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智庫

廣州南沙“一村一品”節瓜助力農民增收

發佈時間:2024-04-09 11:17:42 |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耿旭靜 董業衡 | 責任編輯:盧曉茜

在廣州南沙東涌鎮西樵村的大棚內,節瓜挂在碧綠的藤蔓上,從2月中旬就陸續上市。記者了解到,西樵村是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佈的首批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西樵節瓜榜上有名。從2023年年底開始,西樵村首次採用大棚設施種植節瓜,並且和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市農科院”)的專業團隊合作,種植出來的越冬節瓜可以提前2個多月上市,平均價格比正常種植的時令節瓜高出2倍多,助力農民增收。

大棚種植節瓜提前兩個月上市

近日,在西樵村“越冬節瓜設施生産技術示範”大棚內,一行行整齊種植的藤蔓上挂著碧綠的節瓜,呈現一片豐收景象。據了解,大棚內的節瓜從2月份就開始上市,持續賣到5月份。“天氣好的時候,每隔兩三天就可以收穫一批新鮮節瓜。”東涌鎮西樵村黨總支部書記黃維好告訴記者,這是村裏首次搭建節瓜大棚,並且和市農科院從事節瓜育種的專家合作,引進最新的節瓜品種,期待有新的收穫。“我們村設施大棚的節瓜2月中旬陸續上市,比普通農戶栽培提早上市2個月,那時候正是瓜果蔬菜比較缺乏的時節。今年春節期間蔬菜價格普遍偏低,但我們的越冬節瓜批發價仍達到6元/公斤左右,實現比正常季節種植節瓜經濟效益翻2-3倍。這次設施節瓜栽培科技示範,助力了農民增收致富。”

據悉,節瓜是華南地區特色蔬菜,而西樵村有著悠久的節瓜種植歷史。“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們村就開始種植節瓜。在最火熱的時候,節瓜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左右,約佔全村田地面積的一半,還曾出口到香港,是名副其實的‘節瓜村’。”黃維好告訴記者,但是隨著節瓜病蟲害的氾濫、村內種植品種落後等種種問題,後來西樵村的節瓜種植面積不斷萎縮,傳統的節瓜品種和風味也不斷喪失。“這次我們和市農科院專家合作,決定重新振興西樵村節瓜種植,大棚內引進了兩種抗病性好、味道好的翡翠節瓜品種。同時為了喚回記憶,還引進了一種傳統類型的節瓜品種,這種白肉節瓜個頭小,很像我們幾十年前種植的那種節瓜。”

“我從小在西樵村長大,也種植節瓜十幾年了,露天種植我已經得心應手,很有經驗。這次首次在大棚內種植節瓜,説實話我還不太習慣。”大棚內的種植戶梁伯告訴記者,大棚設施種植比他想像的要複雜。“本來我以為只是把露天種植那一套搬到大棚內就行,沒想到在溫度、濕度控制等很多方面都不同。如何進一步提高大棚內的節瓜産量,我還需要努力學習。”

市農科院專家為節瓜種植“保駕護航”

據悉,作為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佈的首批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西樵村為推進西樵節瓜産業更上一層樓,增加村民收入,牽頭組織由東涌鎮西樵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社、南沙區樵豐蔬菜專業合作社和市農科院三方共建“越冬節瓜設施生産技術示範”大棚。

“我每週基本上都會到西樵村觀察節瓜生長情況,指導村民預防病蟲害等。”市農科院專家喬燕春有著十幾年的節瓜育种經驗,為西樵村節瓜種植保駕護航,提供品種創新及技術保障。為此,市農科院節瓜課題組研製了“一種早春栽培節瓜的通風小拱棚”和“節瓜設施大棚栽培技術”等設施安全生産栽培技術,並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授權。

“西樵村首次大棚種植就面臨低溫冷害及連續陰雨、光照不足、生長緩慢等問題。為此,我們在大棚內加裝補光燈,用物理殺蟲,並且提醒村民預防病蟲害。品種上則選擇優質早熟、抗病性強的翠玉3號、翠玉4號、冠華8號節瓜等品種,採用培育壯苗、保地促溫防風技術、人工輔助授粉等科學方式促進節瓜生長。”喬燕春告訴記者,如何把科技任務和鄉村經濟發展緊密相連,把農民能賺到錢的技術作為日常攻關的方向,也是農業科研工作者要思考的關鍵問題。

(記者 耿旭靜 董業衡 通訊員 舒霞 劉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