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海拔3650米的雪域高原,正在進行一場緊張的狙擊訓練。官兵們整齊列隊,屏氣凝神地盯著遠處的“犯罪分子”全身靶和被“犯罪分子”劫持的“群眾”。
“砰!——”剎那間,槍響靶落。150米外的“犯罪分子”應聲倒地。訓練場瞬間沸騰起來,掌聲不斷……
狙擊手翻身一躍而起,開始講解:“這就叫‘信任射擊’——戰友在百米外舉著靶子,狙擊手在射擊地線瞄準、射擊……”
這名狙擊手叫楊友剛,是武警部隊西藏自治區總隊某中隊副小隊長,被戰友稱為“高原槍王”。
武警部隊西藏自治區總隊某中隊副小隊長楊友剛在狙擊訓練中。中國網發 蔡健坤 攝
一種品格,絕不畏難退縮
楊友剛生於1985年9月,貴州桐梓人。貴州歷來有尚武傳統,兵員身體素質一直很高,為我軍輸送了大批軍政兼優的人才。
楊友剛也不例外。
2003年,楊友剛報名入伍。踏上嚮往軍營的路,這也是他第一次離開自小生活的城市。“聽説去西藏,途中會坐火車和飛機,以前沒坐過,心裏滿是期待。”
然而,初次進藏,因為不適應,他在飛機上接連嘔吐。下飛機後的第一個星期,仍然沒有適應。面對環境的考驗,他心裏憋著一口氣:“槍都還沒摸到,再苦再累一定要挺過來。”
新訓時,由於體型原因,他在許多課目訓練中都不具備先天優勢,只能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來自四川延邊的同年兵李浩,體能基礎好,五公里武裝越野的成績穩定在21分鐘,楊友剛最快也只能徘徊在22分鐘左右。
楊友剛告訴自己:“相信自己,只要努力突破自我,一定能實現超越。” 為此,他總是背著沙袋、綁著綁腿負重訓練……
楊友剛(右二)講解射擊理論。中國網發 李如輝 攝
新訓結業考核,楊友剛所有課目全優、總評成績在整個新兵連排名第一。
更令他興奮的是,他被選拔到特勤中隊。特勤中隊,高手如雲,個個是“反恐尖刀”。加練成了楊友剛的常態。
某年冬天,連著下了幾天大雪。他像往常一樣加練“爬戰術”。回到宿舍脫衣服時,楊友剛才知道磨破了皮。後來,戰友先是拿剪刀剪掉了那塊黏在皮膚上的衣服布塊,再打來熱水,用熱毛巾一點一點敷在傷口處,融化開黏在傷口上的布,最後才能清理創口。
進入狙擊班後,他的成績大不如前。但是,楊友剛不氣餒。每天堅持練習閉目出槍500多次;把水壺挂在手臂上練習抬臂兩小時。
挫折,是軍人堅韌品格的試金石。在戰友眼裏,楊友剛擁有一種,“絕不畏難退縮”的優秀品格。
楊友剛(右)進行小組狙擊訓練。中國網發 劉志穎 攝
他用手指撐地做俯臥撐練習手指力量;把頭紮在水裏練習憋氣;在槍管上加挂水壺練習據槍;練習用針尖在大米上鑽孔……想盡一切辦法,為的就是“打贏”。戰友們説,楊友剛在人聲嘈雜的地方快速計數,為的就是鍛鍊自己的心理素質。他從8分鐘記200多個數字到5分鐘記300多個數字,楊友剛只用了20多天,別的戰友基本就耗時1個月了。
狙擊手任務特殊,要求一槍斃敵,容不得出現半點閃失。為此,楊友剛開始了高強度訓練,不斷加碼訓練。狙擊手訓練中有一項是專注力訓練,要求在米粒上用針鑽出3個洞。楊友剛給自己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必須讓自己鑽5個。潛伏訓練更加嚴格,別人潛伏2個小時,楊友剛潛伏4個小時。
逐一強化訓練,只為不斷突破。兩年時間裏,楊友剛完成了31個基礎課目、4類40余狙擊課目。
“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對狙擊有一股倔勁。”和楊友剛一同在高原戰鬥了10多年的劉定偉説。突破訓練極限,楊友剛努力攻破“高原射擊”難題。他提出了“永無一失”的理論。
