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旅行邊創業,用自媒體展現多彩人生
發佈時間:2024-06-05 13:29:5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謝洋 江暢 | 責任編輯:盧曉茜台灣姑娘瑪莎和南寧姑娘韋肖佳祺,一起創業做自媒體3年了。她們的足跡遍佈大陸50多個城市,用視頻介紹所到之地的美食和美景,並採訪旅途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人。(受訪者供圖)
近日,在抖音、小紅書、B站等平臺有近20萬粉絲的台灣青年瑪莎(陳瑪莎)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瑯西夜市,擺攤賣一種名為“甜不辣”的台灣小吃,許多南寧人刷到視頻後前來捧場,甚至有人專門乘坐動車從廣東過來光顧她的小攤。
這是瑪莎在大陸創業的第三個年頭,33歲的她去過北京、上海、福建、西藏、新疆、廣西、雲南……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南寧是她來大陸游歷過的50多個城市之一。她一邊旅行,一邊拍視頻發到視頻平臺,目前各平臺作品瀏覽量達1.3億。
2021年以來,瑪莎和她的搭檔,95後南寧姑娘韋肖佳祺,一起創業做自媒體。這次擺攤是她們第一次嘗試用線上引流、線下售賣的方式來變現。
台灣姑娘來大陸嘗試自媒體創業
瑪莎決定來大陸,緣于她和南寧姑娘韋肖佳祺的相識。
2019年,韋肖佳祺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專業就讀,她帶著課題《台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的社會支援》到台灣調查,街頭采訪時認識了瑪莎,此後兩人一直保持著聯繫。
瑪莎家在墾丁農村,她的父親是個泥瓦匠,給人貼瓷磚。大學畢業後,瑪莎去澳大利亞屠宰場工作了兩年,回台灣老家後跟著父親幹了一段時間泥瓦匠。她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囿于一方村落,便向韋肖佳祺諮詢來大陸的事。
韋肖佳祺向瑪莎介紹了大陸的創業環境,及台灣青年在廈門租房可享受補貼等惠臺政策。2021年,瑪莎抱著闖一闖的心態來到廈門,韋肖佳祺為這個初來乍到的台灣姑娘尋找工作、介紹人脈,兩人逐漸成為好友。當時瑪莎想在廈門開個小吃店,但遇到新冠疫情,計劃擱置。
2021年,韋肖佳祺大學畢業後,受四處闖蕩的瑪莎影響,不想按部就班地進單位工作。那一年自媒體短視頻正處於爆火階段,兩人商量後決定結伴嘗試自媒體創業。
一開始兩人沒有行業經驗,也沒有明確分工,她們抱著邊拍攝邊試的心態慢慢摸索。在摸索中,兩人發現瑪莎更有“網感”,適合策劃、出鏡,韋肖佳祺擅長拍攝、歸納總結。
摸清方向之後,她們決定以瑪莎為主角,拍攝台灣青年來大陸四處旅行的見聞,並將視頻發佈到各大平臺,吸引粉絲後再探索變現方法。
為了讓視頻更有吸引力,她們參考了許多視頻博主的思路,韋肖佳祺自學拍攝和剪輯,設計主題和腳本,從打光到收音,從設計互動問題到回復評論,每個細節她都可以學習、復盤一整天。
2023年5月,她們在新疆喀什遇到一個17歲的小夥子。他帶著帳篷從成都出發,為了省錢開通了18元一個月的共用單車會員,沿318國道騎行到西藏,穿越阿裏無人區,沿著219國道來到新疆,以此慶祝自己即將到來的18歲生日。
“他的車前叉都斷了,焊了兩次,輪胎上好多被磨破的坑,他説他騎行完後想參軍,我真的很佩服他的勇氣和毅力。”瑪莎説,讓她沒想到的是,這個視頻上傳到抖音後成了“爆款”,點讚量達到96萬。視頻首月流量收入就有1萬元,再加上商家合作的3萬元廣告費,一個月就收入了4萬元。
“那是我們月收入的巔峰。”韋肖佳祺説。
遇見不同的人,體驗生命多樣性
但巔峰之外,是數不清的起起落落,她們的創業之路遠非看上去那麼光鮮亮麗。月入4萬元只是偶然,很多時候她們不得不面對月入為0的窘境。
“一路旅行,拍攝沿途見聞,交通、住宿、吃飯都是不小的開銷,基本上每個月都要花費1萬元左右。”瑪莎坦白,自己來大陸3年,總共賺了不到10萬元,大多數時候都在花存款。
她們表示,之所以一直在堅持,是因為這種一邊旅行一邊創業的生活是兩人所熱愛的,此外她們也確實看見,視頻的流量數據在慢慢變好。
旅途中,兩個年輕姑娘去過北京看升國旗,去過新疆吃杏子,受邀體驗當消防員,去過淄博吃燒烤,去過福建學習傳統肉松製作,去過成都吃火鍋,去過柳州吃螺螄粉,去過桂林看梯田日出,去過廣州喝雙皮奶……
一開始她們的視頻一週三更,但做了很久都沒有太大起色,還因為拍視頻佔用了太多時間而影響了旅行的心情。兩人決定停下來,重新思考拍攝方向。
