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度觀察

錨定“新疆藥都” 和田底氣何來

發佈時間:2024-05-29 10:36:48 | 來源:新疆日報 | 作者:拍熱扎提·阿不都 | 責任編輯:盧曉茜

5月11日,在新疆麥迪森藥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員工在生産中成藥。

“深化與疆內外企業跨區域合作交流,全力推動中醫藥(民族醫藥)全産業鏈發展,以更高水準建設‘新疆藥都’……”5月12日,在和田市召開的新疆和田中醫藥(民族醫藥)産業發展大會上,和田地區擘畫了中醫藥(民族醫藥)産業美好藍圖。

道地藥材資源豐富

于田玫瑰、和田肉蓯蓉、皮山雪菊、策勒紅棗……古絲綢之路南道重鎮和田,得獨特地理環境、優越自然環境之利,孕育出品質優良、有效成分含量較高的中藥材。據統計,和田地區栽培的中藥材達200余種,還有野生藥材600余種,已建成特色玫瑰、板藍根、肉蓯蓉等18個中藥材定制藥園。

5月11日,于田縣管花肉蓯蓉栽培試驗基地內,成片的紅柳花競相綻放,一簇簇紅彤彤的紅柳花迎風搖曳,與紅柳相伴相生的管花肉蓯蓉也冒出紫色的頭,美不勝收……

作為管花肉蓯蓉的道地産區,和田地區是全國最大的管花肉蓯蓉人工種植區,種植面積達34萬畝。

潛心研究肉蓯蓉30餘年的北京大學中醫藥現代研究中心主任、肉蓯蓉研究首席專家屠鵬飛,1990年起在於田縣建立肉蓯蓉研究所和示範基地,率團隊成功解決了肉蓯蓉萌發、寄生、人工接種、凍害防治、高産穩産和機械化生産等一系列寄生植物人工種植關鍵問題,開創了寄生植物大規模種植並獲得高産穩産先例,並推動將管花肉蓯蓉收入2005年版《中國藥典》,解決了管花肉蓯蓉作為藥材使用的法定地位問題。

“和田光照強,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道地藥材品種優勢突出,特別適合像肉蓯蓉等沙生中藥材種植。以全國最大的管花肉蓯蓉自然分佈區——于田縣為例,當地鼓勵村民利用風沙前沿的低産田種植紅柳等生態林,並在紅柳、梭梭根部接種肉蓯蓉,初步形成規模化、産業化、無公害化的良性發展模式。”屠鵬飛説。

藥材好,藥才好。近年來,和田地區依託道地中藥材這一天賜瑰寶,在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提升規範化種植能力、建設道地優勢産區上下功夫,中藥材品質和技術含量不斷提升。據統計,2023年全地區中藥材種植面積達48萬餘畝,其中肉蓯蓉、玫瑰花、萬壽菊、紅花、小茴香、板藍根、甘草、瓜蔞、雪菊、枸杞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千畝以上。

如今,不少中藥材不但是治病“神藥”、農民增收的利器,在防治荒漠化、恢復生態方面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眼下,皮山縣科克鐵熱克鄉阿熱庫木村村民米吉提·麥麥提的藿香種植地鋪上了一層新綠,一旁的涼棚裏晾曬好的藿香等待包裝出售。“去年我家4畝藿香地純收入2.7萬元,很不錯。”米吉提説,他種藿香27年了,種植藿香增收快,最重要的是省時、省肥料,效益還好。

醫藥産業嶄露頭角

依託豐富道地藥材資源、和諧的人文習俗及民族醫藥康養資源優勢,和田地區把中醫藥(民族醫藥)作為主導産業,推動形成以肉蓯蓉、玫瑰花等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建立了以和田地區維吾爾醫醫院為龍頭、縣鄉公立醫療配套支撐的中醫診療體系,構建了集種植、生産加工、貿易流通、科技研發于一體的全産業鏈,中醫藥(民族醫藥)産業發展迸發潛能,展現活力。

“公司研發生産健兒消食口服液、生脈飲口服液、小青龍合劑、白虎合劑等中藥,市場反應不錯。”新疆麥迪森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寶林説。

