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國産業資訊化、經濟網路化、物資儲備智慧化已成為大趨勢,如何推進重大技術創新、自主創新,實現國防動員智慧化轉型升級,是擺在國動人面前的一道新課題。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國防動員如何嵌入智慧“晶片”
——浙江省嘉興市推進“智慧國防”建設的實踐與啟示
■中國國防報記者 裴賢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羅正然 通訊員 李勇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國防動員是將戰爭潛力轉化輸送為戰爭實力的重要鏈條。當我國産業資訊化、經濟網路化、物資儲備智慧化已成為大趨勢,如何推進重大技術創新、自主創新,實現國防動員智慧化轉型升級,是擺在國動人面前的一道新課題。
2014年11月,第一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江南水鄉韻味與現代網際網路融合共生,桐鄉市人武部作為試點單位,開啟了“智慧國防”建設的新篇章。寒來暑往,嵌入智慧“晶片”的國防動員有哪些新亮點,又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支前動員——
數據跑路多了,腳板跑路少了
“打電話問、馬路上跑、企業裏談、表格上寫。”談起往昔的潛力調查,桐鄉市人武部部長何建撐的話語裏流露出些許無奈。
幾年前,他在一個沿海縣任人武部副部長。一次,所在縣受領保障參加演習過境部隊的任務,需一次性徵集35台運輸車、15台大客車來輸送人員裝備。這對一個沿海縣來説,不是件容易的事。一連幾天,何建撐馬不停蹄走街串巷,把轄區的運輸公司跑了個遍,總算把車輛徵集全了。
轉眼到了2016年年底,浙江省軍區對嘉興軍分區進行潛力動員檢驗性考核,何建撐切身體驗了一把“智慧國防”的魅力。
當時,軍分區下達給桐鄉市人武部的任務是徵集100台運輸車輛協助駐軍部隊向戰場運輸物資。接到前方指揮所命令,何建撐這次格外淡定,足不出戶、沒打一個電話就開始了“調兵遣將”。
打開“智慧國防”平臺,進入早已互通的全市11家運輸公司網頁,各潛力單位的備用車輛數、車輛技術狀況實時顯示,一目了然。只見他以指令的形式,將徵集裝備的數量、集結地點發送給各運輸公司,一支龐大的支前車隊就組建完成,並按時趕到指定地點集結。
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人少跑路”,得益於真正突破了部門壁壘。在“智慧國防”試點建設過程中,他們運用網路精準篩選功能,把市內醫療、被裝、血站、運輸、油料、宿營器材等網站網頁無障礙引入,促進了動員資源調度由行政區劃的板塊對接向就近就便的要素對接轉變,使動員潛力基礎由局部聚優向全域聚優拓展。
“智慧國防”建設不僅為動員潛力調查節省了大量的人力,也為徵兵、民兵整組訓練等工作提供了極大便利。負責網路維護的桐鄉市人武部職工倪宇陽説:“就拿民兵整組來説,桐鄉市有幾千名基幹民兵。以往只能一個個輸入民兵資訊,現在平臺增加了批量導入功能,既高效又精確。”
指揮控制——
敲電腦鍵盤多了,撥電話號碼少了
軍分區動員處處長史高翔在人武部工作時,召集民兵是他最頭疼的一項工作。每次收攏人員,幾乎都要“説得嘴唇開裂,打得電話發熱”。
民兵身處萬家、布撒千里,“人員難集中、活動難開展、管理挂空擋”是個老大難。
史高翔掰起手指給記者算賬:調集一名民兵,先是人武部通知鄉鎮武裝部,鄉鎮武裝部再通知村民兵連,最後是村民兵連找到民兵本人,最少也得打3次電話,如果下紙質通知就更繁瑣。
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軍分區領導目睹了一些大網際網路企業的商業運營路演,幾百萬種商品的交易平臺,遍及全國各地的每筆交易都能實時精準顯示。
網際網路上的新景觀打開了軍地領導的思路:現在的民兵以80後、90後為主體,毫不誇張地説,網路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國防動員能夠搭上“網路列車”,必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他們研發了集發佈指令、動態管理、思想教育于一體的APP客戶端,作為推進“智慧國防”的“敲門磚”。
去年7月,颱風“尼伯特”從東南沿海登陸,一道收攏集結民兵的防汛防臺命令從軍分區下到桐鄉市人武部。如果按常規“層層通知”的做法,必須要提前兩天下達。
有了手機客戶端,值班參謀劉永森網上點兵只需半天時間。只見,他在熒屏上打開區域地圖,以所屬梧桐街道應急救援分隊隊部為中心畫了個圈,街道民兵所處點位在圈內一覽無余。接著,他輸入集結指令敲擊回車鍵,不到3個小時,60名民兵全部集結完畢。
“客戶端與整個系統互聯互通,全市應急維穩、搶險救援等6支民兵應急分隊所在點位一目了然,真正實現民兵動態的實時掌控、指令的即時下達、人員的精準調集。”劉永森説。
李思亮是梧桐街道武裝部副部長,梧桐街道有基幹民兵390余名,普通民兵有2000余名。以往民兵整組需要半個多月,現在7天就可以完成。“手機端APP,真是我的好幫手。”嘗到了甜頭,李思亮讚不絕口。
為了滿足遂行各類應急任務的需求,軍分區還接入了社會輿情監控系統、市應急聯動智慧系統和全市道路、河道的監控視頻,確保指揮中樞可以實時感知戰場態勢,加強情況預判,精準計算兵力需求,高效處置應對各種險急情況。
遴選兵員——
資訊化管理多了,拍腦門決策少了
每到徵兵季節,體檢、政治考核“雙合格”的適齡青年很多,怎麼選出優質兵員讓人武部領導頭疼不已。
為了從“雙合格”青年中選出優質兵員,各人武部牽頭組織公安、衛生、教育系統等“三堂會審”。儘管下了大量功夫,也挑選出了大批好苗子,可由於諸兵種對兵員素質要求不盡相同,所送的兵員與部隊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據此,軍分區指派人員走訪接兵部隊作訓部門,對兵員素質要求進行全面了解,並與地方科技公司一道研發出兵員徵集審批定兵輔助決策軟體,對應徵青年的政治素質、健康狀況、學歷情況、興趣愛好等7個方面進行細化打分。每年走多少兵員,“畫條杠杠”讓軟體按標準優中選優即可。
去年,該系統軟體投入試用,從應徵青年報名開始就將相關數據錄入系統,體檢、政治考核推進到哪一步,軟體評分就累計匯總到哪一步,優劣一目了然。
特別是在今年的徵兵工作中,他們全面運用“智慧國防”平臺對所有適齡青年進行了體檢、政治考核。
對比以往的繁忙,桐鄉市人武部副部長蘇學成深有感觸:“今年的徵兵全面實行徵兵體檢資訊化管理,比往年省事多了。”
體檢中,工作人員只需用身份證閱讀器識別應徵青年身份並拍照取證,系統便自動生成電子版體檢表,應徵青年按引導參加各項體檢。體檢完成後,系統自動生成體檢報告。
遴選兵員時,每名預徵青年適合當什麼兵种先讓系統初步配對,然後人武部再研究精確去向,確保新兵素質與 崗位需求匹配度更高。
“徵兵體檢工作可以用一台人工智慧儀器完成,實現精準定兵,為部隊不同兵種、不同崗位提供身體條件適合的兵員。”體檢醫生張繼認為,在一定程度上,人工智慧會比人腦更精準更智慧,能夠確保把優質兵員輸送到適合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