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度觀察

智慧生活觸手可及

發佈時間:2024-06-04 11:16:31 | 來源:青海日報 | 作者:張慧慧 | 責任編輯:吳培福

社區工作人員向中國聯通工作人員反饋智慧管理平臺使用情況。(記者 張慧慧 攝)

人臉識別無感通行、高空拋物智慧監控、物業報修一點即通……如今,這些智慧生活場景已成為西寧市諸多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片段。

5月27日,走進城西區文亭巷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社區智慧管理平臺大屏映入眼簾。相較于建設初期,現在這塊大屏已經被填充得“滿滿噹噹”。社區人口分佈、社區治理情況、小區公告、出行方式等模組一目了然。

“在中國聯通的支援下,前期已完成各小區對空攝像頭、小區大門智慧門禁系統等基礎設施的安裝與改造。今年,社區端、居民端以及後臺系統運作已經貫通起來。”社區黨委書記劉翠青告訴記者。目前,通過線上宣傳、短信推送、活動推廣、到府入戶等方式,已有超過七成的居民完成平臺註冊並開始使用,這個數字每天還在不斷增加。

社區所轄小區海宏壹號E區是智慧社區平臺建設試點區域,文亭巷社區以點擴面,轄區13個小區均已完成相關智慧化改造。

“外孫女放學後,我倆刷臉就能進門,不用帶鑰匙,相當方便!”説起智慧門禁,今年64歲的趙啟福豎起大拇指。平日裏,親朋好友到訪,點擊“一鍵開門”就可以遠端操控。

不僅如此,智慧門禁也為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了便利。劉翠青説:“對小區的獨居老人,我們在後臺打了星標。如果這些老人每天都有刷臉資訊,我們就不用特別關注。如果後臺設定的5天參數內沒有老人進出記錄,平臺就會自動預警,我們收到短信後會到府問詢、了解。”

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千兆基礎通信網路等新一代資訊技術,以社區治理、物業服務、安全管理等多個應用場景入手,致力於為群眾提供安全、舒適、便利的現代化、智慧化生活環境……應用背後看不見摸不著的演算法,通過智慧社區這一平臺讓居民切實體驗到生活的便利。

為了讓智慧社區平臺更加符合群眾的使用需求和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需求,中國聯通西寧分公司工作人員先後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入戶等方式,結合文亭巷社區實際情況,經過前後七次系統的優化迭代推出了現在的這一平臺。

打開智慧社區平臺,主界面中間是“我愛我的社區”,書法、剪紙等即將開展的活動滾動播放,居民可線上上點擊報名,社區端即可統計報名參與人數。

“打開界面,看到這一幕就很溫馨,很有親切感。聽劉書記説,這是為我們社區‘量身打造’的,心裏就暖洋洋的。不僅如此,前兩天家裏客廳頂燈的開關不利索,在平臺上發送報修需求後,不到一個小時,物業人員就解決了問題。”趙啟福説。對於這位曾經從事數學教學工作的老教師,智慧社區平臺的操作簡單易懂,通過多次實操應用,趙啟福和小區裏的夥伴們不時暢想著“數字生活”的更多可能。

“鄰里圈”、辦事指南、失物招領、一鍵報修、便民電話……為群眾提供更多便利性,賦能社區精細化管理,一個平臺,一份連結,實現群眾、社區工作人員、物業的良好互動。

中國聯通西寧市分公司副總經理郭宏赟説:“智慧社區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關鍵一環,是綠色算力智算應用場景之一。綠色算力可以為各種智慧設備和系統提供高效、節能的運算支援,使得社區的運作更加環保、可持續。平臺則通過對能源、資源的智慧化管理,進一步提高綠色算力的利用效率,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共同為居民打造一個更加綠色、智慧的生活環境。我們將持續加強智慧社區在惠民方面的建設力度,不斷提升其覆蓋面,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智算紅利。”

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算力乃至綠色算力正在悄然賦能千行百業。

劉翠青直言:“現如今,全省正加快佈局發展綠色算力,相信未來群眾對於綠色算力的應用將越來越日常。我們將繼續和中國聯通積極對接,加入更多惠民場景,讓群眾享受數字化時代帶來的便捷、便利的同時也能節能降耗,為老百姓營造更好、更有品質的生活和生態環境。”

(記者 張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