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智庫

“土家艷子”:傳播美食,記錄鄉愁

發佈時間:2024-03-26 11:10:15 | 來源:中國民族報 | 作者:叢蓉 吳亦萱 | 責任編輯:馬蓮蓉

“臘肉那個火鍋是慢慢兒煨,苞谷老燒慢慢兒咂呀……”伴隨著悠揚的恩施土家族民歌,謝海艷開始了當天的直播。她身著民族服飾忙碌于直播鏡頭前,以甜美的微笑、動聽的聲音向直播間的“家人們”熱情地介紹著土家族美食。

謝海艷是一個生長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道土家族妹子。2020年初,她註冊了抖音號“土家艷子”,將精力放在傳播土家族美食上,炕洋芋、鲊廣椒炒臘肉、霉豆腐、葛根粉、醪糟、豆豉、糍粑……一條條充滿鄉愁記憶的短視頻走紅網路,“土家艷子”一躍成為網紅IP。截至今年2月,“土家艷子”全網擁有80多萬粉絲、短視頻總播放量超過1億次。2023年,她註冊的公司網路銷售總額達到了2000多萬元。

試水短視頻,磨練新技藝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後,謝海艷在恩施城區的餐館無法正常運營,就回到了老家芭蕉侗族鄉。看到身邊的朋友玩起了短視頻,她也産生了興趣,由於自己有做餐飲的經歷,就把短視頻定位放在了土家族美食上。

image.png

(短視頻中,謝海艷製作家鄉美食。)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我的拿手菜。”鏡頭前,謝海艷介紹傳統土家族美食葛粉的製作過程,鍋中食材散發出的誘人香氣似乎要“溢出”螢幕。地道的恩施方言、自由自在的農村生活、無需“濾鏡”的鄉村美景,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喚起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條短視頻播放量很快突破了50萬次。

短視頻爆火的背後,是謝海艷花費了6天時間的精心籌備。每道工序她都按照傳統方法一絲不茍地完成,光是把上百斤的葛根從山上背回來,就費了她不少力氣。

有了“開門紅”,謝海艷變得更加自信和充滿激情:熏臘肉、制香腸、轉豆皮……富有土家族特色的美食讓人垂涎欲滴,其製作方法深深吸引了網友;吊腳樓、火塘、土家族服飾……更是喚起人們對神秘恩施的無限嚮往。在謝海艷的短視頻中,她經常深入田間地頭,翻越陡峭的山路,在大山中勞作。為了用鏡頭更生動地展現大山之美、鄉村淳樸之風、美食的誘人色香,她還自學了視頻拍攝和剪輯的課程。

“疫情期間,許多承載著農民辛勤汗水的優質農産品難以走進千家萬戶,我想為身邊人做一些事情。”2020年10月,謝海艷成了村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直播間賣起了醪糟、豆豉、糍粑、臘肉等土特産。

山貨上直播,情寄家鄉味

“土家艷子”推薦美食有兩大重要法寶,一是健康無添加,二是傳統家鄉味。

image.png

(謝海艷(左二)在直播間售賣家鄉的農産品。)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期望通過健康的飲食習慣來維護身體健康,提高生活品質。謝海艷通過直播和短視頻展示當地農作物的生長環境、介紹製作過程,從播種、澆水、施肥,到收穫、加工、包裝,讓人們更加了解這些鄉村美食背後的故事和辛勤付出。“例如,恩施富硒油菜苔就受到了很多顧客的青睞,我們用鏡頭直觀記錄田間採摘新鮮菜苔的全過程,希望大家能在我的直播間買得放心、吃得安心。”謝海艷説。

為了保障直播間農産品自身的品質,謝海艷承諾,絕不添加任何保鮮劑、防腐劑,做到純天然、無公害,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放心的“山貨”。

這樣的承諾給農産品的運輸帶來巨大的壓力。“剛開始帶貨時,我們用泡沫箱、冰袋打包新鮮的果蔬,但是在運輸中總會出現很多狀況,比如路途中溫度過高導致食物變質,那段時間也接到了很多投訴。”謝海艷説,後來他們又做了許多嘗試,採取了用乾冰、次日達等“鎖鮮”的策略,增加成本的同時,仍難以保證客戶的良好體驗。

考慮到消費者的需求,謝海艷積極向其他商家學習經驗,提出了“深加工”的想法,打破初級農産品單一的銷售方式,轉而製作開袋即食的半成品和幹制蔬菜,保留原有風味的同時,實現了農産品價值的最大化。思路一打開,問題迎刃而解,土家族傳統美食借由“土家艷子”直播間賣到全國各地,單日最高銷量突破50萬元,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

謝海艷堅信,特色傳統美食是促進情感交融的重要紐帶。在她的短視頻和直播中,繁忙卻怡然自得的農耕生活喚醒著人們縈繞心底的鄉愁。她在賬號簡介中寫道:農村阿妹把爺爺奶奶做的美食分享給大家。“自我返鄉創業,常與村裏留守的老人們打交道,他們教我做土家族的傳統美食。我希望儘自己的努力把家鄉發展得更好,帶動更多年輕人回鄉做事、與家人常聚。”謝海艷説。

山村藏深意,助農新策略

“鄉村守護人”不僅是謝海艷在公眾視野中的形象設定,更是她為鄉村發展付出的真實寫照。如何讓恩施的“文化之美”更好地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謝海艷一直在思考和實踐。

在沒有踏入短視頻行業前,謝海艷曾設想在家鄉打造一個影視基地,“家鄉擁有的豐富資源,如古色古香的傳統民居、滿目綠色的田間鄉野,都是天然且極具吸引力的拍攝景觀。”但地理位置等因素限制了影視基地的發展潛力,她不得不放棄了這個想法。

image.png

(北京大學研究生到研學基地研學。)

開始運營自媒體賬號後,謝海艷在戶外拍攝、學習製作家鄉美食、與村中長輩的交談中,以更加細緻入微的視角增進了對家鄉的了解。隨著市場上研學熱的興起,她提出搭建“研學基地”的構想。在她看來,可以將家鄉的資源整合起來,搭建一個集紅色文化、傳統文化、非遺文化及電商文化等多種元素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習平臺,讓學生們在校外的課堂增長見識、收穫新知。

電商基地作為研學基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謝海艷積極與培訓學校建立合作關係,呼籲更多年輕人返鄉就業和創業。她為學生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讓他們能夠學到實用的電商知識和寶貴經驗。她還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鍛鍊能力和技能,孵化出更多的“艷子”。

image.png

(謝海艷被評為恩施州2022年度硒都榜樣。)

如今,以“土家艷子”為核心的一批矩陣賬號正在逐步成型:“土家恩鍋鍋”以直播方式展示和宣傳當地傳統手藝;“土家小玲子”的直播內容以恩施臘製品為主……每個賬號都有獨特的定位和功能,精準滿足特定受眾的喜好,實現文化傳承與商業價值的雙贏。

謝海艷想做的事還有很多。“要想富,先修路”,無論是促進農業生産、提升農民生活品質,還是推動鄉村旅遊、吸引外來投資,都離不開一條條暢通無阻的公路。因此,她還在積極推動通村公路的改善,“路連通著山這頭與山那頭,實現共同富裕,不僅公路要通,網路要通,心也要相通。”謝海艷説。

(作者叢蓉 吳亦萱 本文圖片由謝海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