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中了第一單
——一家“民參軍”企業成功跨入軍品市場的心路歷程
■胡宏 張權 解放軍報記者 倪大偉
在1月下旬剛剛結束的首屆裝備安全防護領域軍民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安徽黃山一家實業有限公司發佈的安防創新技術産品驚艷亮相,受到與會專家高度好評。採用特殊材料的低溫冷藏箱,能在複雜、極端氣候條件下大幅提升部隊衛勤伴隨保障能力;整合多种先進防護功能的安全遞送箱(右圖),可確保運送全程實時處於監控之中。
作為一家“民參軍”企業,這家公司近兩年發展可謂一波三折,耐人尋味。
時針撥回到一個月前。“董事長,我們終於中標了!”聽到電話那頭業務員謝俊喜極而泣的聲音,企業董事長劉炎也不禁眼眶一熱,兩年來的五味雜陳一齊涌上心頭。
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已擁有數十項國際和國內發明專利,部分核心技術已達世界領先水準,産品成功打入國外市場。兩年前,他們積極調整發展思路,加入角逐國內軍品市場的大軍行列。
雖然辦理相關資質費了些週折,但結果還是得償所願,獲得“民參軍”的“資格證”後,第一個機會很快到來。某部公開招標一批機要密碼箱,從全軍武器裝備採購網看到發佈的招標資訊後,企業技術人員發現,他們的産品完全符合技術要求,大傢夥的興奮勁兒溢於言表!
購買標書、遞交樣品、性能檢測……一步步都十分順利。産品技術優勢突出,全體員工信心滿滿。
沒想到,開標結果卻給他們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在總分值中佔比較高的“商務分”評定中,從未獲得軍品訂單的他們交了“白卷”,最終遺憾地與第一單失之交臂。
看著大家那麼委屈,劉炎鼓勵道:“打一仗進一步,總結好經驗教訓,早日打個翻身仗。”後來,企業陸續參加幾次軍品招標,産品技術分始終排在前列,但在功能結構、樣式設計等方面暴露出一些與部隊不適應的短板,每次都功虧一簣。
從信心滿滿到茫然無望,曾經在外貿市場如魚得水的明星企業,卻在軍品市場屢屢碰壁,不斷品嘗失敗的滋味。
冷靜下來,他們在細節上做足功課。邀請行業權威專家前來進行軍品標準化知識授課培訓,技術人員對産品設計、材料選用等進行全面改進。
機會終於在“參軍”兩年後來臨。
在參加某軍品項目招標時,他們提供的樣品與其他投標企業同臺競技,歷經高低溫、抗衝擊、跌落、鹽霧等十余項技術性能測試,在最後綜合評定分中以領先第二名4分的優異表現一舉奪魁。
第一單注入強大動力。如今,這家企業已重新調整規劃發展佈局,加大投資研發科技含量高、部隊需求急的新一代安全防護産品,滿懷信心地準備在這一領域軍民融合發展中大展身手。
“‘民參軍’,首先心態上要參軍。”劉炎告訴記者,對於中小企業來説,走一些彎路、經歷一點波折很正常,但是要認準一個理兒,只要把産品做得足夠出色,軍品市場的大門就會始終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