多畝艾草,其中8000畝在南陽,這在南陽全市的近30萬畝艾草中,只佔百分之二點幾的比例。生産加工用的艾草供不應求,但他在謝莊鎮的樣板田裏,還是留了一些艾草,端午節前一兩天才收割。這是留給本地人挂在家門前,端午節裏最傳統也最新鮮的味道。

(記者 白傑戈 張芷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