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智庫

快遞送到村 農貨賣進城!江蘇蘇北地區鄉村電商物流體系建設調查

發佈時間:2024-02-21 11:38:31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蔣波 | 責任編輯:馬蓮蓉

當前,一系列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顯效,我國消費市場持續恢復提升。下一階段,要繼續有效恢復和擴大消費,更好滿足消費新需求,一個重要著力點是不斷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從而補齊消費基礎設施短板、優化消費供給、改善消費條件。

其中,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就是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方面,有助於進一步挖掘農村消費市場潛力,滿足農村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那麼,該如何發展農村直播電商、即時零售?如何降低農村物流配送成本?如何加快提升電商、快遞進農村綜合水準?

我國農村人口規模巨大,是構成超大規模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與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是農産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滿足農村群眾生産生活需要、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具有重要意義,是推動鄉村振興、提升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

目前,農村地區商品消費的流通成本相對較高,服務消費供給相對缺乏,消費環境仍不盡如人意,總體消費水準相對較低。

2022年4月,江蘇省出臺的《關於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江蘇全省建設縣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或快遞産業園區不少於30個、鄉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不少於100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不少於1萬個,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農産品運得出、消費品進得去,農村寄遞物流供給能力和服務品質顯著提高,便民惠民寄遞服務全面覆蓋。

江蘇鄉村商貿設施建設如何?依託電商物流,農貨出鄉效果如何?快遞進了村,如何穩得住、可持續?近日,記者對江蘇省蘇北部分地區縣鄉村電商物流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

完善鄉村商貿設施覆蓋

走進宿遷市沭陽縣青伊湖鎮好又多超市,5000多平方米的場地中擺放著5萬多種商品。小青菜、草莓、車厘子等新鮮蔬果在生鮮專區被碼放得整整齊齊,嬰幼兒乳粉、彩電冰箱、快速消費品等專區人流涌動,各類品牌商品琳瑯滿目,供周邊村民前來挑選。

“超市就在家門口,騎車十幾分鐘就能到。商品也齊全,全都是‘牌子貨’,就像走進了城市的大商場。”青伊湖鎮後鄉村村民馬德衛説,如今村裏有便民小超市,鎮上有大超市,農資、農具等生産必需品供應充足,不出鄉就能隨時逛超市,很方便。

而就在幾年前,購物還是馬德衛一個不小的煩惱。“以前村裏鎮上都是小賣部、小商店,有啥買啥、沒法挑選。東西少不説,還都是雜牌子,品質沒保障。”馬德衛説,“去城裏購物來回就要半天,背著東西上下車也麻煩。真是城裏商品下不來,農村地産出不去”。

梁從高是青伊湖鎮好又多超市負責人,也是青伊湖鎮供銷社主任,他告訴記者,為了推動鄉村商業體系提檔升級,從2016年開始,青伊湖鎮供銷社不斷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採取直營與加盟方式,推動連鎖超市進鄉進村。

“青伊湖鎮已經建設了2家2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型超市,12個行政村開設了8家300平方米的便民超市,兩年內實現便民超市行政村全覆蓋。”梁從高説,“隨著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鄉親們錢袋子越來越鼓,消費底氣更足了。我們將發揮供銷社優勢,推動鄉村商貿設施建設,填補鄉村消費空白,加快形成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經營服務新格局”。

推動供銷合作社農資企業向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商轉型是沭陽縣供銷合作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構建農産品流通體系,提升為農服務能力是供銷合作社的主攻方向,供銷社目前重點發展農産品冷鏈物流,促進産銷對接;同時,完善縣鄉村三級電商網路,打造‘網上供銷合作社’,解決農産品流通‘最後一公里’的難題。”沭陽縣供銷總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崔勇表示,沭陽縣正在開展“中央廚房+食材宅配”“生鮮電商+冷鏈宅配”等新型冷鏈物流業務,依託縣域潤信農産品批發市場、耿圩中央廚房、供銷e家沭陽運營中心等流通企業平臺,加強與農産品直供基地等對接,發展訂單農業,基地包産、平臺包銷,拓寬特色農産品上行通道,保障農戶收益。

縣域商業發展,既是一件關乎縣城和農村消費者幸福感的民生事,也是一道必須遵循市場化規律的經濟題。

記者從江蘇省商務廳了解到,眼下,江蘇正依託全系統297個農産品市場、338個連鎖企業、75個農産品電商企業,暢通農産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通道,積極建設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農村商業體系,以數字化、連鎖化、標準化為方向,形成以農産品市場為主體、以連鎖超市為支撐、以冷鏈物流和加工企業為配套的農産品流通服務體系,進一步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市場傾斜。

