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旅遊

貴州普定:以茶賦能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發佈時間:2024-05-27 13:24:51 | 來源:貴州新聞網 | 作者:伍水清 詹艷 | 責任編輯:晁亞婷

立夏過後,正是夏茶採摘的黃金季節。

近日,記者走進貴州省普定縣穿洞街道亮峰茶場,放眼望去,茶山層巒疊嶂,一壟壟嫩綠的茶葉青翠欲滴,茶農正忙著採摘夏茶。

白日採茶忙不停,晚間制茶香四溢。傍晚時分,在位於普定縣貓洞鄉夏茶加工生産線上,制茶機器高速運轉,工人們有序忙碌,濃郁、醇厚的茶香飄散在工廠車間。

“夏茶的生産不僅讓茶園産出更好的價值,還拓寬了茶農增收的渠道,讓綠色産業持續釋放‘紅利’。”普定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光祿告訴記者,近年來,普定縣積極引導茶企和茶農參與夏秋茶開發生産,延長茶葉産業鏈,讓生態茶産業持續釋放效益,以茶産業賦能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以茶興業、以茶興縣。近年來,普定縣立足資源優勢,將茶産業確定為主導産業,依託“朵貝茶”品牌,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茶園建設,積極做好茶産業延鏈補鏈,推動茶産業農文旅融合,成功走出了一條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的綠色發展之路,以高品質茶産業發展賦能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2023年,全縣茶園面積達9.7萬畝,投産面積7.2萬畝,産量達到5100噸,産值8.2億元。

規劃引領,從茶“葉”到茶“業”

一陣夏雨過後,山巒間縈繞著層層雲霧。汽車從普定縣城出發,往穿洞街道的山水間行駛,沿路的山坡綠色茶葉層巒疊嶂。

高山出好茶,好茶在高山。普定縣大部分區域屬於海拔1100~1300米的山地,性情溫和的歲節和濕潤多情的雨季,飄渺的霧氣在清晨與傍晚繚繞碎石堆積的峰巒間,為小葉灌木朵貝茶林提供了最舒適的溫床。

普定的朵貝茶曾是貴州十大名茶,歷史悠久,譽滿全省。有詩曰:“日日換新茶,歲歲夕陽紅。曾經帝王品,飛入百姓家。”

坐擁優渥地理資源和好的品牌。然而,在多年前,全縣茶葉産業一直面臨“規模小、品種差、品牌弱和低産低質低效”的窘境。

如何破局突圍?縣委、縣政府把茶葉産業鏈作為農業主導産業,從2007年9月出臺《關於加快茶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到2012年7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茶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再到2019年出臺《普定縣加快茶葉産業發展實施方案》,連續多年出臺政策,對茶葉産業發展作出目標定位。

同時,普定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規劃先行、市場運營”的工作思路,圍繞“朵貝茶”原産地核心區、白茶種植區以及優質綠茶産業區,重點打造穿洞-玉秀-化處、坪上-雞場-馬場連線産業帶以及完善貓洞連片茶産業園;在鞏固原有茶園的基礎上,重點實施茶園提質增效,逐步實現全縣茶産業擴面、增效的預期目標。

在資金保障方面,深化東西部協作,廣州市花都區以穿洞街道茶産業為基礎,通過資金投入、招商引資等方式,共建穿洞茶葉農業産業園區,引領、帶動全縣茶産業發展。其中2020年至今,每年投入財政銜接資金、東西部協作資金2000萬元以上支援茶産業發展。

一系列舉措的實施,推動全縣茶業增效、茶園增産、茶農增收。全縣茶園基地規模從2006年不到一萬畝擴大到如今的9.7萬畝,種茶鄉鎮從5個拓展到目前的10個,形成了以化處鎮為中心的“朵貝茶”原産地核心區;以穿洞街道為重點的白茶種植核心區;以貓洞鄉、雞場坡鎮、馬場鎮為重點的優質綠茶産業區,輻射帶動坪上鎮、玉秀街道等適度發展的發展格局。

立夏后茶山一片青翠

品質“出圈”,從“賣資源”到“賣健康”

普定縣化處鎮朵貝村,是普定“朵貝茶”的發源地。走在朵貝村的綠色茶園,記者被茶樹下隨處可見的“三葉草”深深吸引。

“難道是管護不當,老茶樹下長起了雜草?”記者問茶園的負責人國應武才知道原因,這是縣裏聯合省農科院的專家在全縣各大茶園推廣的一種“以草治草”的科學方法。

“為做出一杯乾淨茶,普定縣域內茶園堅決禁止噴打農藥,所以我們採取這種科學的生物防草技術。”普定縣農業農村局分管茶産業發展工作的副科級領導王俊介紹説,生物防治只是確保茶園綠色生態的舉措之一,普定大部分茶園還採取生物防蟲、太陽能防蟲等技術,目的就是保障茶葉的安全、品質。

