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漆黑靜謐。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既看不到月亮,也找不見一點星光。
夜視儀中,一個淡綠色的影子一閃而過。
“有狼!”一名隊員叫出了聲。
“上刺刀!”劉近給隊員們一個信號。大家紛紛掏出軍刺,順著槍口裝上。隨後,隊員們將身子壓低,靜靜伏在地上。雖然都是全服武裝,但是那次夜間偵察任務,無上級命令和特殊情況,劉近和隊友們絕對不允許開槍。
“潛伏觀察,隨時做好出擊準備。”劉近用手勢進行行動部署。幾個小時候後,高原狼似乎覺察到了危險,順著山脊跑掉了。作為駐紮西北的特種兵,劉近上過高原、趟過邊境、爬過雪山、穿過沙漠,無數次面對危險又解除困局。
劉近現為陸軍第76集團軍某特戰旅營長,少校軍銜。他先後圓滿完成國際比武、聯合演訓、高原傘降等10余項重大任務,多次組織“魔鬼周”訓練。2018年,劉近被中央軍委表彰為“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2020年被西部戰區陸軍表彰為“練兵備戰 十大先鋒”,榮立二等功 2 次、三等功5次,所在營被西部戰區陸軍表彰為“練兵備戰先進單位”。
第76集團軍某特戰旅營長劉近(中)帶領特戰小隊進行突擊清剿行動。張永進 攝
“雪楓傳人”
承續榮光,就要超越過往
“到最艱苦的地方、當最優秀的兵。”17年前,從家鄉汝南登上西去的軍列,劉近在父親面前立下志願。同年12月,劉近踏進部隊大門,成為抗日名將彭雪楓親手創建、精英輩出的特戰勁旅的一員。
剛到部隊時,劉近就聽説“特戰八連”是英模連隊,以過硬的特戰能力聞名全軍。“八連”有參加過“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比武的連長何健,從委內瑞拉獵人學校畢業的副連長黃和平……這讓劉近對八連充滿好奇。很快,單位組織新兵實彈射擊,劉近因5發彈50環的滿分成績,被狙擊教員陳明選中,來到了“八連”,並進入了尖刀班——狙擊班。這個新訓成績,也讓劉近榮立了軍旅生涯的第一個三等功。
下連第一天,劉近在連隊榮譽室舉行入連儀式。烈士廳墻上,20名烈士的遺像赫然在目。
在保衛邊疆的一次戰鬥中,連隊奉命對某高地之敵實施打擊。完成任務撤離途中,他們突然遭敵燃燒彈襲擊,戰場瞬間變成火海。面對險情,指導員張新奎5次衝進火海搶救受傷戰友。在第6次搶救郭萬福時,他不幸倒在了熊熊烈火中。在榮譽墻上,八連時任連長何健將全軍特種兵中唯一一座“卡列夫勇士獎”收入囊中。2001年委內瑞拉獵人學校,八連時任副連長黃和平,從12米抓繩塔上摔下,口鼻出血,搶救4小時醒來後再次重返賽場完成比賽,榮獲最具獻身精神學員獎。
英模榜樣代代相續。這些過往的輝煌,如同一個個精神坐標,讓劉近感受到“雪楓傳人”的分量。來到八連後,劉近拼命訓練,所有高、難、險課目他都參加。他在最短時間內掌握了格鬥、傘降、狙擊、泅渡等特種兵所有訓練技能。
用成績贏得選擇,就要用實力贏得認可。2005年6月,劉近作為唯一一名上等兵參加原蘭州軍區組織的崗位練兵比武,斬獲特戰專業第二名,此後,他連續三年蟬聯原特種大隊比武競賽第一名。