按照規劃,“十四五”時期,江蘇省將建設和改造提升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60個以上,新建和改造升級鄉鎮商貿中心200個以上、品牌連鎖超市200個以上,建設10個以上農村電商快遞協同發展示範區、40個左右縣域電商産業集聚區,建設20個以上縣級物流配送中心、30個以上寄遞公共配送中心,主要品牌快遞服務持續通達行政村。

image.png

宿遷市沭陽縣郵政包裹快遞廟頭處理中心分揀車間內,工作人員對快遞進行分揀。(資料圖片)

貫通電商物流配送體系

記者在沭陽縣走訪調查時發現,得益於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的不斷完善,工業品下鄉的通道更加通暢了,以花木種植為特色的農産品“觸電上網”步伐不斷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為“花木之鄉”插上騰飛翅膀,名氣更響亮了。

沭陽縣商務部門數據顯示,當地花木産品通過電商物流暢銷全國,推動電商産業在當地普及和發展。目前,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60%的花木類賣家都集聚在沭陽縣,花卉直播銷售額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平均每秒就有15件快遞發往各地。

“省外次日到達、省內當天到達、鄉鎮半個工作日到達,不出村就可以寄快遞、收快遞……”走進沭陽縣廟頭鎮冷莊村村民陳金茹家的直播小院,她正在打包網售的花卉産品。“花卉和生鮮産品一樣,如果沒有高效物流,産品再好也走不遠。很多快遞公司在鎮裏設立了分支機構,安排了前置倉,進村攬快遞,一天跑3趟。有了暢達的快遞服務,好的農産品就不愁賣了。”陳金茹説。

跟隨陳金茹的腳步,幾分鐘之後,記者走進了圓通速遞設立在廟頭鎮的前置倉場地。一個農家院裏,幾臺9米多長的卡車在忙著裝貨,10多臺廂式小貨車進進出出,運回從各個村攬收來的快遞,十幾名工人在快遞傳送帶前貼單、分揀、裝車。

“90後”張浪是圓通速遞廟頭鎮前置倉的承包責任人,他説,從2023年冬月到今年夏至,都是花卉苗木的銷售旺季,預計日均快遞業務量將超過4萬單,最高能達6萬單。“在轄區內,我們服務超350家電商客戶,20多臺快遞服務車連軸轉,基本能實現70%的快遞到府取件、所有快遞當天發出。”張浪説。

農村物流是服務農村地區産品流通的重要途徑。《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快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縣域集採集配中心,推動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

“我們全面構建了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除面積達1.25萬平方米的縣級處理集散中心以外,還建成了日均吞吐能力達50萬件的宿遷郵政郵件處理中心,解決寄遞必須外市週轉的難題;在新河、廟頭等鄉鎮建設了快遞物流園,入駐22家快遞物流企業;建成10個營攬中心,年快遞發貨量約6000萬件。”沭陽縣郵政管理局辦公室主任王天勃説,沭陽縣開通了20條“交郵融合”鎮村公交線路,牽頭郵政公司與主要品牌快遞公司組建共配聯盟,投入30余輛新能源車、廂式車和冷鏈車等標準化、專業化車輛進行農村物流共同配送,實現了大部分建制村郵政、主要品牌快遞高效率、低成本的代運直投。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江蘇就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快遞進村”。3年來,江蘇農村三級寄遞物流體系進一步完善,不斷下沉的快遞服務網路,一方面方便了工業品下鄉,激發農村消費活力;另一方面暢通了物流末端,幫助農副産品進城。

以中國郵政江蘇省分公司相關業務為例,在“交郵社”農村寄遞服務模式推動下,截至2023年底,江蘇在農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新建寄遞物流服務站580個,全省村級寄遞綜合服務站總數達8486個,7個主要品牌快遞服務行政村覆蓋率達95.4%。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走訪時發現,眼下,快遞進村依然是鄉村電商物流體系建設的薄弱點,部分地區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缺失,讓快遞進村面臨重重困難。同時,推進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快遞企業服務典型産業能力不足、嵌入産業鏈程度不深,以及快遞行業發展規範化、快遞效率還需進一步提升等。

2022年4月,江蘇省商務廳、江蘇省郵政管理局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江蘇省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要求補齊鄉鎮商貿流通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商貿流通公共服務品質,促進農村電商和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江蘇全省建設改造鄉鎮商貿中心200個以上、村級便民店2000個以上、縣級物流配送網點50個以上、村級末端配送網點10000個以上,建設農産品産地冷藏保鮮設施300個以上,培育40個左右縣域電商産業集聚區。

