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度觀察

廣西:新“絲”路上話農桑

發佈時間:2024-05-16 16:39:45 | 來源:廣西日報 | 作者:曹麗媛 | 責任編輯:盧曉茜

忻城縣六納基地智慧化大蠶房裏,蠶農在喂蠶。

桑拓無窮碧,蠶事正忙時。在地處大石山區的忻城縣,桑蠶既是歷史底蘊厚重的傳統産業,也是新時代推動農村三産融合發展的新産業。

種桑養蠶是忻城縣促農增收的主導産業。據該縣蠶業站站長羅祖現回憶,早在20世紀60年代忻城縣就開始種桑養蠶,“東桑西移”戰略實施後實現跨越式發展,從最初的10畝桑園發展到如今的25萬畝,奠定了“全國桑蠶第二大縣”的地位。

但與江浙、蘇杭等地的桑蠶産業相比,忻城桑蠶聲名不顯。為求變突圍,近年來,粵桂協作不斷夯實忻城縣桑蠶産業根基,抓住國家“東桑西移”“東綢西移”有利契機,“破繭新生”,蹚出一條産業富民的新“絲”路。

A從“東桑西移”到“東綢西移”

忻城地處廣西中部,全年雨熱豐沛、夏長冬暖,適宜的自然環境為桑蠶産業崛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近年來,我國的桑蠶種養加速從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轉移,忻城因地制宜,借勢發展,成為廣西桑蠶發展活躍地區之一。據了解,忻城現有桑園面積25萬畝,鮮繭産量4萬多噸,産值23.6億元。

隨著“東桑西移”推進,出於就近獲取蠶繭原料、降低運輸和勞動力成本考慮,繅絲企業也逐漸由東向西轉移。立足於蠶桑基礎規模和繭絲加工能力優勢,忻城在絲綢全産業鏈上加快佈局。

眼下,位於忻城縣紅渡鎮的三江口(忻城)繭絲綢産業園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該項目于2020年11月啟動,分3期投資。項目建成後,預計年耗繭10萬噸,年産生絲1.5萬噸、真絲綢1.5億米、絲綢服裝7500萬件套,將打造為全國最大的單體繭絲綢全産業鏈園區。目前,園區一期項目整體已建成投産。

“項目將從傳統的初加工品向高附加值鏈條延伸,補齊忻城在織綢、煉白、數位印花、絲綢、服裝等産業環節空白。”廣西同益國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雲説。

該縣鄉村振興局局長鄭小平表示,從“東桑西移”到“東綢西移”,忻城搶抓繭絲綢産業鏈轉移機遇,正逐步構建一整條從種桑養蠶、繅絲織造到噴繪印染、設計研發的完整桑蠶繭絲綢産業鏈,實現産業跨越式發展。

B科技助力傳統産業破繭重生

桂桑5號、強桑1號、育711……忻城縣安東鄉桑蠶全産業鏈産業園的桑園裏,品種改良後的桑樹舒枝展葉,科技特派員正在為農戶提供桑苗種植科技指導。

品種改良後,桑葉産量增長20%,品質顯著提升,已初步展示種桑新質生産力潛力。“現在桑苗存活率高了,桑葉産量也上去了,一張桑葉比我的手掌還大。”桑農麥沉肖説。

在規模連片的優質桑園示範基地裏,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根據感測器傳輸回的數據,判斷桑園缺什麼,進行有針對性地補給工作,全程無須人工操作。

“目前,基地有200畝標準化水肥一體示範桑園,改良試種桑樹品種近20個,年畝産桑葉可達3000公斤。”廣西中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銀紅艷介紹。

近年來,忻城縣持續做好智慧農業文章,以“一根絲”為基礎,用數字化、智慧化串起傳統桑蠶産業的轉型升級。

在忻城縣紅渡鎮六納村標準化桑蠶種養示範基地,智慧化蠶房的監控畫面在大螢幕上,蠶房內的溫濕度、光照等參數一覽無余。“蠶寶寶生長對於環境的要求很高,必須要控制好它的溫度、濕度等,我們的智慧化設備能為蠶寶寶自動調整最適宜生長的環境,實現精細化管理。”廣西匯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寶劍介紹,用手機App實行遠端控制,通過攝像頭能查看養蠶室的情況,數字化智慧化讓養蠶變得輕鬆高效。

智慧化養蠶除了能自動控溫控濕,還能半自動上蔟。採用這種方式後,蠶寶寶進桑時間提高40%,長勢均勻;蠶的成活率由原來的60%—70%提高到92%,全年平均死亡率由35%降至5%以內;蠶繭産量由原來的每張45公斤提高至每張約53公斤;蠶繭品質也大幅提升,每公斤價格增加1—2元。

C延伸産業鏈構建新格局

走進三江口(忻城)繭絲綢産業園一期項目車間,一條條生産線有序分佈,一台台機器設備高速運轉,繅絲、絡絲、並絲、倍捻、倒筒……

“蠶舞銀絲”賦能鄉村振興,是忻城通過生態産品價值實現促農增收的有效模式。2020年,忻城縣以粵桂協作為橋梁,引進深圳同益新中控實業有限公司共建廣西忻城繭絲綢産業園項目,打破了全縣繭絲綢加工仍以繅絲為主,品牌建設滯後的發展瓶頸。這個被寄予厚望的産業園,佔地1600畝,總投資50億元,産業鏈不斷延伸至捻絲、織綢、絹紡、針織、家紡等深加工環節,初步形成了“桑—蠶—繭—絲—綢”的跨區域協作全産業鏈發展格局。

在園區展廳的中央位置,只見一台類似于印表機的大型機器,在“嘩啦啦”刷動,很快,色彩亮麗的雙面印花絲巾就呈現在大家面前。劉建雲介紹,待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完善後,雙面印花機就開始生産,將補齊忻城無真絲綢生産、無真絲綢智慧化煉染印精加工生産的空白。

企業的落地生根不僅助推産業全鏈條的同步驅動,也産生了大量勞動力需求。截至目前,廣西忻城繭絲綢産業園發展當地員工200多人,間接帶動1000多人就地就近就業實現增收。2023年,該産業園坯綢産量10.82萬米,産值5010萬元。

通過粵桂協作,這個傳統的“桑蠶之鄉”正“鏈”上發力,從種苗、栽桑、養蠶、繅絲織綢到印染加工、服裝成衣綜合利用發展,忻城正從桑蠶大縣向桑蠶強縣一步步邁進。

(記者 曹麗媛 實習生 孫靖軒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