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文化

“爾濱”不是一夜爆紅 它那麼努力

發佈時間:2024-01-25 17:11:41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王君寶 李麗 周暢 樂文婉 | 責任編輯:丁泉蓮

1月25日電雪花照常飄落,卻帶著不同的溫度。隨著最新一波寒流帶來的降雪,今冬從哈爾濱開始的冰雪熱潮勢頭不減,持續升溫。

“爾濱”火了,火到連姓氏都不需要了。寒假開始後,記者親歷,連北京到哈爾濱的高鐵票都緊俏了——擠滿了在北京轉机去哈爾濱的南方遊客。為什麼是哈爾濱?為什麼火在今冬?它能一直火嗎?業內人士認為,“爾濱”並非一夜爆紅,而是冰雪底蘊厚積薄發;未來可利用2025年亞冬會契機,進一步做好冰雪文章,打響國際知名度,變“網紅”為“國際紅”。

(1月23日,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園區,遊客在“冰馬俑”冰雕前遊玩。新華社記者謝劍飛攝) 

老照片:冰雪底蘊近百年

2023年2月,來自全國各地的冰雪專家圍繞一張照片展開了熱烈討論。照片裏一位腳蹬雪板的滑雪者站在坡陡開闊的雪場上,背後是滑雪場服務用房,照片拍攝時間為1930年,地點在哈爾濱。

這張照片向人們講述著近百年前哈爾濱的滑雪盛景,也展示著這座東北重鎮悠久的冰雪底蘊。

有關資料記載,中國近代滑雪運動開始於20世紀初,彼時位於哈爾濱的中東鐵路沿線修建了多個滑雪場,滑雪成為生活在那裏的人們冬季重要的娛樂活動。

(位於哈爾濱的中東鐵路沿線的玉泉滑雪場(圖片由黑龍江省體育局提供))

不僅是滑雪,20世紀初,哈爾濱城區內便修建了滑冰場。1953年,哈爾濱舉辦了首屆全國冰上運動會,而從1959年起,它更是舉辦了十三屆全國冬季運動會中的五屆,是舉辦全國冬運會最多的城市。

這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夯實了哈爾濱和黑龍江省的冰雪運動基礎設施,特別是1996年亞洲冬季運動會、2009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的舉辦,讓亞布力等滑雪勝地聲名鵲起,也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哈爾濱體驗冰雪運動。

(圖為黑龍江省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的纜車和滑雪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謝劍飛攝) 

20世紀60年代,哈爾濱兆麟公園內開始舉行冰燈遊園會,很快成為哈爾濱市民冬季的主要遊玩去處,即便當時冰燈的光源僅是普通燈泡。此後,哈爾濱冰燈成為冬季不可或缺的元素,一批批冰雕雪塑藝術工作者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1999年,第一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在松花江上拔地而起。從那以後,冰雪運動、冰雪藝術連同異域風情的建築和美食將哈爾濱送上每年冬季旅遊熱門目的地行列,直至今日。

談到為何去哈爾濱,湖北遊客黃芳説:“南方人見雪少,特別想感受冰天雪地的氛圍。而一説起冰雪,似乎第一個想到的城市就是哈爾濱了。”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的金貝嘉幼兒園老師宋子怡近期剛和同事帶著16個幼兒園小朋友去過哈爾濱。她的解釋是:“我小時候哈爾濱就很有名啊,哈爾濱就是北國風光的代表,想帶小朋友去看看。”

“哈爾濱的冰雪是有歷史積澱的,是一代代的傳承和積累,才有今天哈爾濱厚重的冰雪旅遊資源,所以我覺得今年的火爆不是偶然。”原哈爾濱冰燈藝術博覽中心開發部部長譚景欣説。

冰雪之外,拜佔庭風格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號稱“亞洲第一街”的中央大街、量大不貴的東北菜……這是歷史留給哈爾濱的底氣。

新氣象:今冬因何大爆發

“其實我們已經做了一年的準備。”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何晶説,2023年他們不僅開展夏冬兩季的旅遊“百日行動”,注重從遊客角度思考問題,還策劃了很多高流量的IP,並與文旅博主合作。

去年11月幾場大雪後,2023-2024年哈爾濱冰雪季在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啟幕。開幕式上,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王洪新表示,哈爾濱要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遊,把發展冰雪經濟作為新增長點。為此,亞布力著力提升軟硬體,精心打造滑雪、溫泉、雪地熊貓等核心産品,同時開發雪國列車、東北民俗活動等。

伴雪而來的還有網上炫酷的旅遊宣傳片。“我姓哈,喝啊哈,五湖四海誰都誇。”“哈利波特的哈,是哈爾濱的哈。”官方賬號聯動知名博主和普通網友,用創意為哈爾濱冬季旅遊賦能。

12月18日,冰雪大世界開園首日,因遊客數量激增,大滑梯、摩天輪等熱門項目排起長龍,不少遊客因體驗差高呼“退票”。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有關部門及時退票、真誠道歉,免預約排隊、延長營業時間,一系列操作獲得認可。

(1月5日,遊客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遊玩(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