新疆麥迪森藥業有限公司于2008年5月成立,是集研發、生産、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醫藥企業,以經營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化學藥製劑、抗生素製劑等為主,有7個國藥準字號産品,覆蓋呼吸科、心血管科等治療領域。

和田地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駱洪梅介紹,目前和田地區已建成洛浦縣、和田市2個中醫藥産業園區,建成和田市中國維吾爾醫藥交易中心和于田縣中藥材交易市場,引進新疆新維制藥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藥企落戶,擁有國藥準字號藥品12個,産品涵蓋中藥飲片、配方顆粒、中成藥等多個系列,具有通絡行血的愛維心口服液、益精固澀的伊木薩克片、溫補腦腎的羅補甫克比日丸等産品,暢銷全國。

記者走進和田維吾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藥品生産車間,常務副總經理韓玉玲正在查看剛生産出來的産品。“我們生産的伊木薩克片、熱感賽比斯坦顆粒等産品,在國內其他省區市公立醫院、民營醫療機構和藥店等第三方銷售終端銷售。”韓玉玲説。

洛浦縣副縣長艾力·巴拉提介紹,通過品牌建設,洛浦縣打造出伊木薩克片、羅補甫克比日丸等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影響力的中藥産品,2023年銷售量達到1359.95萬盒,銷售額達到2.4億元。

在新疆神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立江眼中,如何把肉蓯蓉“吃透”是企業一直鑽研的重點。張立江介紹,公司共獲得14項實用新型發明專利。目前,公司與國家農産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等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正在研發肉蓯蓉凍幹片、肉蓯蓉壓片糖果、肉蓯蓉酒、肉蓯蓉飲料等系列産品。

除了對中藥材進行創新研發和深加工,和田地區還積極銜接産銷,不斷推進産業鏈建設。以位於和田市的欣明·南國城中藥材交易市場為例,目前該市場從事中藥材銷售的商戶達70家,主要銷售180余種中藥材,年交易額近3000萬元。

“中藥材+”融合創新

目前,和田地區圍繞“中藥材+深加工、中藥材+旅遊康養”等,不斷探索“中藥材+”産業融合發展之路,已建成6個中醫藥文化旅遊示範基地、18個中藥材定制藥園基地。

于2023年底正式運營的新疆中醫藥(民族醫藥)和田中心,為和田地區中醫藥(民族醫藥)傳承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走進新疆中醫藥(民族醫藥)和田中心,一股清淡的草藥香撲鼻而來。診療中心大樓由上下兩層組成,一層更像是中醫藥(民族醫藥)博物館,墻壁上挂著中草藥圖譜,上面詳細標注著各種草藥的名稱、特性和功效,及幾千年來古絲綢之路匯聚在和田地區而形成的中醫藥(維吾爾醫藥)藥學理論,讓人不禁對中醫藥的博大精深肅然起敬。了解完中醫藥(民族醫藥)文化,便可上二層診療中心,由當地名中醫把脈開方,現場體驗。

新疆中醫藥(民族醫藥)和田中心董事長張鴻告訴記者,公司依託和田市維吾爾醫醫院開設了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門診,邀請和田地區有名的中醫藥專家輪流坐診。坐診專家會結合中醫理論的火氣水土“四大物質”學説、“望聞問切”便痰尿等診療方法,為患者進行診斷並給予合適的治療建議。

不僅如此,新疆中醫藥(民族醫藥)和田中心還依託和田藥茶製作技藝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優勢,讓奶茶與藥茶擦出了火花,研發出四物維茶。“目前在和田團城景區、喀什古城景區、伊寧市六星街景區都有售,深受消費者喜愛。”張鴻説。

眼下,于田縣阿熱勒鄉也臺克孜勒村2000畝玫瑰花種植基地迎來盛花期,紫紅色的玫瑰花綻放,美不勝收。近年來,也臺克孜勒村不斷探索“中藥材+旅遊”,打造了350畝“七仙女玫瑰風情園”,通過設置玫瑰採摘、手工製作玫瑰産品、打卡攝影等體驗項目,建起集種植、採摘、觀光旅遊、婚紗攝影、美食購物、研學度假等於一體的綜合休閒區,讓玫瑰産業迸發新活力,持續為鄉村振興賦能,有效帶動本地群眾增收。

(記者 拍熱扎提·阿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