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頻頻出現的汽車新設計究竟有沒有必要

發佈時間:2024-06-07 13:47:06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王志遠 張真齊 | 責任編輯:盧曉茜

走進商場內不同品牌的汽車展銷店,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各式各樣的全景天幕、觸摸大屏和隱藏式門把手等設計。有消費者在擋上汽車LOGO後感慨,不同品牌新車的外觀和功能“撞衫”的頻率越來越高。

面對這樣的趨勢,消費者的態度大相徑庭。有的消費者認為,這些創新設計不僅增加了汽車的辨識度,更展現了汽車廠商對於科技與藝術的思考;但也有人對此表示擔憂,認為這些所謂的“黑科技”“新設計”儘管十分吸睛,但從實用性上來説,提升用戶體驗卻成了偽命題,甚至影響行車安全。

前不久,山西省運城市一輛問界M7發生交通事故,車上3人不幸遇難。事故中未彈出的隱藏式門把手成為不少人熱議和關注的焦點。“頻繁出現的汽車新設計究竟有哪些好處?”“這些設計究竟是直擊需求還是盲目跟風?”針對這些問題,記者對相關專家學者進行了採訪。

為什麼要將汽車門把手“藏起來”

事實上,早在1954年的紐約車展上,賓士300SL就採用了隱藏式的門把手設計。隨著技術的發展成熟,曾經的“前沿配置”正在不斷下沉普及,越來越多的車企將隱藏式門把手應用到更多車型上。近幾年,隱藏式門把手幾乎成為了所有新能源汽車的標配。

“隱藏式門把手的普及,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方面,隱藏式的設計讓整車科技感更強,消費者在開關車門時會與汽車産生更為高頻的交互。”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認為,“雖然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並未簡化‘人打開車門’這一流程,但它顯著加強了人與車輛之間的互動體驗,並賦予了車輛更為‘積極’的響應性。”

張翔表示:“以‘平推式隱藏門把手’為例,通過巧妙運用感應裝置,這類汽車門把手能夠在車主解鎖車輛後自動彈出,關閉車門時則會自動收回。這樣的智慧設計和動態表現,讓原本有些冰冷甚至‘呆板’的車輛變得具有‘生命力’。”

另一方面,在為車輛增加科技感的同時,隱藏式的門把手設計還經常被汽車企業用於宣傳降低風阻和能耗上。

“風阻系數是空氣阻力系數的簡稱,是計算汽車空氣阻力的一個重要參數。風阻系數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汽車的外形,風阻系數越大,則空氣阻力越大,汽車行駛過程中的能量損耗也就越多。”張翔解釋説。

吉利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淦家閱曾表示:“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風阻系數就是汽車設計的標誌性指標。降低風阻系數不僅可以使電耗更低、續駛更長,還能減少動力電池的堆砌,從而更好地控製成本。由此可見,將風阻降到極致成為了車企共同鑽研的課題。”

有研究數據顯示,相比傳統門把手設計,隱藏式車門把手結構降低了3%的迎風面積,能夠較為明顯地降低汽車在高速工況下的能耗。廣汽埃安的設計師也曾透露,隱藏式門把手至少能為車輛提升5-10公里的續航。

北方工業大學機械與材料學院講師楊立持同樣的觀點。他認為,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效率和電池技術沒有實現進一步突破前,降低風阻系數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

“站在汽車廠商的角度來看,通過隱藏式門把手設計來降低整車風阻系數,這一舉動要比增加電池容量更為有效,且成本也更低。此外,隱藏式門把手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車輛側面的碰撞損傷。”楊立補充説。

消費者態度呈現兩級分化趨勢

面對越來越多的汽車車企採用隱藏式門把手的這一設計趨勢,消費者的看法不盡相同。一部分消費者認為,隱藏式門把手確實提升了車輛的美感和科技感,使車輛更具吸引力;也有消費者對隱藏式門把手設計表現出了安全擔憂。

在家住北京的某新能源汽車品牌車主王佳宇看來,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讓車輛顯得更“智慧”、增加了人車互動,通過智慧感應、App遠端控制和觸控等功能,為用戶的每一次出行增添了儀式感。

來自河北的史宇超則表示,目前各家車企隱藏式門把手及其應急開關的形式、位置各不相同,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對於首次接觸某款車型的消費者來説,“打不開車門”往往會成為他們乘車時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隱藏式設計門把手雖然美觀,但在實際使用中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史宇超補充説,“例如,在車輛饋電或車身被冰層覆蓋時,隱藏式門把手可能會出現無法彈出的情況,從而影響日常出行甚至是救援逃生,因此,我在選購汽車時會更傾向於傳統門把手設計的車型。”

當然也有一些車企看到了消費者的痛點,為了兼顧顏值、便利與安全,在一些車型上採用了“半隱藏式”門把手,這種門把手整合了機械開鎖與電控開鎖兩種模式。記者了解到,一汽-大眾ID.7等車型均採用了半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

新設計需平衡安全性和體驗感

事實上,隱藏式門把手只是近年來汽車新設計的一個縮影。全景天幕、觸摸大屏等同樣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和討論。

北京車主吳超直言:“過去,駕駛員只需簡單伸手按鍵,便可輕鬆調節車內空調,甚至可以實現盲操作,保障了駕駛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然而隨著觸摸屏的引入,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需要查看螢幕上的按鈕位置,這無疑會增加駕駛的風險。”

史宇超同樣認為,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應專注于路況,任何分心的行為都可能對駕駛安全造成潛在威脅。“尤其是在高速行駛或複雜路況下,駕駛員的注意力更應高度集中。因此,將空調控制等常用功能轉移到觸摸屏上,可能會對駕駛安全造成不利影響。”史宇超對記者説。

針對上述的問題,楊立表示,汽車廠商應充分考慮駕駛安全和用戶便利性之間的平衡。在追求美觀、降低能耗的同時,不能忽視對消費者使用體驗的關注。

“車企需要在技術創新和用戶體驗之間找到平衡點,確保新功能、新設計的實用性和可靠性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楊立也提醒消費者,應關注此類配置的故障率和維修成本,雖然這類創新設計的故障率並不高,但一旦出現故障,其維修和處置難度要比傳統的設計高很多。

因此,車企需要在生産過程中嚴格控制品質,確保相關配置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車企也需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和維修支援,以降低消費者可能出現的維修成本和風險。

“車企在採用這類創新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市場需求、消費者需求以及技術可行性等因素,並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以克服其潛在問題。”張翔補充道,“同時消費者選購車輛時也要更理性,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車型。”

“儘管隱藏式門把手、全景天幕等配置確實有一定的作用,但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歸根結底要好好修煉‘真功夫’,而非‘花架子’。”張翔總結説:“各大車企應該將研發力量集中在用戶更關注的純電動續航、自動駕駛安全等核心技術上,只有在持續探索創新中提升用戶感知,才能為消費者帶來驚喜。”

(見習記者 王志遠 記者 張真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