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文化

玻璃照見文化融合之彩

發佈時間:2024-01-24 15:48:41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吳素華 | 責任編輯:丁泉蓮

(清乾隆款白玻璃繞彩絲螺旋紋瓶,故宮博物院藏。主辦方供圖)

近日,故宮博物院與嘉德藝術中心聯合舉辦“澄凝瓊英——故宮博物院藏玻璃精品展”。展覽甄選故宮博物院藏17世紀至20世紀中外玻璃藝術珍品120余件(套),通過“瑤琰映彩”“迸火流金”“流景凝霞”3個單元,展現玻璃器的外觀、工藝及其在宮廷生活中的使用,反映中西文化交流對中國玻璃工藝的影響。

中國生産玻璃的歷史可追溯到西周時期,經過數千年發展,在清代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宮造辦處玻璃廠建立,在吸收歐洲先進技術的同時,延續併發展中國傳統玻璃技藝。清代玻璃色彩之絢麗、造型之豐富、工藝之繁複,令人嘆為觀止。

絢麗奪目的五彩透明玻璃挂簾,如羊脂白玉的白色玻璃雙螭紋鐘式佩,紋飾精美的西洋寶藍色透明玻璃刻花草紋瓶,巧奪天工的玻璃胎畫琺瑯花鳥圖鼻煙壺……展廳裏琳瑯滿目,令人流連忘返。

清代套玻璃是玻璃滿套工藝與車刻工藝相結合的産品,受到西方瑪瑙浮雕工藝影響,又融入了中國玉石俏色的雕刻理念。清乾隆年間製作的白套紅玻璃雙龍趕珠紋玉壺春瓶是一件套玻璃精品,白玻璃為地,外套紅玻璃雕刻出層層密布的蕉葉、纏枝、如意垂雲等,腹部的五爪龍追逐火焰珠紋為清代皇帝御用紋飾。此瓶器形、紋飾與禦窯瓷器相倣,顯得莊重典雅。

金星玻璃是15世紀誕生於威尼斯的玻璃品種,因體內蘊含金光閃閃的結晶顆粒而得名。乾隆初年,在傳教士的指導下,造辦處玻璃廠成功燒制此品種。金星玻璃雕山水人物圖臂擱由整塊金星玻璃雕琢而成,書卷式,面上雕刻有雲卷雲舒,山崖陡峭,寬闊的水面上一人獨坐船頭,頗具瀟灑的文人氣息。

展覽將持續至3月10日。

(記者吳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