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度觀察

電商“夢工廠”是怎樣建成的

發佈時間:2024-04-10 11:21:05 | 來源:浙江日報 | 作者:杜羽豐 何賢君 | 責任編輯:盧曉茜

4月2日,義烏舉辦跨境電商萬人培訓,在阿里巴巴國際站半託管服務找品培訓會上,培訓導師宗泓被義烏商家團團圍住、不斷提問,宗泓頗為感慨:“這裡的學習氛圍太濃了。”

如此濃厚的學習氛圍,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義烏電商的紅火。有數據為證:截至3月31日,義烏市場經營主體總量達108.41萬戶,其中電商經營主體63.77萬戶,在全省電商經營主體總量中佔比約為三分之一;根據浙江省商務廳不久前發佈的數據,義烏2023年網路零售額為2715.9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縣域第一。

義烏堪稱電商“夢工廠”,其電商崛起得益於人才戰略。

依託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義烏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積極打造全球電商人才創業首站,構建起電商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基地。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據義烏人社局不完全統計,13年來,義烏已吸引35周歲以下常駐義烏的電商人才10萬人左右,約佔義烏人才總量的四分之一。

義烏究竟是怎樣做的?電商人才緣何青睞義烏?日前,記者走進義烏,探尋“密碼”。

義烏一位主播正在直播售賣日用品。共用聯盟·義烏 呂斌攝

虛位以待全方位幫扶人才

義烏國際商貿城相關負責人回憶,2011年前後,網路消費方興未艾,主打線下交易的國際商貿城商鋪空置率一度達9%。要知道,在此之前,國際商貿城一鋪難求,空置率幾乎為零。

要不要發展電商?2013年,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討論拉開帷幕。義烏全市上下最終形成共識:擁抱變革。

明確方向後,電商人才的招引被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

義烏先後出臺了《促進電子商務發展扶持政策實施細則》《關於進一步支援人才創業創新的若干意見》等政策,從創業獎勵、租房購房到子女就學等全方位幫扶。如新引進的大學畢業生,3年內,大專、本科、碩士每年分別給予5000元、1萬元、2萬元補助。博士3年最多可發放25萬元。

“沒想到還在實習期就能拿幾千元的工資。”不久前,畢業于江西製造職業技術學院的包妃燕,剛來義烏就參加了一場由當地人社部門組織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實習專場對接會,她現場“鎖定”了電商客服崗位。

“像我這樣的專科生,也能享受政府發放的每年5000元生活補助,這對我來説不是一筆小數目。”包妃燕説,工作(含見習)滿1年即可申領補助款,可以連續領3年。

義烏市福田街道振興社區江北下朱小區有“全國直播電商第一村”之稱。福田街道依託社交電商産業黨建聯盟,建立“創業導師團”“共富幫幫團”“黨員先鋒團”,這些團的導師會免費為初來乍到的創業者解答怎樣拍攝視頻、哪些是最近的爆款貨源等實際操作問題。

在江北下朱小區,初來的創業者還可以參加當地免費組織的電商大學堂、一日研習社等業務培訓,並與電商大咖面對面交流。

敢為天下先的義烏,還在全國率先開展直播電商人才評價。

2020年,義烏頒發了全國首張電商直播專項能力證書。2021年,又頒發了全國首張網際網路行銷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從開播準備、直播開展、粉絲維護等多個方面,開展技能培訓和考核,合格後頒發證書。”義烏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今年3月底,網際網路行銷師證書已頒發550份,電商直播專項能力證書已頒發6592份。

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傅江燕是首批拿到電商直播專項能力證書的經營戶之一。每天下午,她都準時在直播平臺為自家襪子帶貨。她已從最初的直播“小白”,成長為義烏本土直播圈的知名網紅。“考取證書,不僅要會帶貨,還要具有選品、短視頻拍攝和剪輯技能。”傅江燕説,通過考證,她掌握了許多技能,還結交了一批同行朋友。

義烏跨境電商直播導師呂一凡(左)帶領學生在越南進行跨境電商直播。義烏工商學院 供圖

鼓勵創業做好全週期服務

“我們把義烏整座城市當成一個創業綜合體在打造,因地制宜施展留人妙招,努力讓它變成一個人才聚集創業的搖籃。”義烏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金昭非介紹。

目前,義烏已建成3家創業學院、13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29家電商産業園、43家創業孵化基地。逐漸形成了“淘寶村—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的創業鏈條,每年吸引超3萬名大學生來義烏創業。

“我們著力打造電商創業全週期服務。初期的創業者只要帶著想法,就能在遍佈義烏全市的淘寶村落地;取得一定成績後,可以前往政府牽頭組建的眾創空間創業;有進一步發展後,可申請進入創業孵化基地,由政府提供場地、資金、培訓等政策支援;項目成型後,義烏會引導企業進入陸港電商小鎮等國有加速器,給予人才引進、網路行銷技術指導、法務諮詢、政策申報、創業金融、倉儲等一條龍服務;産值上了規模,創業者就可以申請進入電商産業園。對於頭部企業,我們優先安排供地,全力支援企業做大做強。”義烏市委人才辦專職副主任吳申蘭詳解創業鏈條。