2014年3月,保送入學提幹的劉近主動請纓到三營九連擔任連長。劉近請來連隊多任老連長、老指導員,大家一起共同梳理連史、創寫連歌、喊響連訓,積極號召官兵們續寫新連史、留名榮譽墻。當年,集團軍組織訓練監察考核,要求每個單位推薦一個建制連、抽考一個建制連,進行總體排名。劉近找到旅領導立下軍令狀:九連上,奪第一。 訓練場上,劉近擺下擂臺。他豪言:“任何一個課目,比過我,不用練。比過不?你們,看著辦!”擂臺擺了十幾天。連隊的訓練熱情,越練越高漲。
“不以超越為目的,則傳承不徹底,這是‘雪楓傳人’的歷史自覺。”劉近説。
一次整建制 10 公里武裝越野考核。隊伍奔襲到半程,上士白龍堂腳踝意外嚴重扭傷。劉近和戰友二話不説,扛起白龍堂就往前飛奔。剩下4公里,全連輪番抬著白龍堂衝過終點,拿下考核第一名。這一年,九連還拿下全旅“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劉近擔任連長的三年,九連參加國際聯演聯訓、完成高原低空傘降破襲、連年獲評先進單位,連隊榮譽比過去更加輝煌。
第76集團軍某特戰旅營長劉近(右二)帶領特戰小隊武裝泅渡。陳浩 攝
“天狼勇士”
不懼生死,只怕勝利有失
在該旅,特種兵中的精銳會被授予“天狼勇士”稱號,而劉近則被大家稱為“狼頭”。
2006 年,還是上等兵的劉近為提升實戰中“陡崖滑降”的速度,試驗“大”姿勢滑降。由於技術不夠成熟,繩索脫手、生死一線,他將手插進身後8字環減速,落地瞬間,頭還是狠狠磕在地面上。靠著這種“不要命”的狠勁,劉近在當年擊敗所有對手,成為下士中唯一一名“六級尖子兵”。
當兵 17 年,劉近深知,只有蛻掉千層皮,才能練就一身膽;只有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鍛造成尖刀利刃。
2017年,劉近帶隊來到海南三亞參加陸軍首屆特戰骨幹集訓。蔚藍的大海,帶來的考驗前所未有。第一次10公里長距離泅渡考核,特戰隊員們泡在海水裏,向著終點泅渡。遊了6、7公里,不少人開始力竭抽筋,有人打起了退堂鼓。“不遊到終點,就沉到海裏!誰放棄,就別回去!”既是隊長又是隊員,“狼頭”劉近發起狠來。他嗆著海水、忍著浪打,帶頭向前“猛劃”。從清晨到下午,140名參訓隊員在浪濤中沉浮,最終只有40人完賽,而劉近所帶19名隊員全部抵達終點。
一次,劉近和隊員們要穿越一片真實的雷場,中間僅有開闢出來半米寬的一條小路。幾乎沒有猶豫,劉近就帶著隊員們一邊探雷一邊往前趟,最終成功穿越雷區。
“遇到這樣的考驗,你怕不怕。”後來有人問劉近。“怕不怕不重要,對特種兵來説,堅決完成任務,贏得勝利,永遠是第一位的。”劉近回答。
2017年,中國陸軍首次參加巴基斯坦國際“團隊精神”比武競賽。劉近帶領7名隊員與來自另6個國家的14支精英分隊同場較量。規則十分嚴苛,場地臨機確定,主辦方發給每支隊伍一個定位報警器,拉響就能獲得幫助,但也表示退出比賽。第二天夜裏,隊伍行進至一處斷崖,劉近面臨一次抉擇。下斷崖,還是走大路?斷崖下是未經勘測的原始叢林充滿危險,而斷崖之外的道路,雖然平坦,卻極易被“敵”察覺。“叢林滲透,保持無線電靜默,隱蔽前進。”劉近果斷下令。斷崖下的叢林悶熱潮濕、荊棘密布、野獸出沒,走了近兩個小時仍看不到盡頭。絕望的氛圍漸漸籠罩了整個隊伍。眼見小隊士氣低落,劉近把所有隊員聚攏在一起,一把拽掉身上的報警器導線。“我們現在代表中國,放棄還是衝出去,自己選!”劉近説。逼到絕境的隊員們拿出平時訓練的狠勁。導航員居中引路,其餘隊員輪流頂在最前,用砍刀砍斷枝條,用背囊壓斷荊棘,一步一步推進。4個小時後,大家走出叢林率先抵達考核點。
