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風采

雲南:承接産業轉移 築夢産業強省

發佈時間:2024-01-09 10:47:10 | 來源:光明網 | 作者:胡曉蓉 王丹 | 責任編輯:晁亞婷

綠色能源充足、生態環境優越、礦産資源豐富、載體平臺完備、人力資源充沛,作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開放的前沿,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深入推進,雲南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023年以來,雲南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將承接産業轉移作為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貫徹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的重要舉措,塑造綜合優勢,提升承接産業轉移軟硬體實力。

一家家企業開足馬力、生産紅火;一個個項目加快建設、落地見效……放眼全省,産業發展動能澎湃。産業轉移大大提升了雲南經濟發展能級,帶動了區域整體經濟躍升,為雲南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搶抓機遇

精準承接産業梯度轉移

推動産業梯度有序轉移,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有效應對外部風險挑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項戰略任務。抓住重大發展契機,雲南以衝刺姿態對接最前沿,舉全省之力做好承接産業轉移大文章,加速融入新發展格局、奮力推進高品質發展。

鉚足拼的勁頭,掀起攻的態勢。2023年5月11日至15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率雲南省黨政代表團赴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學習考察,5天輾轉3省市,每到一地都召開産業宣傳推介座談會,介紹雲南産業發展和承接産業轉移綜合優勢,歡迎廣大企業赴滇投資興業。

見證雲南承接産業轉移的歷史性時刻。2023年9月2日至4日,為期3天的“國字號”盛會——2023中國産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雲南)在昆明召開。“1+7+2”系列活動深層對接,2066戶企業雲集於此,政界、商界、學界聚集一堂,話機遇、談優勢、尋商機、謀發展;資訊流、資金流、政策流、技術流“流量”滿滿,簽約項目382個、計劃投資金額3966億元。

開創區域協作的新方式、新品牌。2023年10月8日,“滬滇·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開行首發,聯動“兩洋”、溝通“三亞”,成為雲南主動服務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有利於深化東西部協作,促進滬滇兩地資源稟賦優勢互補,讓更多地區和企業享受中老鐵路帶來的機遇和利好。

過去的一年,雲南在承接産業轉移領域成績亮眼,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得益於全省綜合優勢與奮發有為的實力托舉。

深入落實促進製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雲南全面推進綠色能源與先進綠色製造深度融合,圍繞具備比較優勢的新能源電池、綠色鋁、光伏、生物醫藥、新材料、智慧光伏電站裝備等産業,出臺系列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有序承接、錯位佈局施工圖。

做實做精對接合作。雲南在滬滇、粵滇、閩滇合作機制和平臺建設有序推進的基礎上,深化“東部企業+雲南資源”“東部研發+雲南製造”“全國市場+雲南産品”“東部總部+雲南基地”産業協作模式,帶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融合發展。

著力營造一流環境。從深入實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的意見到雲南省“興滇英才支援計劃”實施辦法,從全力打響雲南效率、雲南服務、雲南誠信營商環境新品牌到出臺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29條措施等,雲南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圍繞産業推進機制、要素保障機制、營商環境建設、創新平臺載體建設等,所有政策措施全面發力,增強承接産業轉移能力,促進産業轉移項目接得穩、留得住、長得好。

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抓住中老鐵路這一歷史機遇,雲南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抓手,先後出臺系列規劃和政策文件,有效構建高位推動、上下協同的政策體系,創新作出昆明市託管磨憨共建國際口岸城市的決策,充分發揮昆明省會城市的龍頭帶動作用和西雙版納邊境門戶的開放窗口示範作用,加快打造沿邊産業合作新高地。

鏈上發力

重塑産業發展新格局

隆基、通威、晶澳、宇澤、晶科、陽光……一大批光伏行業領軍企業在雲南加快落地,打造形成“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矽—電池片—組件—應用”的融合發展閉環,光伏之都已具雛形。

中鋁集團、山東魏橋、河南神火、今飛輪轂……鋁産業龍頭集聚雲南發展,初步形成了“原料—電力—綠色鋁—鋁材精深加工—綜合利用”一體化全産業鏈發展格局,中國綠色鋁谷正在崛起。

湖南裕能、杉杉股份、德方奈米、億緯鋰能等龍頭企業引進落地,新能源電池“資源—材料—電芯—電池—應用—回收利用”全生命週期産業鏈日趨完善,已成為全國新能源電池産業重要基地。

承接産業轉移成為雲南工業結構調整的加速器、轉型發展的主抓手。

去年,以産業強省三年行動為引領,雲南省聚焦高原特色農業、先進製造、綠色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現代物流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以商招商、以商建園、以商延鏈,推進全産業鏈集聚發展。打造了多條具有標誌性的産業鏈和産業集群。

以重點園區為載體,雲南省著力打造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一方面,深入開展園區規模和品質提升行動,支援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園區承載能力。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重點打造磨憨、河口、瑞麗沿邊産業園區,加強與昆明承接産業轉移園區、沿邊州市現有園區聯動發展,打造“三區帶多園”發展格局,大力承接産業轉移。

2023年12月3日,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開園。開園當日,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歐姆龍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等14家入園企業簽約。

雲南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祁龍軍介紹,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項目自建設以來,受到了上海、雲南兩地企業高度關注。開園後,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將依託上海臨港集團全國30多個産業園區、1.6萬餘家入駐企業的平臺優勢,以及東部地區廣泛的資源優勢,賦能入駐企業無縫連結國內國際市場以及上下游資源。

隨著雲南承接産業轉移的步伐逐步加快,一大批産業項目接續落地,雲南工業投資連續6個季度實現30%以上的高速增長;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連續16個月高於全國平均增速,工業經濟對全省經濟的“壓艙石”“主引擎”作用進一步增強。

通過承接産業轉移引進行業龍頭企業入滇發展,推動了雲南省産業格局的加速重構,産業發展呈現多點支撐的新局面。

入滇發展的龍頭企業,在有力支援雲南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實現自身高品質發展的同時,有力帶動了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快落地配套發展,促進了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全産業鏈生態圈加速構建。

魏橋借助雲南綠色能源優勢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碳足跡優勢,依託品牌影響力,實現上下游企業鏈式發展;隆基綠能上榜“零碳中國”十大創新技術,成為光伏産業的領跑者;裕能、德方奈米市場佔有率躍升至行業前兩位,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出貨量進入全球前十。在龍頭企業帶動下,配套企業落地加速發展。孚能科技、蜂巢能源、華祥科技、河北坤天等産業鏈上下游企業項目落地雲南,宇澤半導體正加速成長為N型硅片製造領域獨角獸企業;康樂衛士成功登陸北交所,進入國內HPV疫苗開發第一梯隊。

人流、物流、車流,帶來發展動力與活力。創造就業、貢獻稅收,産業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作為全國承接産業轉移的主體省份,雲南正聚力推進園區建設,推動政策協同,打造綜合優勢,引育經營主體,與各方共同努力,促進東西協作、山海攜手、政企同行,奮力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高品質跨越式發展,在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實現更好發展、展現更大作為。

(記者 胡曉蓉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