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19時4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北斗三號第一、二顆組網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中圓地球軌道,經測試及入網驗證後,將適時對外提供服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表示,此舉開啟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新時代。
楊長風介紹,北斗三號衛星增加了性能更優、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容性更好的互操作信號B1C和B2a信號,在進一步提高基本導航服務能力基礎上,將按照國際標準提供星基增強服務及搜索救援服務。
同時,衛星採用了更高性能的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楊長風介紹,銣原子鐘天穩定度為E-14量級,氫原子鐘天穩定度為E-15量級,其精度相當於每300萬年誤差僅為1秒。
新技術的運用使北斗三號衛星性能得到大幅提升,空間信號精度優於0.5米;定位精度在北斗二號系統的基礎上可提升1至2倍,達到2.5米至5米水準。
北斗三號工程自2009年正式啟動建設以來,我國全面突破系統核心關鍵技術,完成地面驗證,衛星狀態基本固化。2015至2016年,我國成功發射了4顆北斗三號試驗衛星,完成了在軌驗證。
後續我國將迎來新一輪北斗組網衛星高密度發射。2018年前後計劃發射18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20年左右將完成30多顆組網衛星發射,實現全球服務能力。楊長風透露,我國同時將以北斗系統為核心,構建國家綜合導航定位授時體系,將在天空、地面、水下、室內構成完整體系,顯著提升國家時空資訊服務能力。
此次發射的是我國第二十四、二十五顆北斗導航衛星。衛星及配套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和一院分別研製。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53次飛行。(楊欣陳飚記者付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