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旅遊

阿勒泰“出圈”背後

發佈時間:2024-06-06 10:32:19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韓怡吶 | 責任編輯:晁亞婷

阿爾泰山南麓,準噶爾盆地北緣,草原與天空相接,牛羊與牧歌作伴。遠立於此的阿勒泰,在這個春夏相交,療愈了很多人。

近日,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播出。該劇改編自當代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講述了年輕女孩李文秀在外經歷過掙扎與挫敗後回到老家阿勒泰,與開小賣部的母親相依為命,在牧區生活中,漸漸找回了內心的寧靜。借由李文秀的視角,觀眾也得以深切感受這一北疆秘境的自然風物及精神涵養,阿勒泰由此火爆出圈,成為現下大熱旅遊目的地,再度彰顯了“影視+文旅”釋放出的強大動能。

影視賦能文旅阿勒泰火爆出圈

《我的阿勒泰》播出一個月以來,在影視領域大獲成功,也使阿勒泰在文旅市場迎來了曙光。劇集引發了大眾前往阿勒泰旅遊的意願,當地文旅主管部門也迅速行動,推齣劇中同款旅遊線路,還原同款景點和人文色彩濃郁的民俗文化活動,將劇集粉絲最大限度轉化為阿勒泰的粉絲。同程旅行平臺數據顯示,電視劇開播後的一週,“阿勒泰”搜索熱度上漲了562%,“阿勒泰”詞條飆升至同程旅行小程式搜索熱度前十名,“新疆”整體搜索熱度上漲了323%。

新疆喀納斯景區風光。王菲攝

影視對城市文旅的賦能,並不鮮見。此前已有《狂飆》《去有風的地方》《繁花》等一批優秀的影視劇引發過其取景地的旅遊熱潮,讓諸如江門的嶺南韻味、大理的恬靜詩意、上海的繁華風潮美名廣播、深入人心,多次有力詮釋了“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的聯動效應。

《我的阿勒泰》有別於大多數劇集,它是基於散文作品改編拍攝電視劇的創新探索,內容層面並沒有強烈的衝突和矛盾,而是以鏡頭美學和情緒的流動為主,帶給觀眾獨特的觀劇感受,也更放大了大自然的悠然靜謐、人物的質樸純粹,顯現出一種田園牧歌、詩和遠方的願景。同時,李文秀的成長,是一個年輕人陷入困頓之後,與家鄉的共處,她從衝突到和解,從迷茫到清醒,終獲自洽的人生,有著跟大多數年輕人一樣的、普遍的心理動機。

正如李娟説過的一句話,“我的心先於我抵達阿勒泰。”影視要帶動文旅,它要講述的就不僅僅是城市的故事,更是人的故事。創作者要思考的是,散佈在天涯海角的觀眾,和屬於他們的萬千人生,會如何與一座遙遠的城市産生情感的勾連,從而牽引旅遊的驅動力。而這,也正是《我的阿勒泰》所做到的事情。

發揮資源優勢讓文化滋養創作

有美景才有美學,有文化才有故事。影視能夠賦能文旅,城市文化同樣滋養創作。實際上,在電視劇播出前,阿勒泰早已是“新疆會客廳”,其境內擁有高山森林、河谷風光、湖泊溫泉、岩畫石刻等豐富的旅遊資源,有著“千里畫廊”“中國雪都”和“中國休閒避暑之都”等美譽。

中國旅遊改革發展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孫小榮表示,阿勒泰歷來是攝影族、滑雪族、觀鳥族、自駕族等遊客公認的旅遊天堂。阿勒泰旅遊出圈,也得益於這些具有內容産出能力遊客自發地發現、持續地傳播的積累。

2023年12月22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可可托海鎮塔拉特村,村民為遊客表演“姑娘追”。丁磊攝

此外,在今年4月舉行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愛奇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阿勒泰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以及花城出版社宣佈啟動以“讀一本好書,看一部好劇,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為主題的文旅聯動計劃。據介紹,他們將圍繞共創文化符號、共募生態基金、共設旅遊專線、共辦線下活動、共建會員機制等5個維度展開闔作探索。《我的阿勒泰》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因此,影視取景地旅遊發展從一開始就要做好長遠謀劃,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路徑,將影視劇與當地的資源稟賦、文化積澱和文旅供給體系等有機結合,在政府與市場、自然與人文的相得益彰中,深挖故事,走出特色,打造長紅的旅遊目的地。

今年1月,國家廣電總局發佈“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鼓勵“微短劇+文旅”融合促進消費。在政策鼓勵之下,各地廣電行業、文旅部門批量行動,推動著文旅短劇的火爆。那麼,如何用微短劇去講故事,用故事承載文化,用文化帶動經濟,是創作者和相關部門還需探索的問題。《我的阿勒泰》的成功,也得以為行業帶來寶貴的啟示和借鑒。

(文/韓怡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