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族智庫

遼寧遼陽:9處遺存被收入文學遺跡名錄

發佈時間:2023-12-09 12:30:00 | 來源:遼寧日報 | 作者:劉臣君 | 責任編輯:米思婕

(王爾烈紀念館集中展示了“關東第一才子”王爾烈生活、讀書的場景。受訪者 供圖)

核心提示

經過3個月的走訪、確認,遼寧文學館文學遺址遺存田野調查遼陽段初步完成。通過徵集得到遼陽市的文學遺跡線索21條,梳理合併有價值線索16處,其間重點對遼陽城、遼東城、燕州古城、王爾烈故居、王爾烈紀念館、曹雪芹紀念館、東京城、遼陽關帝廟、遼陽首山、華表山、羅陀洞等文學遺跡進行了實地調查和多方確認,首批確定遼陽文學遺跡9處,在目前完成調查的7個城市中居首。

兩處王爾烈遺跡入列

遼陽是清太祖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前的都城——東京城,是清朝帝王東巡必到之處,如清康熙帝就留下了《巡幸遼陽》一詩:“肅將軒駕向遼陽,暖日晴薰百草芳。照野山川皆動色,掀天旌旆自生光……”

在遼陽留下文學遺存的名人,最為人熟知的當數曹雪芹和王爾烈,這兩人的紀念館都是遼陽重要文學遺址遺存。

曹雪芹紀念館位於遼陽老城西小什字街口路東吳公館院內,即吳恩培宅第,是繼北京、南京等地紀念館之後,在東北新建的唯一一處曹雪芹紀念館。展室裝修和室內陳列皆力圖體現清代書齋風貌,與曹雪芹的生平年代及《紅樓夢》所反映的歷史內容一致。

與曹雪芹不同的是,被譽為“關東第一才子”的王爾烈生於遼陽,葬于遼陽,在遼陽留下了更多文學遺存。王爾烈是遼陽縣賈家堡子風水溝村人,以詩文書法、聰明辯才見稱於世,乾嘉時期的“關東才子”。《遼陽縣誌》稱其“詞翰書法著名當世者,清代第一人”。

王爾烈紀念館前身是清嘉慶帝賜建的府第,佔地面積325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清代平房建築32間。小門樓上外挂“太史第”內挂“傳臚”兩匾,科舉制度時期,“金殿傳臚”對於讀書人來講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紀念館整體陳列分三部分:一是王爾烈生平陳列,通過歷史資料與相關實物展現王爾烈生平經歷與事跡;二是王爾烈詩書藝術專題陳列,通過展出不同時期的作品使觀眾感受與領略“關東第一才子”的藝術風采;三是王爾烈故居復原陳列,按照歷史原貌恢復了王爾烈居家生活的部分場景。

第三處文學遺址遼陽關帝廟也和王爾烈關係不淺。始建於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的關帝廟,修建初期規模並不大。後經明清兩代多次增修和擴建,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有武成殿等建築70多間,王爾烈為其撰寫過《遼陽關帝廟重修旗桿補修戲樓及各工碑記》和《遼陽關帝廟重建東殿碑記》,至今仍存王爾烈題“如日中天”匾一方。

在首批文學遺址遺存中,除王爾烈紀念館、王爾烈故居這兩處外,王爾烈還留下了不少印跡,如遼陽首山,也是千朵蓮花山的第一山,王爾烈為“清代八景”之一的“首山樵唱”作詩:擔樵過山盡秋花,小道彎曲石邊斜。人至輕鬆復幻化,理過雲紗理霞紗。

遺址數量名列全省前茅

據了解,在古代詩歌作品中提到遼東、遼陽、襄平(遼陽舊稱)字樣的有上百首,這些詩歌創作者的層次之高,詩歌作品數量之多,在遼寧各城市中居於前列。

除了王爾烈,文學遺址魁星樓留下了更多文人墨客的詩詞作品。魁星樓前身為明代籌邊樓,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左右改作魁星樓。魁星樓通高40米,分上下兩層。上層中設魁星像,木質紫紅色,高3米。單足立鰲頂上,名為獨佔鰲頭,清代詩人劉沛霖在《登魁星樓》中提到“一年春色容巢燕,萬丈文光接鬥牛。自有雲梯能接引,終須次第佔鰲頭。”

傳説王爾烈的曾祖在修魁星樓時,特意把魁星的筆尖對準了家鄉風水溝的方向,企圖在族人中點出個狀元來。王爾烈在《魁閣淩霄》詩曰:本是魁星筆若刀,理斷亂雲獨佔鰲。果得功名思何就,莫負光景夕與朝。

在本次公佈的首批9個文學遺址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王爾烈曾在此讀書的清風寺,他為清風寺的前殿題寫對聯:遵大道以仰瞻高山卓爾,叩禪關而徐步禦風泠然,留一方匾額:曇花香遠。

清風寺位於遼陽西南首山南麓,唐代初建,後明代復建。史料記載,明隆慶五年(1571年),在唐代舊址之上重修清風寺。現在清風寺基本上保留了明代的模樣,其山門、正殿、後殿和東西配殿等現存殿房均為明清時建築,正殿仍保留明代歇山式做法,是遼寧省內現存明代殿宇建築的典型代表。

遼寧文學館館員張忠誠表示,如果説之前幾座城市的田野調查使有遺跡遺址見證的遼寧文學史回溯到遼金時期,那麼遼陽的最大收穫是回溯到了唐宋時期。

遼陽市作協主席鐘素艷表示,文學遺址是地域文學史的實物載體,也是文化尋根的精神載體。既彰顯了當地的歷史人文氣質,又堅定了市民的文化自信,也為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文化支撐。

根據目前的調查情況,很多文學作品中提及的遼陽文學遺址遺存已無跡可尋,這使得文學遺址遺存田野調查,有了搶救和保護的意義。張忠誠表示,遼寧文學館文學遺跡普查工作調查得知與王爾烈有關的更多文學遺跡在鞍山千山、瀋陽等地,為下一步文學遺跡普查做了先期準備。在完成錦州、朝陽、盤錦、葫蘆島、營口、鐵嶺和遼陽的大部分普查後,對剩餘7個地級市展開普查,做好遼陽市普查“掃尾”和剩餘文學遺跡認定工作,為完善遼寧文學史提供更豐富的實物資料,並保持與中國現當代文學館的學術合作。

(原標題:遼寧文學遺址遺存調查初步完成遼陽段——遼陽9處遺存被收入我省文學遺跡名錄)

(記者 劉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