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彭 彬、何孔德、高 虹作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榮傳統,是建立在政治自覺基礎上的鐵的紀律,是我軍戰鬥力的重要保證。它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隨著我軍革命鬥爭的歷程不斷發展完善。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發動和領導了著名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第一次在武裝鬥爭中公開打出了中國共産黨的旗幟。毛澤東深知紀律是軍隊的命脈,是統一意志、規範行動、凝聚力量的重要保證。沒有鐵的紀律,再龐大的武裝力量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再正確的決心意圖也不易完全實現,再精良的武器裝備也難以發揮作用。因此,他明確要求起義部隊——工農革命軍官兵對待人民群眾説話和氣,買賣公平,不拉伕,不打人,不罵人。

起義失敗後,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余部沿羅霄山脈南移,尋求立足點。10月7日,部隊抵達江西省寧岡縣茅坪,隨後進至遂川縣境內,準備向羅霄山脈的井岡山進發。

部隊中有許多官兵來自舊式軍隊,經常隨意拿老百姓的財物,打罵老百姓。時值仲秋,正是山裏紅薯成熟的季節。行軍路上,饑渴難耐的戰士們看見路邊田地里長著誘人的紅薯,就毫不猶豫地連苗拔起,用衣袖胡亂揩去泥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這引起了毛澤東深深的憂慮。因為他知道老百姓對那些燒、殺、掠、搶的舊軍隊歷來是既害怕又痛恨,背地裏罵他們是“丘八”,流傳著“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順口溜。所以要想在井岡山創建革命根據地,就一定要和當地百姓搞好關係,做好群眾工作,取信於民。如果沒有群眾的支援,根據地是無法建立起來的。

毛澤東決心整肅軍紀,將工農革命軍建成一支真正代表工農利益、與舊軍隊有著根本區別的人民軍隊。幾天后,在荊竹山雷打石上,他扳著手指,向全體官兵鄭重地宣佈了3條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

為了嚴明軍紀,毛澤東經常深入連隊,耐心地給戰士們做教育。很快,部隊的作風有了很大的轉變,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在井岡山逐步站穩了腳跟。

然而時隔不久,新的問題又出現了。1928年1月,當工農革命軍攻克遂川縣城後,部隊派人下鄉領導貧苦農民打土豪。但有人不分青紅皂白,將商人、小販的貨物統統沒收,甚至連藥鋪裏賣藥的戥秤也拿走了。在遂川縣草林圩,當地老百姓向毛澤東提意見:“工農革命軍好是好,可是,他們借了我們的門板去睡覺,還回來的不是原來的那一塊,我家的門板是鬥榫的,鬥不上號,害得我找門板找了幾天。還有啊,戰士們睡覺用過的稻草遍地都是,成了牛欄了。”

這些違反群眾紀律的現象引起了毛澤東的高度關注。1月24日,在遂川縣城李家坪,他又向部隊提出了六項注意:“到府板,捆鋪草,説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為了解釋這6條,毛澤東還特意説了一段類似繞密碼的話:“損壞老百姓的東西,一定要賠償。雖説打破了舊缸賠新缸,新缸不如舊缸光,但是賠了總比不賠好。”

正是在這樣極其通俗樸素而又親民愛民的軍紀規範下,工農革命軍漸漸擺脫掉殘留在身上的舊軍隊的種種惡習,贏得了越來越多群眾的愛戴和擁護。

就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蓬勃發展之際,3月初,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周魯來到井岡山,貫徹中央的“左”傾盲動政策。他指責井岡山“行動太右,燒殺太少”,沒有執行所謂“使小資産變成無産,然後強迫他們革命”的政策,並把中央開除毛澤東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的決定誤傳為“開除黨籍”,命令工農革命軍離開井岡山南下,參加湘南暴動。

3月12日,毛澤東率部從寧岡出發,于14日攻佔湖南省酃縣,隨即進至中村整訓。這時,部隊中違反群眾紀律的現象又有所抬頭,影響很不好。月底,部隊到達桂東縣沙田村。在這裡,毛澤東向全體官兵正式宣佈“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並將“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改為“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

開國少將龍開富在井岡山時期一直跟隨在毛澤東左右,負責挑書籍和文件。他曾這樣回憶當時的情形:“我記得沙田圩背後有個沙灘灣,那灣灣裏有些田,位於沙田圩街道不太遠的東北方向。我們在那裏集合開了會,主席站在田埂上講了話,説沒有紀律不成軍隊,沒有統一指揮就不能打勝仗,然後宣佈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