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大醫生來了丨別拿近視不當病

發佈時間:2024-06-07 13:47:06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張尼 | 責任編輯:盧曉茜

患者人數高達7億,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超過五成——這,是中國近視防控要面臨的艱巨現狀。

然而,近視作為一種最常見的眼科疾病往往被人忽視。在眼科專家看來,近視絕對不是戴一副眼鏡那麼簡單,也無法靠手術得到真正的治愈,防治越早越好。

三大發病特點:年齡小、度數高、範圍廣

“現在我們國家是全球近視患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如果考慮到人口,就是全球近視人口最多的國家。”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眼視光研究所副所長、國際近視眼研究學會(IMI)中國大使藍衛忠告訴中新健康,如今,近視已經是一個影響全球的公共衛生問題。

這一問題同樣引發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眼科主任醫師余繼鋒的關注。更令他擔憂的是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近視問題。

“目前看,六歲左右已經是近視的高發期。”

余繼鋒認為,我國近視發病已經呈現三大明顯特點——發病年齡越來越小;發病度數越來越高;發病範圍越來越廣。

究其原因,專家一致認為,主要是受環境因素影響,而非先天性的遺傳因素。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下,無論是兒童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都面臨近距離用眼的時間越來越多、電子産品藍光輻射、戶外活動時間不足等“通病”,這些都是導致近視的“元兇”。

近視手術無法治愈疾病

伴隨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不少人將解決近視問題寄希望於近視手術。

這真的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嗎?

藍衛忠説,在經過四五十年的進步與演變後,如今的近視手術只要嚴格把握好適應症、選對合適的方法,總體而言手術是安全可控的,並且效果是可靠的。但這不意味著它可以治愈疾病。

“近視手術,不管是角膜的近視手術,還是眼內手術,它其實僅僅解決了看東西看不清楚的問題,但近視本身所帶來的眼底問題、視網膜問題,手術並沒有解決。”

此外,這種手術對於患者本身的條件也有一定要求。“年齡太小或太大都不適合,通常推薦18至40歲年齡段做這個手術,如果年齡太大,雖然手術可以解決近視的問題,但隨著年齡增長,很快又會出現老視的問題,手術受益時間過短。”

藍衛忠還強調,無論是哪種手術,除了年齡也還要考慮到患者角膜的厚度、弧度等因素,在嚴格檢查後才能決定是否適宜做手術以及適合什麼類型的手術。

“近視手術改變的是你的外觀,你的眼睛還是需要做好長期近視防控,避免各種眼底問題的發生。”余繼鋒也強調。

別迷信保健品和眼藥水

為了保護自己的眼睛,也有一部分人選擇服用保健品或者滴眼藥水,這些做法在專家看來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在余繼鋒看來,如果患者是高度近視或者因其他原因導致的眼底問題,亦或是幹眼症狀比較嚴重等,可以適當用保健品補充。

“其實在正常飲食裏,新鮮蔬菜、水果就可以補充足夠花青素、葉黃素等,沒必要額外補充,有時候補多了也會造成負擔。”

對於眼藥水的“濫用”,專家也發出警示。

“包括一些褪紅眼藥水在內,用久了就會有各種原因導致的依賴。”

藍衛忠以某些褪紅眼藥水舉例説,這類藥水本身的工作機制是用藥物讓血管收縮,這樣紅血絲就會消退,但是時間長了,受體的敏感度就沒那麼高,效果會逐漸減弱。與此同時,頻繁使用眼藥水還會讓眼睛的血管變得更脆,血管有可能容易出現破裂。

另外,藍衛忠還強調,很多眼藥水會有防腐劑,長期滴有防腐劑的眼藥水本身也會對眼睛造成傷害。

保護眼睛,記住幾組關鍵數字

對於近視等疾病的防控,專家也給出了幾點關鍵建議。

“對於兒童來説,3歲以內一般是不建議接觸電子産品的,3-6歲學齡前兒童,每次使用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每天控制在一個小時以內。”

余繼鋒對於兒童使用電子産品的時間給出了建議,他強調,小學生用眼半小時後建議適當休息,中學生用眼40分鐘到1小時左右也要站起來活動一下,“儘快做一些遠眺,讓眼睛休息一下,能很好幫助你恢復,控制近視發展。”

對於上班族來説,藍衛忠給出了“20、20、20”口訣,即每次看電子螢幕不要超過20分鐘,休息要看遠處20秒,距離至少是20英尺(6米以上)。另外,在看電腦螢幕時要注意多眨眼,預防幹眼症,通常一分鐘要至少眨眼8到12次。

此外,無論是兒童青少年,還是成人,都應當注意平時的室內燈光亮度,太亮、太暗、太冷、太暖都不適宜。

藍衛忠告訴中新健康,近視是一個終身的疾病,如果不注意用眼習慣,即便是成年後,近視也還會發展。在專家看來,對於各個年齡段的人來説,“防”永遠比“治”更關鍵。

(記者 張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