變危為機後,隨著不斷更新的南方“小馬鈴薯”等網路段子,“爾濱”口碑不斷攀升,也增強了有關部門的信心,激發了市民爭做主人翁的意識。市民爭相提供免費接送車、機場增設更衣室、公交車蹦迪、地鐵免費擺渡票和免費接駁大巴……“爾濱”不斷整活,服務不斷升級。

何晶説,積極服務於遊客需求。大教堂上空的人造月亮、切開擺盤的凍梨,都是主打一個“聽勸”。王洪新説:“一堵墻不過夜,我們緊盯遊客評論和需求,出現問題就馬上解決問題。”

獲得2025年亞冬會舉辦權,給了哈爾濱更多“體育+”的靈感。本屆冰雪大世界就以“龍騰冰雪逐夢亞冬”為主題,園區內建有滑雪、滑冰、冰壺、冰球等多個運動項目的雪雕,500米大滑梯之外,還有滑雪場、滑冰場供遊客體驗風馳電掣的冰雪運動之樂。

在冰封的松花江面上,“大眾速滑賽”“趣味運動會”等為亞冬會預熱的賞冰樂雪系列活動,冰壺、冰球、冰盤、雪地足球等娛樂項目讓遊客連呼過癮。“沒想到冰凍的江面上還能開車。”體驗完雪地漂移後,廣東遊客艾剛峒又和素不相識的遊人進行了雪地拔河比賽。

(1月5日,人們在松花江冰雪嘉年華遊玩。當日,第40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開幕,吸引眾多遊客。新華社記者王松攝

黑龍江省冰雪産業研究院院長張貴海認為,今冬冰雪熱首先是因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普及了冰雪文化,“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推動了體旅融合,加快了冰雪旅遊的進程;其次,三年疫情讓人們更加注重身心健康,“走出去”成為過去一年大家不約而同的選擇;而城市服務升級和政府部門的親民做法也是巨大的加分項。

體育諮詢機構關鍵之道創始人張慶認為,相關政府部門能針對遊客意見,及時快速在供給側做出調整特別重要,“把服務落到細處、實處”。在社交媒體助推下,遊客和當地政府之間、遊客和本地居民之間的良好互動演變為一場網際網路上的社交狂歡,進而吸引了更多流量和更多遊客。

亞冬會:或助“網紅”變“國際紅”

“網紅”常有,熱度易散,如何變身“長紅”,防止“退燒”?業內人士認為,明年亞冬會和“體育+”或可成為抓手。

如今許多遊客結束在哈爾濱城區的遊玩後,往往下一站就趕赴亞布力。福建遊客翟敏元旦期間就是如此,她在亞布力首次體驗了滑雪,滑完還泡了個溫泉。“早就聽説這裡的雪道好,到這一看,這雪道都修到天上了,太壯觀了。”

這座因1996年亞冬會而聲名遠揚的老牌滑雪勝地,是黑龍江冰雪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點,今冬以來至1月15日已累計接待遊客近50萬人次,僅元旦期間的總收入就達1794萬元,同比2019年增長140%。

近日,滑雪勝地瑞士的國家旅遊局局長喊話哈爾濱,“我姓瑞”“我姓哈”的互動傳為佳話。王洪新回應,兩地有相似的緯度和冰雪資源,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合作。

( 1月1日,遊客在哈爾濱太陽島雪博會園區遊玩。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

1996年,亞冬會讓亞洲乃至世界認識了哈爾濱和亞布力;今冬,冰雪熱讓“爾濱”火到了國外;2025年,亞冬會將回到哈爾濱,“冰城”有望借機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從“網紅”變“國際紅”。

哈爾濱市體育局有關人士介紹,今年一系列冰雪賽事活動已經舉辦,許多群眾賽事還吸引了南方遊客參與,未來尤其是臨近亞冬會的下個冬季,哈爾濱將舉辦更多冰雪活動,借亞冬會契機大力宣介城市,擦亮哈爾濱的“冰雪名片”,助力體旅融合。

“以籌辦2025年亞冬會為契機,哈爾濱將推動建設一批冰雪運動設施,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冰雪活動場所,彰顯‘奧運冠軍之城’的特色與風采。”哈爾濱市體育局副局長董興旺説。

王洪新表示,哈爾濱目前擁有超大室內滑雪場、十座冰上運動氣膜館,是豐富旅遊産品、實現文體旅融合發展的有力支撐,“而亞冬會無疑將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加速城市國際化進程”。

(1月11日,2025年亞冬會口號、會徽、吉祥物發佈儀式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新華社記者張濤攝)

隨著“爾濱”熱,“不是歐洲去不起,而是哈爾濱更有性價比”成為流行語。張慶認為,從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可以看到,以賽營城、賽事經濟大有可為,且“長尾效應”明顯。哈爾濱應儘早針對亞冬會進行策劃和造勢,讓世界各地客人充分領略到“冰城”魅力和性價比優勢,為哈爾濱進一步開拓冰雪旅遊國際市場,尋覓冰雪産業跨國合作機遇。

此外,專家表示,誠實守信是旅遊市場的“必殺技”,從哈爾濱真心換真心的例子可看出,未來進一步規範旅遊市場、提供多樣化旅遊産品,鞏固今冬的好口碑是關鍵。同時,也應有序引導旅遊流量到相鄰地區,産生輻射效應,促進全域受益。

(記者 王君寶 李麗 參與記者 周暢 樂文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