“近年來,江蘇重點推廣‘交通運輸+郵政快遞+農村社區’農村寄遞物流服務模式。目前,江蘇共建成縣級寄遞物流共配中心36個、縣級快遞産業園區29個、鄉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329個、村級快遞服務站點11438個。”時任江蘇省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處長楊月新告訴記者,江蘇一直在努力補齊快遞進村的短板。

image.png

連雲港市灌南縣螃蟹養殖大戶宋成伍將打包好的螃蟹通過冷鏈物流銷往各地。孫蓀 攝

嵌入農業産業全鏈條

産業鏈條是現代農業的結構骨架。電商快遞物流的加入,不僅延長了農業産業鏈,還提高了農産品附加值。特色農業産業與電商的碰撞,改變了農産品的生産銷售方式,也從源頭上降低了準入門檻,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一招。

伴隨物流發展,搭乘電商快車,在宿遷市、連雲港市等蘇北地區,很多新農人選擇“電商+特色産業”,依託電商和物流打通農業産業鏈上下游,讓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實現民眾增收、企業增效。

“這兩年,如果沒有便捷的電商和物流服務,我可不敢用這麼大面積養螃蟹。”記者見到連雲港市灌南縣新安鎮碩項村螃蟹養殖大戶宋成伍時,他正在自家蟹塘裏清塘和栽種水草,為開春放殖蟹苗做準備,岸邊的臺階上放著一台正在直播的手機。

甩了甩手上的水草,老宋饒有興趣地跟記者分析:養螃蟹對養殖技術要求高,銷售週期的長短決定著養殖成本的高低,銷售週期越長,不僅環境因素影響越大,人力成本也會相應增加。如果延續傳統的生産和銷售模式,養蟹掙錢的難度很大。

“過去都是把螃蟹賣給收購商,利潤比較低,自從我開始直播之後,沒有了中間商,效益增加了不少。”老宋掰著手指頭算著,“400畝蟹塘從養殖、收穫到銷售,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額通過電商渠道進行,大大降低了成本,畝均純利潤平均達到1萬元,刨去成本年收入能達到400萬元,這讓咱蟹農信心非常足!”

“我們與拼多多、淘寶、抖音等平臺合作,希望把電商和物流産業融入鄉村振興,打開鄉村經濟發展新窗口。”灌南縣電商協會會長趙京輝表示,為進一步發揮電商、快遞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當地建設了縣域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縣級電商物流配送中心,以此為載體促進電商企業集聚發展,整合6家快遞公司進行統收統配,建設統一的物流中心配送管理系統,實現物流中心貨物出入庫、運輸收發等環節數字化。

“我們同步推進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縣鎮村三級物流服務體系、農産品進城服務體系、‘線上+線下’雙模式農村電子商務培訓體系建設,以數字化、資訊化、現代化的電商新模式推動鄉村振興,努力讓區域農産品插上遠飛的‘翅膀’。”灌南縣副縣長李秀雲説,作為蘇北地區的農業大縣,灌南縣緊抓實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契機,以推進“快遞進村”和“網際網路+”農産品出村進城等工程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完善現代鄉村物流和農村電商體系,助力鄉村振興。

作為沭陽縣花木産業最集中的區域之一,新河鎮也將“快遞+”作為賦能農業産業鏈式發展的重要手段。

新河鎮黨委書記喬德素告訴記者一組數據:新河鎮擁有花卉專業農資服務公司30家,花卉物流配載中心20余家。70%以上的大學畢業生選擇返鄉創業,發展各類花木網店1.1萬家,4000多人通過直播銷售花木。

“我們依託電商網路平臺,以龍頭企業帶動,按照‘強鏈條,抓産業升級;抓市場,線上線下同步;抓種源,確保産品質態’的思路,在全鎮10個行政村形成村村有項目、村村有特色的局面,實現花木産業從籽種、育苗、種植到加工、銷售再到倉儲物流、包裝運輸的全産業鏈,推動花木産業擴量提質,提升花木産業的能級與效率。”喬德素説,農村電商不僅富了村民,更為鄉村發展帶來生機,依託電子商務産業打造的“花木+旅遊+生態農業”新業態正在當地蓬勃發展。

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將電商物流體系更高水準地嵌入農業産業鏈,為“三農”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新載體,在更大範圍內發揮電商興農作用。2022年,江蘇省培育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重點項目49個,快遞業務量達到4.56億件,支撐農業總産值310億元。截至2023年底,中國郵政江蘇省分公司培育“快遞+現代農業”項目163個,形成業務量6.12億件,8家寄遞企業入選省級“網際網路+”助農典型企業,9個項目獲評全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形成了以沭陽花木、連雲港海鮮、蘇州大閘蟹等為代表的典型項目。

(記者 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