為了讓全國大學生電商創業者能在義烏長足發展,義烏工商學院還與阿里巴巴、騰訊等平臺緊密合作,構建了一個電商創業“生態圈”——集聚高端設計機構、産品研發科技型企業70余家,為學生電商創業實踐提供“一站式”服務。例如,義烏工商學院將一棟建築面積1.28萬平方米的教學樓辟為“創業園”,免除入駐學生的房租和水電、網路等費用,還專門配備創業指導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集電子商務、倉儲、洽談于一體的創業孵化平臺。該“生態圈”自2006年開建以來,累計孵化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6000余個,平均每年孵化電商企業100余家。

義烏工商學院2023屆畢業生金功成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大學期間開始的面具類創業項目獲得孵化支援,如今已成為拼多多面具類行業銷售排行榜第一賣家,年銷售額超千萬元。

有些人認為,電商只要一部手機就能開幹。事實上,裏面的門道很多,培訓是必不可少的一環。近年來,義烏市場發展委組織的、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辦的、職校開的……一個個電商培訓班雨後春筍般在義烏涌現。

“與電商相關的培訓,我們每年要舉辦400多場。”義烏市市場發展委主任朱嵐君表示,不同於以往知識灌輸式培訓,義烏主動邀請電商平臺紮根義烏,培訓、招商一體化發展。培訓導師有大學教授、業界大咖、知名網紅還有電商平臺的相關負責人,內容涉及管理、運營、選品、視頻製作等方面。

“培訓形式很多,各種創業創新大賽是最重要的。”義烏市人社局局長王國成説,通過比賽,參賽選手在賽中學、在賽中練、在賽中勝,可以全面、快速提升參賽選手的綜合實戰能力。

“我參加了義烏工商學院和人社部門舉辦的免費創業培訓,然後組建團隊,帶著在網上銷售老家四川攀枝花芒果的項目,參加了去年6月的‘中國創翼’電子商務人才創業創新大賽,不但拿到了8000元創業孵化獎金,還學到了很多新技巧新知識。”21歲的李健松告訴記者。去年在義烏舉辦的那場大賽中,他帶領的團隊從648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獲得二等獎。

大賽結束後,李健松就在義烏註冊公司,經營芒果、耙耙柑、櫻桃等生鮮産品,不到3個月,銷售額已達700萬元。

像李健松這樣的電商“傳奇”,在義烏隨處可見。

義烏一名網紅主播正現場直播太空鍋製作爆米花。共用聯盟·義烏 呂斌 攝

擁抱變革抱團出海闖市場

隨著時代發展,“出海”成為電商發展新浪潮。位於“義新歐”中歐班列起點、密切關聯著上下游210多萬家中小微企業的義烏,顯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眾人拾柴火焰高。去年以來,義烏市內貿電子商務協會、義烏市直播電商協會、義烏市跨境電商協會相繼成立,大家抱團作戰,戰鬥力更強。

“協會成立後,老帶新、大帶小,大家資源共用,積極賦能中小微電商企業發展。”義烏市直播電商協會會長陳文軍告訴記者。

去年11月底,跨境電商協會協助文化用品協會邀約數百家義烏文化用品企業,組團到印尼舉辦文具展。為了辦好這個展,他們先後8次前往印尼進行推廣,邀請2500名專業採購商到場採購。“去印尼辦展,不光是搶線下的訂單,更是調研當地的電商模式,我們開了眼界、學了技術。”參展商戶徐超越説。

“業內都有這個説法:南深圳北義烏,做跨境來義烏。因為就出口貿易而言,義烏很多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義烏跨境電商協會會長徐儼告訴記者,他去年年底帶著13家電商企業負責人去俄羅斯,調研當地的電商平臺、物流公司、倉庫和批發市場,謀求業務拓展。

“今年計劃帶著一波電商人才走出去,到東南亞、北美、南美地區開拓市場。”陳文軍表示,已初步和東南亞跨境電商達成合作意向,準備在馬來西亞佈局海外倉。

隨著人工智慧崛起,義烏電商的銷售模式也悄然生變,併為“出海”提供助力。

ChatGPT問世後不久,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過研發,于2023年10月在自己開發的電商平臺Chinagoods上,正式上線AI智創服務。

“在義烏市場做了26年生意,從沒想過我還可以流利‘説’出那麼多國家的語言。”商戶張吉英女士給記者現場演示一番,讓記者直觀感受AI的魅力。她先出鏡自拍介紹店舖、商品的中文視頻,隨後上傳到Chinagoods AI智創服務平臺。該平臺隨即根據張吉英的相貌特徵、説話腔調建模,用AI技術生成與其本人高度相似的數字人“小商AI”。根據張吉英的需求,該平臺可實現文生視頻,“小商AI”還能在視頻中用英語、法語、俄語等36種語言講解商品。

此外,Chinagoods AI智創服務平臺還有一項功能:可以進行實時同聲傳譯,方便商戶與外商交流。

截至目前,使用Chinagoods AI智創服務平臺的義烏國際商貿城經營戶約有1.7萬人。

對於新興事物,義烏人始終勇於嘗試,並保持著熱情擁抱的姿態。

神奇的義烏,一切皆有可能。

(記者 杜羽豐 何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