韋肖佳祺回憶道,那是她們第一次轉變方向。思考之後,她們決定改變節奏,變成一週一更甚至兩週一更,提高視頻品質。另外,轉變視頻拍攝主題,從探店、旅行Vlog轉向拍人。後來,她們採訪了100多個各種各樣的人,向粉絲們展現不同狀態的人生。
她們採訪過來大陸做自由程式員的台灣女孩、來大陸開烤肉店的台灣阿姨、在廈門做攝影陪拍的湖南女孩、上海交通大學年輕帥氣的教授、剛創業就賺了100萬元的學生、辭職後在雲南賣手工藝品的茶藝師、從喀什徒步5000公里到北京的維吾爾族小夥子、參加西部計劃的青年志願者……
瑪莎問10歲的哈薩克族跳舞小女孩,將來的夢想是什麼?小女孩説,當一名傳授知識的老師;她問從坦尚尼亞嫁到喀什的黑人姑娘,在這裡生活怎麼樣?姑娘説,這裡的人很熱情,景色很美麗;她採訪在新疆當西部計劃志願者的23歲大學生,會一直待在這裡嗎?大學生説,如果遇到合適的伴侶和工作,就留在這裡……
作為創業者,瑪莎對同樣創業的人很感興趣,她也採訪了很多創業者,和他們交流創業經驗,對比台灣和大陸創業氛圍的不同。她發現,台灣青年對自由職業接受度很高,父輩對子女的創業意願很認可,願意埋單;而大陸青年坐擁良好的創業環境,電商、物流、市場都很發達。
她説,遇見不同的人,就是體驗生命多樣的可能性。
她們的收入來源,也從一開始單純靠平臺不穩定的流量獎勵,轉變為嘗試接品牌廣告、視頻帶貨、直播帶貨。
“我們第一次直播是在新疆幫果農賣杏子。”韋肖佳祺説,當時她們路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的一個杏園,瑪莎嘗了口杏子,感覺特別甜,就像樹上的蜂蜜。聽説果園的杏子滯銷,她們決定用網路直播助果農一臂之力。瑪莎一邊在果園裏和果農一起摘果、運送、包裝,一邊解説。儘管她不太懂直播話術有些語拙,但熱心的粉絲反過來在直播間教她們直播技巧,在粉絲的支援下,這次試水幫果農賣出了好幾百箱杏子,“算是做了一件有意義的小事”。
做自媒體創業,她們也時常為收入斷流、轉型迷茫而焦慮。好在兩人性格都比較開朗,遇到低谷時,她們就會停下來,出門到處轉轉,見見不同的人,當心態放鬆之後,下一步的計劃自然會浮現。
“創業不是成功一次就成功了,創業是要不斷地成功才是成功,一次成功之後,後面等待你的永遠是未知。”韋肖佳祺説。
在創業中為兩岸交流架橋
經過3年的摸索,她們的創業之路慢慢成熟起來。
在拍攝視頻上,她們有了一套完整的流程。當她們選中一個目的地,就提前由瑪莎做好旅行攻略。隨後兩人到目的地之後,一邊遊玩一邊拍視頻,寫下旅行日記。在旅行結束之後,再根據回憶和日記,篩選出有意思的視頻進行剪輯發佈。
“以前我們拍的旅行Vlog視頻有時長達7分鐘;後來拍採訪的視頻,觀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採訪對象身上,但採訪對象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為了保證視頻品質的穩定,如今我們轉而拍攝幾十秒的、以瑪莎為主角的視頻。”韋肖佳祺説。
在流量變現方面,這次來南寧擺攤是她們第一次嘗試從線上走向線下,一開始,韋肖佳祺想把“甜不辣”攤位裝飾得滿滿噹噹,放上瑪莎的視頻,擺上一些關於瑪莎的文創。但這個想法被瑪莎制止了,瑪莎認為創業最重要的是商業模式簡單可行,把東西賣出去才是最重要的。
在擺攤第一天,她們沒有在賬號上發視頻,純靠線下的自然流量,這天只賣出去8份。第二天起,她們在自己的賬號上發佈出攤視頻,每天帶來的50份都能賣完,算下來,一天能賣七八百元。
“這次擺攤為期10天,是我們做的一個商業實驗,後面我們會總結、改進。”韋肖佳祺説。
這些年,通過視頻,瑪莎向大陸人介紹台灣的美食,也向家鄉人介紹大陸的美食。她説,台灣也有很多大陸的美食,在當地賣得很火,比如酸菜魚、梅花糕、肉夾饃、煎餅果子、螺螄粉……
“台灣人也看小紅書,追大陸劇和綜藝,吃大陸美食,我們的相同點有很多,可以聊的話題也有很多。”韋肖佳祺説。
越來越多人看到她們的視頻。甚至有來自台灣的粉絲表示,自己照著瑪莎視頻裏的路線,來大陸旅遊打卡。瑪莎感慨,“原來我也可以是台灣朋友在大陸的人脈啊”。
在一期視頻中,回台灣過年的瑪莎隨機採訪台灣人,問他們最想去大陸哪。有人回答課本裏的杭州西湖,有人回答“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揚州,有人想去茶卡鹽湖,有人想去東北看雪,有人想去大西北……
在她視頻的留言區,有不少IP地址為中國台灣的網友評論,説她的視頻很有意義,讓台灣人看到很多大陸的美,稱她為兩岸交流的橋梁。
“這幾年旅行的開銷很大,雖然一路下來沒賺到什麼錢,但體驗生活比金錢更重要。我想一直走下去,看更多的人、更大的世界。”瑪莎説。
(記者 謝洋 實習生 江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