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九天 永不失重——記“奮進新時代、築夢寫忠誠”的航太員群體(下)

發佈時間:2018-01-22 19:12:23    來源:中國網    作者:謝露瑩 趙金龍 劉克 孫偉     責任編輯:金玉澤

2008年9月29日,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與家人一起返回航太城航。朱九通 攝

職業特殊,但從不搞特殊

曾經的幾年間,航太員一度隱姓埋名,像一枚枚反覆打磨的利箭,隨時準備射向太空。在這漫長的等待中,他們始終抱定一個信念:“特殊的隊伍裏,沒有特殊的軍人。登上飛船,我們是飛天勇士;走下飛船,我們是普通一兵。”

身份的特殊性,決定了管理上有著更加嚴苛的要求:不準在外就餐、節假日不準私自外出、不準與不明身份的人接觸、不準暴露自己的身份……神舟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前,一系列規定讓航太員一度從許多朋友的世界裏消失了,甚至連孩子也只知道“爸爸是飛行員”。

楊利偉的兒子楊寧康,小時候常翻看家裏的相冊,最喜歡楊利偉一張穿著飛行服、站在戰鬥機舷梯上的照片,一直認為他的爸爸就是飛行員。讀小學時,老師要求學生寫一篇記述人物的作文,小寧康就以楊利偉為題,寫了篇《爸爸的雄姿》:“一想起爸爸,我就感到特別親切,我每天都為自己有這樣的好爸爸而高興……可是,爸爸的工作那麼忙,一個星期也很難見到他一面,好在我手中有爸爸的一張照片,看到照片上爸爸的雄姿,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後來,作文發表在學校《作文導刊》上,得了18元稿費。小寧康回家用這些錢買了3個西瓜,説:“爸爸每天訓練很辛苦,要流很多很多的汗,我買西瓜給他解渴。”

如今,航太員日常管理規定已經有了很多新調整新完善,但嚴苛嚴密的限制依然沒有變。在常人看來,很多條款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在航太員眼裏,限制卻是一種待遇。

英雄不是一飛成名的。中國航太員中心黨委書記李新科説:“作為航太員,上天是考驗,平時更是考驗,在地面如果紀律渙散,就不可能在天上令行禁止。”

2008年中秋節前,劉伯明的母親不幸去世,領導只批准他4天的假,因4天之後,航太員大隊就要奔赴某地合練。屈指一算,扣除路上的時間,只能在家裏待一個晝夜。當他趕回家中時,兄妹們拉住他的手哭了:“你一走幾年,媽媽臨終也沒有見你一面,你不能等到她下葬再走嗎?”看著母親的遺容,他心如刀絞。可是,軍令如山,不容變通。那天,他在母親靈前守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揮淚叩別,踏上歸隊的旅程。

10多年來,除雙休日外,都是封閉式管理,公寓離家雖然很近,但沒有一名航太員違規回家,即便是妻子和孩子的生日,也沒有人破壞規矩。

“飛得再高,做人的底線不能破;榮譽再多,紀律的紅線不能觸。”航太員這樣説的,更是這樣做的。10多年來,數不清的地方老闆慕名找到航太員,請他們為自己的産品説一句好話,並許以重金、房産、豪車。曾有一位房地産商曾説,“只要你們入住我開發的小區,房子免費送、隨便挑”,但他們始終不為誘惑所動。

<  1  2  3  4  >  


分享到: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