在位於普定縣穿洞街道的亮峰茶業茶園,滿山的白茶在高山中,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從安徽老家來到普定種植白茶,正是考慮到這裡的自然條件和生態優勢。”普定縣亮峰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蔡峰介紹,穿洞街道擁有高海拔、低緯度、多雲霧等優勢,降水充足、生態良好,種出的白茶品質極佳,“為保證茶葉的健康高品質,茶園採取人工除草,不打除草劑,病蟲防治採取生物防蟲和太陽能殺蟲燈防蟲。”

增強科技含量,抓好提質增效。近年來,普定縣積極主動對接貴州大學、省農科院、省植保站等科研院校及上級植保部門,以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茶葉專用肥推廣和黔茶系列品種推廣“三大行動”為重點,以高標準茶園建設為抓手,指導茶區、茶農、茶企搶抓季節,抓好施肥、修剪、除草、病蟲害防控等茶園管理關鍵環節,提升茶園管護水準。

強化品質安全,注重督查監管。嚴格執行《貴州省茶産業發展條例》,茶山上禁止使用塑膠盆、塑膠袋盛放茶青,茶葉生産車間茶青及在製品全程不落地;推動龍頭企業建立完善茶園和茶葉加工廠的可視化動態監控系統。

“我們每年都要開展茶山凈園行動,全面打擊違規使用除草劑的行為,嚴厲打擊違規使用禁限農藥的行為。定期開展茶葉品質安全檢查,加大茶葉抽檢力度,確保茶葉品質安全。”普定縣茶葉生産管理站負責人周元鑫介紹,普定縣茶産業堅持生産向綠,品種向優,品質向好,為世界奉上了一杯“乾淨、健康”的生態茶。

強鏈補鏈,從“樹品牌”到“走市場”

普定發展茶葉歷史悠久,但茶産業發展與全國一些地區相比差距較大。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強勢品牌的引領。

“過去,全縣十幾家茶企,每家企業都只宣傳自己的品牌,最終導致茶市出現‘一流品質、三流價格’的怪象。”周元鑫説,茶企“散兵作戰”的狀況一定程度上影響普定茶産業品牌的影響力。

早在2016年,普定縣茶業協會成立,按照“一縣一品牌”思路,全力打造“朵貝茶”區域公用品牌,形成統一品牌、統一標識、統一標準、統一對外宣傳的品牌整合格局。

走進貴州省茗之源茶葉專業合作社在普定縣城的茶葉銷售門店,記者仔細觀察,不管是綠茶,還是紅茶、白茶,10多個産品系列均貼有“朵貝茶”的標識。

“有了統一的區域公用品牌,有利於全縣各茶企統一品質標準,保障品牌茶葉的品質,提升普定茶葉的市場知名度。”貴州省茗之源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姚春雷,作為普定縣茶葉協會秘書長,據他介紹,目前,全縣茶企生産茶葉的技術標準都是按照省統一標準執行,嚴格把控茶葉品質,不斷提升公用品牌的影響力。

“茶香也怕巷子深”。規模化、高品質是普定茶産業發展的基礎,而公共品牌的推廣,無疑是發展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請進來”。通過舉辦以茶産業為核心的茶文旅、産品展示、展銷、推介、鬥茶等活動,邀請農特産品消費客商、專家團隊到縣品鑒。

“走出去”。通過組織企業積極參加在大中城市、茶葉市場等地區舉辦的茶博會、農交會等展銷活動,在高速路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設置廣告牌等方式,大力宣傳“朵貝茶”品牌及産業發展情況,提高市場知曉率和品牌美譽度。

講好文化故事。著力推介“朵貝茶”品牌及宣傳“朵貝茶”文化,以“朵貝”命名街道、酒店,茶飲食、茶歌詞、茶詩句等茶文化創作氛圍濃烈,品茶、談茶、喜茶、愛茶、以茶會友、以茶為傲在普定已成為一種時尚。

通過宣傳推廣“朵貝茶”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2013年,獲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稱號;2020年9月,入圍《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第一批100個知名地理標誌;2024年,“朵貝茶”獲“2024年中國好綠茶大會推薦區域公共品牌”稱號。

握指成拳才能凝聚更多力量。有了區域公用品牌的影響力,普定茶産業集群效益突顯。普定縣茶葉企業、合作社從2007年之前的3家到現在56家。目前,在56家企業中,有省級龍頭企業8家,市級龍頭企業14家,19家通過SC認證,39家企業有茶葉加工廠,企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産業帶動農戶增收的發展格局正在凸顯。

“除了傳統的上海、福建、安徽等市場,目前正借助東西部協作機遇,積極對接廣州市場。”周元鑫介紹,目前,普定縣正通過發展訂單茶葉、搭建産銷平臺、培育新興業態等方式,努力拓寬市場、開闢新的銷售渠道,不斷開創茶産業發展新格局。

延長産業鏈,小茶葉帶動茶旅融合大産業。目前,普定縣圍繞化處鎮朵貝茶核心區、穿洞街道“白茶小鎮”核心區、貓洞鄉高山生態茶園區,打造生産+觀光型生態茶園,吸引外地客商、遊客品茶觀光。目前,已有100余家客戶陸續與綠源合作社、茗之源合作社、鴻盟茶業簽訂了茶旅、茶園認購協議,認購茶園面積達100余畝。

(圖文記者 伍水清 詹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