楊友剛(右三)組織利用車體狙擊訓練。中國網發 李如輝 攝
給你一萬發子彈,只要有一發脫靶,那就是失敗!狙擊手要的不是萬無一失,而是“永無一失”。
一次,在通過窗口靶向外打擊目標時,楊友剛像往常一樣擊發後,目標並未應聲倒地,反倒出現在下一個窗口靶外。“這是你計算方法錯誤導致的。”導調員的話讓楊友剛十分疑惑。
後來,戰友用高等數學理論進行講解。他才知道只靠經驗並不行,理論學習同等重要。
彼時,反恐特戰教學資源薄弱,專業教員稀少,中隊掀起了群眾性特戰理論學習研究熱潮,學習室裏總能見到大家討論物理、化學和數學等難題。楊友剛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攻克它們”。他買來數學、物理教材開始學習,但是,學習底子薄弱的他,仿佛在看“天書”。“可不學又不行,萬一實戰中遇到這樣需要計算的情況怎麼辦?”楊友剛説。
他咬咬牙,不僅從射擊急需的力學和運動學知識開始學起,還拜剛下隊的大學生士兵為師。
後來的一次比武中,楊友剛靈活運用數學和物理計算方法,測算出彈道的射擊諸元,成功命中了超高難度的狙擊目標。
“沒想到他真地成功挑戰了自己的學習難題。”劉定偉在驚訝的同時,更佩服楊友剛為了事業敢於克服一切困難的勁頭。楊友剛篤定,只有把每一次訓練都當作實戰,才能交出完美答卷。
這些年來,他自費購買了20余本射擊理論相關的書籍,利用課餘時間學習研究。同時根據高原地域特點,結合自己整理、記錄的高原環境對狙擊彈道影響的相關數據,認真鑽研在不同環境下精確狙擊的方法,撰寫了近30萬字的學習筆記,摸索總結出“長槍追擊射擊法”“‘8’字快反射擊法”“豆袋技術”“群狼戰術”“反狙擊幻術”“狙擊蛙跳技術”“通過氣動跳躍術”“自旋漂移”“科裏奧裏利”“高原狙擊彈道表”“風偏修正表”等20余種戰法、訓法和數據,被武警部隊乃至全軍推廣應用。
楊友剛(右)進行小組戰術訓練。中國網發 李如輝 攝
一條經驗,以身示範助人成長
“如果沒有師父,我肯定不會有今天的成績。”2020年12月,武警西藏總隊某部女狙擊手達娃卓嘎被評為第23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給楊友剛報喜。
2018年,武警部隊在南京舉辦特戰骨幹集訓考核,達娃卓嘎主動請纓,參加女子狙擊課目。由於缺乏經驗和高效的訓練方法,達娃卓嘎久久難以提高訓練成績,她忽然想到了“高原槍王”楊友剛。
此時距離集訓開始已不足一個月。為了儘快提升達娃卓嘎的狙擊技術,楊友剛利用大小不同的豆袋,放置於達娃卓嘎的據槍位置,輔助達娃卓嘎調整自己的據槍和瞄準方法。
就這樣,通過發現問題—摸索訓法—鞏固提高,楊友剛帶著達娃卓嘎一次次突破訓練瓶頸,她的狙擊水準得到很大提升。
“平時怎麼練的,關鍵時候就怎麼打……”去南京前,楊友剛與達娃卓嘎談心。話雖不多,但師徒二人都露出自信的笑容。
達娃卓嘎帶著楊友剛的期望來到南京,並在高手如雲的集訓隊中取得女子狙擊組第二名的成績。
楊友剛(中)課餘時間開展娛樂活動。中國網發 李如輝 攝
楊友剛總琢磨著分享自己的經驗,去幫助更多狙擊手成長。他告訴記者:“最重要的一條經驗是,以身示範。”
在總隊狙擊集訓隊擔任教員的孫培俊,到狙擊班時給楊友剛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開朗但注意力不夠集中。加之一直打不出好成績,孫培俊也曾一度想換個專業。
回想自己剛開始練習狙擊的經歷,楊友剛覺得一定要幫助孫培俊渡過難關。幾經摸索,楊友剛給他制定了專門的訓練方法——筷子夾小米。
