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智庫

行業首款!這款雷達,為智慧汽車擦亮“雙眼”

發佈時間:2024-02-27 16:46:19 | 來源:大洋網 | 作者:鄧莉 | 責任編輯:丁泉蓮

機械手靈活翻轉,裝配、點膠、組裝……智慧生産線精密銜接著每道生産工序,一旁的工人負責上下料與監測,生産車間內幾近無聲,有序的人機協作畫面呈現“智”造的蓬勃力量。記者日前探訪位於廣州黃埔區的廣州捷普電子,見證了一顆行業首款256線高性能車規級鐳射雷達——AD2-s的誕生過程。這裡有北醒與捷普電子聯合打造、由北醒自主研發的全新自動化生産線。這條“小而精”的生産線,是廣州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聚焦科技創新資源,在重點領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的縮影。

行業首款256線高性能車規級鐳射雷達——AD2-s

一顆鐳射雷達,由數百顆元器件組成,集合了光機電系統的精巧智造,被譽為高階自動駕駛的“敲門磚”。據了解,在此生産線上量産的AD2-s鐳射雷達,僅有一隻成人手掌大小,由北醒自主研發,融合了數百個獨家專利技術,將在2024年3月實現量産交付,目前已獲國內多款智慧汽車的定點,定點總數達20萬台以上。根據目前智慧汽車發展及客戶情況預估,北醒預計,2024年鐳射雷達的産品規模化交付有望再上一層臺階。

“智”造速度

3分鐘下線一台鐳射雷達,6個月建成高度自動化生産線

要進入位於捷普的北醒車規鐳射雷達生産車間,比一般整車或零部件生産車間更嚴格,需要“過三關”:除塵、防靜電,還要穿上幾乎覆蓋全身的防護服、戴上手套腳套,臉也被要求只露出眼睛。“任何一個微小的塵粒,都會影響鐳射雷達的光學元件的探測精度和效果。”北醒的工藝工程師何工告訴記者,為了能實現釐米級精度,萬級無塵車間是製造鐳射雷達的基本要求。

北醒車規鐳射雷達生産車間

在位於二樓不到一千平方米的主要製造車間內,十多個兩米高的白色箱體井然有序放置其中,箱體內是合計價值上千萬元的製造鐳射雷達的高端精密自動化設備。根據車規鐳射雷達的上殼模組、下殼模組、收發模組,以及控制模組的構成結構,這些生産線設備被分成了四組。

自動化生産工序從一套核心光學收發模組開始,當核心器件準備就緒,産品進入最後整體組裝階段,每一滴膠水、每一顆螺絲都被自動化精確管控……“在這裡,3分鐘就能下線一台鐳射雷達。”何工表示,這一成績不僅彰顯北醒在鐳射雷達領域的領先地位,也成為整個行業的新標桿。“我們在産品設計階段就採用模組化理念進行設計,結合採用成熟的量産工藝,不僅保證産品可以在生産過程中降低組裝複雜程度,減少組裝工序,提升效率,也可以保障批量生産的穩定性、一致性及可靠性。”説話間,何工打開了其中一個設備箱體的封閉門,一個如人手臂大小、正輕巧翻轉的機械手出現在我們面前,僅幾秒,它就精準完成了裝配鎖付作業。

北醒鐳射雷達全自動化産線工作中

記者看見,在這個“小而精”的生産車間內,一切有序且安靜,為數不多的工人大多數時間只需通過螢幕進行數據監控。“北醒在捷普投入的自主開發的工程設備,是全新的鐳射雷達專用産線,自動化率達到95%以上。”何工告訴記者,這條256線級別車規鐳射雷達産線是一條由數字化管控的高度自動化的産線,可實現最多100多道鐳射雷達核心環節工序的自動化生産,如實現自動AA耦合、自動點膠、自動裝配鎖付等工序的自動化生産等,而且産能可靈活擴充,滿足多型號高精度鐳射雷達量産需求。他説,“我們僅用6個月就建成一條總年産能達到30萬台的鐳射雷達自動生産線,這創下了業內紀錄。”

創新不止

實現核心技術、供應鏈全部自主可控

記者在捷普現場看見,北醒生産車間的工作人員正緊鑼密鼓地進行生産線的最新調試工作。“我們在去年12月已經完成了新設備調試,目前正根據最新的定點需求進行相容生産調整。”何工透露,屆時首批交付合作夥伴的256線車規鐳射雷達AD2-s將在此下線實現交付。“在全新自動化生産線助力下,下一代我們的鐳射雷達目標是做到整合度更高,體積更小。”

有人將鐳射雷達形容為機器人或自動駕駛車輛的“智慧眼睛”。“作為感知、預測、規控三大單元的第一個單元,鐳射雷達在感知環節可以讓我們以小見大,看到許多東西。”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CEO李遠告訴記者,隨著智慧駕駛輔助功能在乘用車上的迅速普及,車規鐳射雷達正向著高性能、低成本、演算法更成熟的方向發展,這也正是北醒鐳射雷達産品的研發方向與優勢。他指出,國産鐳射雷達的成本已經降低到萬元以內。

記者還留意到,當業內多數企業仍在“128線”徘徊不前時,北醒率先在2022年12月拿出了512線車規産品,並在去年4月份發佈了全球首個車載512鐳射雷達平臺——“北醒應龍”平臺。李遠表示,北醒堅持打造具備國産化優勢的鐳射雷達,未來還將繼續在鐳射雷達國産化晶片上發力。據透露,北醒在捷普的所有製造設備全部專門自研定制,捷普方面提供大量支援並承擔後續運營,産線一期投入已達到3000萬元以上,預計未來總投資將過億。

記者在黃埔的北醒生産車間還看見,其全新自動化生産線還有一個“秘密武器”。在車間的一樓,設置了一處佔地787平方米的整機標定/EOL測試線設備間,是AD2-s鐳射雷達完成交付前的最後一道工序,為北醒研發的高度整合、全自動的鐳射雷達智慧測試線體,能大幅提高鐳射雷達産品測試的完備性和整體效率,這在業內又是獨創。

資訊連結

鐳射雷達,正迎來超千億元的市場前景

感測器已經成為我國“強基工程”的核心關鍵部件之一,隨著智慧駕駛的快速滲透,鐳射雷達成為車路協同中最重要的感測器。記者留意到,這條細分賽道已跑出如北醒等多個行業黑馬,且實現了全球範圍內的領跑。據incopat全球數據庫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全球鐳射雷達相關專利申請中,近一半在中國。

當前鐳射雷達的裝車滲透率已經從2023年前的不及1%到超過1%,搭載鐳射雷達的智慧車價格也從30萬元以上下探到20萬元。李遠指出,“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通過高品質感知,加速數字化與智慧化,鐳射雷達正幫助智慧車實現在安全、運力和效率的躍遷。”據機構預測,國內乘用車前裝標配鐳射雷達交付2025年前將有望達到200萬顆/年的規模。灼識諮詢數據也顯示,2022年至2030年,中國的鐳射雷達解決方案市場預計以79.5%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這意味著,應用於傳感硬體終端的鐳射雷達,正迎來超千億元的市場前景。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鄧莉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吳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