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格爾木,醫養結合托起“夕陽紅”

發佈時間:2024-05-17 17:10:3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蔡得軍 | 責任編輯:盧曉茜

老了,怎麼過?簡單幾個字,滲透出不少人對晚年的焦慮。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回應了眼下迫切而多元的養老需求。

為破解養老困局,改變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互相獨立、自成系統的狀況,近年來,格爾木市積極探索“醫養結合”健康養老服務模式,加快推動醫療和養老資源融合發展,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打造集養老護理、醫療康復、休閒娛樂於一體的“頤養樂園”,全力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實現“有病治病、無病療養”,讓老年人在“醫中有養,養中有醫”的健康養老中安度晚年。

“我們整合現有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資源,引進具備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質和能力的社會力量,採用公建民營模式,建成海西州首家集養老服務與醫療康復於一體的社會福利院醫養中心,通過市場化運營方式,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等服務,提升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水準,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格爾木市民政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李銀存説。

在醫養中心內,老人們開展文娛活動。

走進坐落于格爾木市嶼中街5號的格爾木市社會福利院醫養中心,各項功能設施完善,醫療器材配置齊全。據格爾木市社會福利院醫養中心負責人李倩茹介紹,醫養中心總建設用地69畝,總投資1500萬元,設置床位120張,其中護理型床位50張;設有內科、中醫科、康復科、藥劑科等科室,配備專業醫療、護理工作人員 15名,是集養老、康復、醫療、護理、保健、科研、教學為一體的“醫養康護”專業機構。

在醫養中心,筆者看到所有房間都進行了適老化改造,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適宜的預防期保健、患病期治療、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服務。除此之外,功能鍛鍊室、服務站、活動室、就餐室等基礎配套設施應有盡有,可以滿足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在醫務人員輔助下,入住人員開展康復訓練。

在二樓的康復理療區,帶有輔助治療功能的各種康復治療儀器很齊全,有肌力提升的,有心肺功能改善的,幾名醫護人員正在指導患者做康復訓練。據李倩茹介紹,對腦卒中的患者來説,他們從坐起來到站起來,再到走起來,需要很漫長的過程,短則一年,長達兩、三年,所以通過運動的方法來恢復肌力,慢慢解決他們的運動功能障礙,從而讓全身或局部運動功能恢復。

養老服務不僅僅只是“養”,還包括“醫”。與養老院最大的不同,醫養中心擁有較為完善的醫護資源,覆蓋糖尿病、高血壓、胃腸疾病、心血管疾病、風濕骨病、頸肩腰腿痛、康復等各專科,老人們不僅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康養服務,更有專業的醫護團隊時刻關注著他們的健康狀況,提供及時的醫療照顧。

“如果是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我們會做好晨間護理、晚間護理,醫務人員還會定時巡診,細心檢查老人們的精神狀況和身體各項指標,做好慢病管理及用藥指導,發現異常及時處理,保障入住老人的安全健康。”李倩茹説。

醫務人員為入住人員實施靶向治療。

據了解,醫養中心以提供醫療保障、住所配置、營養膳食和文化生活等工作為根本,建立綠色就醫通道,引進包括老年慢性病、中醫、醫養結合等康復領域的康復評定、康復訓練、康復治療為主的3大類、20個系列、100多種高端智慧養老、智慧康復設備,對入住老年人定期開展健康查體、評估身體狀況、建立健康檔案,持續打造老年人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的養老養生居所。

在一樓的藥房內,治療心血管、腸胃、風濕等病的各種中藥顆粒擺放整齊、標注清晰。“我們這裡有獨立的藥房,因為住進來的老人患高血壓和糖尿病多一些。所需要的藥我們這有的話,就直接給他們開了。沒有的話,我們會去附近的社區幫他們代買。”李倩茹説。

醫務人員的日常關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養”是基礎、“醫”是核心,“醫養結合”才能夠有效提高老年群體生活品質。“我們將進一步總結醫養結合經驗,繼續充分發揮醫養中心作用,積極推廣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緊密銜接康養項目與養老機構,豐富居家養老服務內涵,努力整合養老、醫療、康復等多種資源,不斷滿足服務對象多元化服務需求,全力打通醫養結合‘最後一公里’。”李銀存對今後發展充滿了自信。

(文/蔡得軍 圖/李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