“這有啥難的?”看著楊友剛很輕鬆地用筷子把碗裏的小米夾到另一個碗裏,孫培俊不以為意。可到了自己操作的時候,孫培俊才體會到了其中的不易——只要手腕稍微抖一下,小米就會掉到地上;稍一分神,小米就不知所蹤。
看著孫培俊越練越急,有幾次甚至想摔了碗,楊友剛便陪著孫培俊一起練。夾了幾個月的小米後,孫培俊已經能在地上一趴就是一個上午,拿筷子的手也被磨出了厚厚的一層繭,孫培俊的心性得到了很大的磨練。楊友剛便開始帶著孫培俊進行實彈射擊。經過刻苦訓練,孫培俊的成績直接達到優秀水準。
2020年,孫培俊參加總隊狙擊手集訓考核,取得全總隊第一名。今年,孫培俊被任命為總隊狙擊集訓隊教員,把從楊友剛那裏學來的教學方法和戰法訓法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正是通過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從中受益,總隊的狙擊專業水準也不斷提升。
楊友剛(右二)在狙擊教學中。中國網發 伍富江 攝
一直堅守,做人民的忠誠衛士
在榮譽室,懸挂著一面楊友剛的父母寄送給中隊的錦旗。
2004年夏天,某天晚上八點多,在外執行了一整天任務的楊友剛和戰友們拖著疲憊的身軀返回營區。
“楊友剛,你快給家裏回個電話吧,你爸打了十幾個電話等著找你!”剛到門口,哨兵就大聲叫著楊友剛。
“肯定出事了!”楊友剛的腦袋嗡地響了一下。
接通電話時,電話那頭傳來哽咽的聲音:“剛娃,你媽病情嚴重了,快回來幫幫忙。”
他沉默了,內心已如刀絞。一想到任務在身,又不知道從何向父親説起。向來支援從軍報國的父親,懂得了楊友剛的沉默,“既然不方便回來,那就一定專心,好好幹,這才對得起在高原的堅守。”這一堅守就是19年。
楊友剛進行據槍訓練。中國網發 李如輝 攝
當中隊了解情況後,中隊幹部和班長紛紛找到楊友剛給他捐款。楊友剛至今記得大家當時的話,“你一心拼搏奉獻,我們和你一起同甘共苦。”那一刻,楊友剛心裏感覺即溫暖又有力量,“高原天寒地凍,我們紮根在這裡,用青春的陽光溫暖高原。”
凝聚著戰友情誼的2800元,終於寄到家中,幫助母親渡過難關。那面錦旗就是楊友剛父母寄給中隊的。
2019年,軍事素質向來過硬的楊友剛,遇到一個好機會:前往武警特警學院擔任教員。倘若此行成真,這可能是其軍旅生涯的轉捩點,楊友剛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也會多起來。
然而,楊友剛選擇留在雪域高原。他説:“是高原部隊把我從山娃子培養成一名優秀軍人,我在戰位上的每一點進步和成長都離不開這支部隊。只要組織需要,我願一直做一名守護高原的忠誠衛士。”
於是,楊友剛繼續奮戰在雪域高原上。入伍19年來,楊友剛先後被評為全軍備戰標兵個人、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武警部隊十大標兵士官,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中國軍人》|中國網軍事頻道出品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製:楊新華
監 制:蔡曉娟 唐佳蕾
編 導:謝露瑩
文 字: 趙榮虎 韓瑞
圖 片:蔡健坤 伍富江 李如輝 劉志穎
後 期:劉剛 查希
編 譯:覃彩艷
編 審:張艷玲
(版權作品,未經允許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