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風采

廣東乳源:荒山披“綠衣” 油茶果榨出“致富油”

發佈時間:2024-02-02 18:47:05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李慶招 | 責任編輯:盧曉茜

南嶺莽莽,萬頃森林層巒疊翠,在素有“半城山水滿城綠”之稱的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每年冬季,山茶油香飄四溢。借助電商等銷售平臺,來自大山的茶油批量走向市場,走上消費者餐桌。

乳源地處北緯25°生態環境帶,氣候適宜種植油茶樹。近年來,乳源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油茶種植推動石漠化治理,發展茶油全産業鏈,打響乳源茶油品牌,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據乳源瑤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乳源油茶面積約7.8萬畝,綜合産值約12億元,油茶産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這是乳源瑤族自治縣石角塘村的油茶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新華社記者鄧華攝

荒山披“綠衣”油茶樹結出致富“黃金果”

油茶作為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綜合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在助農增收、維護糧油安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乳源大橋鎮地處粵北石灰岩山區,石頭山多、植被覆蓋少,石漠化治理困難。油茶樹具有耐旱、耐寒的特性。大橋鎮通過推廣油茶種植作為治理石漠化的重要手段,引進油茶企業8家,合作社2家,引導當地村民種植油茶。

油茶果。新華網發(鐘華攝)

目前,該鎮油茶規模約3萬畝,挂果面積約1.6萬畝,預計5年內油茶種植面積達5萬畝,油茶種植彰顯了生態治理效果。該鎮鎮委書記黃祖勝表示,原本光禿禿的石頭山,因為油茶種植,成了名副其實的“綠水青山”。

大橋鎮是乳源踐行生態發展理念的生動縮影。近年來,乳源大力發展油茶種植業,促進資源變資産,荒山變“金山”,現已初步形成了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的發展格局。

小小油茶果,富民大産業。據介紹,乳源通過引導農戶進行土地、山地流轉,提高土地産出效益,村集體收入增加,生態治理效果彰顯。另一方面,油茶産業採取“公司+農戶+基地”的運作模式,優先解決了本地農民就業問題,油茶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實現“綠了山頭、美了鄉村,興了産業、富了茶農。”

構建“産研銷”産業鏈體系助力茶油走出山窩窩

近年來,乳源逐步建立精緻農業體系,油茶就是乳源精緻農業具有引領性的産品。在乳源油茶種植基地,採摘後的油茶果經過清洗、壓榨、過濾、加工等工序,一罐罐茶油精製而成,銷往全國。

生産車間的茶油。新華網發(乳源瑤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供圖)

2022年,乳源油茶産業園獲省農業農村廳批復為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目前,乳源油茶産業園以大橋鎮、乳城鎮、一六鎮、東坪鎮、遊溪鎮、大布鎮為核心區,總體形成“一心兩園兩帶三區”的空間功能佈局,構建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産業體系,打造了富有乳源特色的“共富果園”。

寶華農科是一家以油茶産業為核心主體的企業。在乳源,由寶華農科種植良種油茶面積有3萬多畝,形成了一條集油茶種植、加工、研發、銷售于一體的油茶産業鏈條。

“油茶雖然渾身都是寶,但光靠傳統種植很難將油茶産業做強做大,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寶華農業科技負責人苑立儉表示,通過科技賦能,發展規模化種植,打通産業鏈是乳源油茶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方向。

在多家科研機構的指導下,寶華農科對油茶生産工藝和研發環節進行升級改造,通過智慧化、數字化的手段,對油茶從種植到生産各個環節進行精準把控,除了用來榨油的茶籽,茶花、茶粕、茶皮等都陸續被研發成了數十種産品推向市場。

“從田頭走向餐桌”,乳源油茶全産業鏈條增值潛力不斷被挖掘,産業鏈越拉越長,打開了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擦亮生態茶油“名片”蹚出産業健康發展新路子

零碳蔬菜、碳中和牛奶、碳中和山茶油……當下,碳減排正滲透進食品行業,低碳生活成為風尚。

“這款茶油從原材料的獲取到産品的生産運輸全週期實現了‘凈零’排放。”2023年9月,在以“中國健康油茶油新勢力”為主題的乳源茶油供銷對接會上,一款“碳中和”茶油首次亮相在人們眼前。

零碳排放、有機認證、森林生態、零反式脂肪酸……近年來,乳源從四重標準推進乳源茶油品牌建設。乳源瑤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乳源在堅持傳統工藝和科技賦能的基礎上,堅持嚴於國標,高於國標,制定乳源茶油的精製標準,打造口味純正品質優良的綠色茶油。

為進一步推進鄉村産業振興發展,乳源啟動“乳源農業12221市場體系”,以此為契機,推進乳源茶油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制定乳源茶油産業精製生産標準,助力油茶産業標準化健康發展,打響品牌,擴展市場。

此外,乳源還推出一系列茶油文創産品,展示産地品牌的新形象,加強乳源茶油的品牌建設。

(記者 李慶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