比賽結束,代表中國軍人出征的“天狼勇士”戰勝所有對手,奪得金牌。當國歌聲在異國賽場響起,劉近眼含熱淚心潮澎拜。
回到部隊,劉近再次扎進訓練場。他和參賽隊員用半個月時間研究梳理,形成萬餘字的總結報告。報告同時被修訂為全旅的訓練教材。即便榮譽加身,劉近依舊清楚,勝利不容有失,抵近實戰還需更多錘鍊。
第76集團軍某特戰旅營長劉近(中)組織特戰隊員“魔鬼訓練”。張永進 攝
“魔鬼教頭”
鍛造尖兵,不斷挑戰極限
“魔鬼教頭,冷酷無情”“心狠手辣,非常嚴厲”……劉近是聞名全旅的“魔鬼教頭”。
在挑戰生理、意志極限的抗寒冷、抗疲勞、抗饑餓訓練中,劉近會硬生生拖著爬不動的隊員往前走,會將從冰水裏鑽出的隊員摁回水裏,也會在食物匱乏時突然收繳隊員的所有補給。
擔任副營長時,他帶領炊事班“一人不落”參加傘降訓練。三營從此立起一個“硬規矩”——尖子兵下炊事班“幫廚”,訓練後進到戰鬥班“回爐”。
備戰陸軍“特戰奇兵”比武競賽時,他讓隊員每天拎著啞鈴進飯堂鍛鍊腕部肌群力量。高壓錘鍊下,隊員們出色完成“建築物攀登”考核項目。
“只要上戰場能打贏,叫我什麼都行。”劉近説。
從列兵到營長,劉近在14個集訓隊裏擔任過教練員,先後培養射擊、偵察引導、武裝泅渡等專業骨幹300余名,帶隊參加各級比武、國際競賽,數次摘金奪銀。
2010年以來,劉近多次出國參加聯演聯訓,在戰火未歇的異國他鄉瀕臨戰場、感受硝煙。血與火的經歷讓他明白戰爭遠比訓練更殘酷,敵人遠比想像更強大。從那年起,雪楓旅的特戰訓練就在與外軍交流中、總結實戰經驗後不斷升級。
按照委內瑞拉獵人學校的標準,劉近參與建起旅裏自己的“獵人基地”,開始組織特種兵“天狼集訓”。模擬真實戰場環境、設置極限練兵條件的“魔鬼周”由此展開。
催淚瓦斯和爆震彈是集合哨音,餓了吃蝎子蜥蜴,渴了喝露水蛇血……“魔鬼周”變著方法錘鍊“特種意志”。
“參加‘魔鬼周’最恨劉教官,完成‘魔鬼周’也最感激他。”女子戰鬥班班長何佩佩説。2018年,特戰尖兵“天狼集訓”,劉近擔任總教官,“魔鬼周”訓練升級。剛剛套改下士的何佩佩等7名女兵進入集訓隊。一次 10 公里泥潭行軍,烈日暴曬,沒有補給,泥溝裏蒸騰起陣陣刺鼻的惡臭。催淚瓦斯的氣體灌入口鼻,讓人涕淚橫流。何佩佩一個趔趄栽倒在淤泥裏,被熏得幾乎暈闕的她,情緒一下子崩潰了。
“連這點都堅持不了,呆在特戰旅丟人!”劉近又放狠話。經受了這樣的刺激,參訓的女兵們抱在一起,一邊嚎啕大哭一邊大喊拼死也要爭口氣。在極度絕望中突破身心極限完成蛻變。何佩佩和戰友們互相拉攥著硬是趟過了這條“魔鬼之路”。“是受刺激,但是受了刺激,女兵在訓練場上有了不輸任何人的底氣。 ” 何佩佩説。
雖然“心狠手辣、冷酷無情”,但劉近深知:只有硬下心腸逼著隊員挑戰極限,才能真正提升戰鬥能力,只有思戰敢戰方能謀戰勝戰。
第76集團軍某特戰旅營長劉近(左二)帶領特戰小隊進行突擊清剿行動。張永進 攝
“轉型先鋒”
衝鋒不止,積蓄打贏底氣
賀蘭山腹地,一場伏擊與反伏擊戰鬥結束。這次演練,特戰七連和九連互為對手,各派兩支特戰小隊出戰。一方迂迴包抄,一方集火壓制。戰鬥打得有來有往,但劉近並不滿意。
