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腳下流淌的田園牧歌
發佈時間:2024-04-07 14:44:32 | 來源:中國旅遊報 | 作者:唐伯儂 | 責任編輯:蔡得軍炊煙嫋嫋、溪水潺潺,長城腳下、湯河環繞,一排排青色小樓錯落有致,一簇簇杏花競相綻放……走進位於北京密雲區古北口鎮的司馬臺村,一幅靜謐淳樸的美麗鄉村圖景映入眼簾。
(北京密雲區古北口鎮的司馬臺村。李紅 攝)
司馬臺村2021年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後,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一個北方小村莊為何有這樣的魅力?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客人舒心村民安心
“在這樣一座院落裏,看遠處長城綿延、近處山巒青蔥,泡一壺茶,看庭前花開花落,可以把一切煩惱拋諸腦後。”遊客歡歡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了自己在司馬臺村麥語雲棲民宿的入住體驗。“一進司馬臺村就感覺心靜了下來,仿佛進入了一個大花園,處處都很漂亮。”
春天的司馬臺村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客人,村民們也開始忙碌起來。
“天氣越來越暖和,這幾天接到不少遊客的諮詢電話,團隊和散客都有,打聽村子裏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想體驗有鄉村特色的項目,還有想過來做研學活動的國際學校。”村民張鳳珍今年65歲了,她和老伴一起經營民宿和餐飲生意,每年收入十幾萬元。
“我們這裡可以同時接待200多人,客人多了,我們還會請左鄰右舍過來幫忙。大家現在對這方面都比較上心,閒置房屋利用起來了,年齡大的人也有事情做了。”張鳳珍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她發現城裏客人對鄉村生活很嚮往,便經常帶著客人上山挖野菜、到河邊撈魚,換著花樣給客人做地道的農家飯,醬燉水庫魚、柴雞燉野生松蘑都是她的拿手好菜。
上個週末,60歲的村民張敏也在忙著接待客人。從2014年起,她開始經營玫瑰人家民宿。“相比以前在田間幹活的辛苦、售賣旅遊紀念品不穩定的收入,現在的生活好太多了,在家門口就能通過民俗接待和做手工藝品掙到錢。最關鍵的是,自己的努力能被更多人認可。”如今,張敏已經摸索出了一些待客之道。比如,每次客人到民宿前,她都會提前備好時令水果、為客人製作特色麵食等。最讓張敏自豪的是自家民宿的茄子宴。“有一位客人來過3次,專門學習茄子的製作方法。”
張敏告訴記者,村裏統一栽種了綠植,她自己還買了花籽。“把民宿裝扮得漂漂亮亮,客人才願意來。聽到客人感慨説,我們這裡規劃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我還挺自豪的。”
統一管理規範接待
鄉村旅遊的火熱並非偶然,與司馬臺村十幾年前的統一規劃有關。司馬臺村原本是一個傳統村落,村民散落分佈在8個自然村,大部分靠天吃飯,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
司馬臺村黨支部書記馮學軍介紹,2010年,古北水鎮景區在司馬臺村投建。司馬臺村以此為契機,採取整建制搬遷、集中建設新村的方式,建成了14棟多層住宅和105棟二層住宅。2012年,司馬臺村村民全部住進新居。一年後,建設一新的司馬臺村開始接待遊客。
村民們紛紛拿出自家的閒置房屋,經營起民宿生意。而由於全村規劃建設相對統一,每家每戶的居住條件基本一樣,適於實行酒店式經營管理。“為此,村裏成立了司馬臺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按照‘一個民俗村就是一個鄉村酒店’的原則,以‘統一管理、統一安排客房、統一價格、統一結算、統一策劃、統一宣傳’的方式,依託古北水鎮景區發展民俗旅遊。目前,合作社已有238戶村民,可以一次性提供1500多間客房,家家戶戶參與到鄉村旅遊的建設中,吃上了旅遊飯。2013年至2019年,司馬臺村實現旅遊收入2700多萬元。”馮學軍自豪地説。
“在鄉村發展民俗戶,很容易出現各自為政的情況。雖然村民有熱情,但在吃、用、住以及衛生條件等方面缺少標準,成立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就是為了讓大家統一標準,讓遊客不僅能感受田園牧歌式的鄉村生活,還能享受高品質的‘星級服務’。”司馬臺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經理劉鳳雲説。
劉鳳雲介紹,有遊客需要住宿,村裏會先安排他們到司馬臺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登記,再安排給各家各戶,每戶的房間設施、床上用品、門頭牌匾都是統一的。“我們印製了鄉村酒店服務手冊,註明了保證金管理辦法、預訂管理制度、衛生檢查及處罰制度等。在這種酒店式的經營管理模式下,每個民俗戶就仿佛是一間間標準化的客房,不僅村民之間沒有了惡性競爭,還能確保接待品質。”每家民俗戶驗收合格後才能開門迎客。每家每戶必須派人參加廚師培訓,獲得廚師證書後才能提供餐飲服務。此外,司馬臺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還設有客房部、接待部、日常巡查部,確保每一項規定落實到位。
業態融合提質升級
上週日,劉鳳雲沒有休息,而是在司馬臺村遊客接待中心的電腦前觀察著系統中10戶精品民宿的後廚工作情況。這個系統是司馬臺村剛剛投入試運作的“雲智眼”食品安全實時監測平臺。“在系統中,每家民宿的後廚情況清晰可見、一目了然。除了實時監控,監測平臺還能在失火(廚房內非灶臺處有明火)、鼠害(發現後廚存在老鼠活動)、工作人員未規範著裝(如未佩戴廚師帽)等情況下即時報警。接到報警後,合作社會第一時間將報警內容告知對應民宿,同時點選報警記錄進行確認。”劉鳳雲説。
“大家對監測平臺還是非常認可的,能夠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民宿食品安全監管全鏈條閉環管理,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問題,提高監管效率,也規範了民宿經營,幫助其更好地提質升級。”劉鳳雲説,接下來,合作社計劃將更多民宿納入監測平臺。
不只是民宿,在馮學軍的規劃裏,還要把整個村子打造成一個文旅業態綜合體。“農文旅融合才是出路,不僅是簡單的鄉村觀光旅遊,要把鄉村的各個業態融合起來,讓遊客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
在馮學軍看來,背靠古北水鎮景區,對於司馬臺村來説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需要以此為依託,與水鎮內的食宿設施形成互補,做古北水鎮的大眾遊客配套接待區。此外,還要走出差異化之路,打造一條完整的旅遊産業鏈。”
為此,司馬臺村自籌200多萬元資金,開發了大金山景區,開設了滑雪場,完善了相關基礎設施,修建了登山觀長城步道,打造了面積1000多平方米的兒童戲水樂園,還計劃利用退林還耕的3.33公頃土地,推出蔬菜瓜果種植、採摘等項目。近段時間,美食嘉年華、美食大賽等活動接連在村中舉辦。“接下來,村裏會針對細分人群精細化打磨産品,比如推出親子項目和康養項目等。”馮學軍説。
“我們舉全村之力發展旅遊業,全方位打造‘景區村’。目前,村里正在籌劃和更多旅遊企業合作、協同發力,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讓村中業態更齊全,為遊客提供更為沉浸式的旅遊體驗。我們有信心讓更多遊客記住這裡,讓老百姓越來越有盼頭,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對於未來,馮學軍充滿期待。記者相信,長城腳下的這曲田園牧歌必將愈發優美動人。
(記者 唐伯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