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度觀察

借智荊楚 雲南如何為新質生産力蓄勢賦能?

發佈時間:2024-05-27 16:26:39 | 來源:雲南網 | 作者:牟燕紅 楊苑 期俊軍 | 責任編輯:晁亞婷

5月23日至24日,雲南省黨政代表團赴湖北省考察學習。走進位於武漢的實驗室、工廠、園區,新質生産力的生動切面隨處可見,一股強勁的向“新”求“質”浪潮,涌動而來。

作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裡的新研究成果、新生産場景、新技術産品,讓人耳目一新。科技創新,毫無疑問是武漢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引擎”。而讓科技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武漢堅持以“用”為導向,推進“産學研用”深度融合,不斷開闢新領域新賽道,拓寬新質生産力邊界。

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高品質發展,湖北活力奔涌,奮鬥正當其時。雲南也將借智借力,勇走開拓之路,用創新“鑰匙”打開新質生産力“大門”。

科技創新

發展新質生産力“主引擎”

武漢大學測繪遙感資訊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斗導航”“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國家“天地圖”……武漢大學測繪遙感資訊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代表團武漢行的首站。

從天邊到身邊,北斗應用與你我息息相關;從智慧城市建設到農作物長勢分析,資訊通信都在發揮賦能效應。在武漢大學測繪遙感資訊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代表團聽取北斗系統重大工程技術成果彙報,了解科技成果支撐雲南省重大工程保障等情況。在中國資訊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代表團學習了解資訊通信産業創新發展經驗。

中國資訊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武漢提升原始創新策源能力,離不開上述高水準實驗室的加持。驅動科技創新“新引擎”,雲南也“向新而行”。數據顯示:2022年,雲南R&D經費支出首次突破300億元,投入強度不斷提高。2023年,全省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25.3%。

武漢重視科技創新的“根”,這是雲南“借智荊楚”的一大啟示:若想領跑科技創新版圖,科創平臺是“硬核支撐”。雲南要學習其從源頭解決科技創新關鍵技術難題,將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引入更“廣闊的天地”的經驗,為培育新質生産力夯實底座。

“産學研用”

培育新質生産力“著力點”

科技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武漢堅持以“用”為導向,聚力破解創新鏈和産業鏈間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走進武漢經開區,“科創基因”融入了城市發展的血脈。“産城融合”的生動實踐,讓代表團體會到“産學研用”厚植新質生産力的強大功效。

武漢經開區

作為“中國車谷”,高端教育、旅遊、醫療資源加速向開發區集聚,助推開發區産業發展,不斷吸引更多人才來此“築巢安家”。雲南推進産城融合發展,既要學習武漢“引鳳來棲”,激活經濟發展潛能的做法,更要學習武漢以“用”為導向,搭建全鏈條轉移轉化體系的經驗。

“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是助推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的加速器。雲南要培育一流産業生態,要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在全鏈發展上下足功夫。從武漢華工鐳射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可窺一二,該公司聯合高校及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産學研用”協同攻關,用15年時間,研發出高質高效鐳射加工裝備及鐳射自動化焊接生産線。

這項“最快僅需43秒”的新能源汽車車身鐳射焊接技術,是“武漢速度”,更是雲南應借鑒的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産業強的高效能發展“加速度”。

向“新”求“質”

激活新質生産力新動能

嵐圖汽車公司

流水線上,汽車整齊排列,工人有條不紊地穿梭在機器間進行調試。這是代表團在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景象。如果説,佈局新能源、智慧網聯讓嵐圖汽車站上了風口,那麼核心技術全棧自研則是其躋身高端的“核心法寶”。

武漢以新質生産力澎湃發展新動能,不斷開闢新領域新賽道:擁有光電子資訊、汽車及零部件、大健康三大千億級産業集群。而雲南,要在鞏固新能源電池、硅光伏、生物醫藥等千億級産業集群基礎上,圍繞雲南佔據比較優勢的有色金屬、生物醫藥、綠色能源、高原特色農業等特色産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

面對新質生産力“競速賽”,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堅持自主創新,聚力光通信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主動佈局戰略性新興産業。長飛“長虹”,給予雲南這樣的啟示: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不斷培育新産業新業態新動能的“關鍵密鑰”。

雲南如何培育新産業新業態新動能?答案顯而易見。一方面,應立足自身優勢,搶抓産業發展新賽道,比如在新材料、生物醫藥、稀貴金屬、先進裝備製造、光電等産業領域,打造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的新産品、新業態,使其成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陣地。另一方面,加強對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為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注入重要動能。

孟夏之日,萬物並秀

江城葳蕤

新質生産力噴涌勃發

沿江“問道”,雲南借智荊楚

為培育新質生産力注入“源頭活水”

以科技創新為先

加快核心技術突破

“産學研用”

抓好具體項目落地生根

開闢新賽道、拓展新領域

以新質生産力重塑雲嶺新優勢

為雲南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圖文記者 牟燕紅 楊苑 期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