“被伏擊説明你們已被發現,為什麼還用手語指揮?伏擊原則是打頭斷尾,為什麼後方沒有安排足夠力量?”把每一個戰術行動掰開揉碎解説,讓對戰雙方復盤講評對方不足,劉近把“打一仗進一步”的思想根植進三營每一名官兵頭腦中。
“抵近實戰,就要站在敵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敵人打你什麼?既打思維盲區,也打能力短板。”2015年,劉近參加全軍戰術骨幹集訓,與專家深入交流後,他“謀戰勝戰”的思路更加清晰。
擔任特戰營長,劉近一方面組織各連優秀教練員交叉互學,取長補短,同時打亂建制,以特戰小隊為單位互為對手,實戰對抗;另一方面將出國聯訓比武的外軍經驗帶回來,將軍內特種體能、戰術訓練專家請到府,不斷清除盲區。在他的帶領下,三營先後攻克“高原傘降戰術”“陸空立體破襲拔點”等20余個難題。
思戰敢戰才能勝戰。
一次抓捕演習行動,地點在一處荒野院落,原定的作戰計劃是劉近帶特戰分隊實施包圍,從四面院墻和前門同時突入。但,當時院內敵情不明,偵察情報缺失。劉近思考再三。他決定臨機改變方案,完成包圍後,駕駛前部加裝鋼板的猛士指揮車加速撞穿院墻,以零傷亡的代價,達成作戰任務。訓練中,劉近總會帶著營連骨幹一起研究中外現代特種作戰戰例。結合戰例發生背景,立足自身技戰術水準,大家一起出情況、定方案,集智尋找“最優解”。
一次高原聯合實兵演習,劉近帶領一個特戰連執行低空傘降破襲任務。搭載特戰隊員的直升機抵達傘降地域後,預定400米的傘降高度因高原氣流突變,只能降至300米。高原空氣稀薄,降落傘下降速度較之平原本來就快。此時傘降高度每減少一米,風險便會增大一分。但傘降高度越低,人員滯空時間越短,越能達到隱蔽突襲的戰術效果。跳,還是不跳?機艙中,劉近召集傘降骨幹,緊張地推算著300米高度跳傘各個細節。“相信我們的戰士,跳!”緊急時刻,劉近果斷下令,率先躍出艙門。藍天之下,雪線之上,朵朵傘花競相綻放。2秒開傘、40秒左右落地,他帶隊準確傘降到指定區域,用10分鐘完成破襲任務。
部隊調整改革後,突擊車、偵察干擾車、無人偵察機等一批新裝備陸續配發到特戰營連。如何發揮新裝備效能?怎樣找準特戰營長的戰位?成為劉近的新課題。
今年年初,一場山地奪控戰鬥演練在野外陌生地域打響。正面戰線激戰正酣,八連特戰小隊長薛仙哲帶領12名“奇兵”趁著夜色冒險翻越陡崖,突襲“敵軍”後方。幾番火力試探引誘,“敵”指揮員暴露位置,被暗中佔領制高點的狙擊手一擊斃命。這是一場體系協同的試驗。戰後復盤,支撐薛仙哲完成“斬首”的協同作戰力量一一呈現。薛仙哲帶隊破襲的同時,三支特戰小隊同時出動,一支滲透襲擾,一支佯動迂迴,一支策應增援。劉近居中指揮,根據實時情報,研判戰場態勢,隨時下令變換進攻路線,申請火力支援,增強干擾壓制。
這也是一次從適應戰爭到設計戰爭的探索。瞄準勝戰,劉近正不斷積蓄著打贏底氣,向著未來戰場衝鋒不止。
《中國軍人》|中國網軍事頻道出品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製:楊新華
監 制:蔡曉娟 魯 楠
編 導:謝露瑩 孫利波
攝 像:邵建永 程 燁 楊曉棟 寧運河
文 字:謝露瑩 楊海洋
圖 片:張永進
編 譯:陳博淵
後 期:張旭東
(版權作品,未經允許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