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説,交通線是軍隊部署中的要害。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得出的基本經驗之一,就是“千條萬條,運輸是第一條”。沒有戰略投送能力,“投不出、投不重、投不遠、投不準”,也就談不上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交通戰備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加強戰略投送能力建設為核心,以軍民深度融合為途徑,使我軍軍事交通運輸逐步實現了投送保障從部隊建制保障向軍地聯合保障拓展,投送方式從單一模式向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綜合運用轉變,投送範圍從戰區內短距離機動向跨區跨境遠距離投送延伸。

投送保障:從部隊建制保障向軍地聯合保障拓展

租用地方吊車對超限裝備進行吊裝,縮短鐵路裝載時間30%;簽約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地方醫院為部隊提供服務,車隊連續機動不斷線……前不久,北部戰區空軍某部到達演練指定地域後,隨車考核組給出考評結果:此次多兵種多地域遠端投送中,鐵路公路轉運銜接順暢,公路機動快速高效,投送時間比計劃提前6個小時。

“7支後勤保障分隊從5個地域出發,跨越5省區機動3000多公里,同步完成多兵種多地域快速投送,得益於軍民融合為軍交運輸提速增效。”武漢聯勤基地運輸投送局領導告訴記者,他們把沿途數十個軍用飲食供應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國道省道加油站等列入簽約服務範圍,把沿線部隊單位和地方交通戰備部門編入保障備用應急方案,軍民融合打通快速投送“大動脈”。

5年來,我國立體交通網路建設快速發展,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立體交通全面推進,為加快建設軍地一體的戰略投送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軍委後勤保障部運輸投送局認真貫徹《國防交通法》規定的“國家以大中型運輸企業為主要依託,組織建設戰略投送支援力量,增強戰略投送能力,為快速組織遠距離、大規模國防運輸提供有效支援”的要求,建成了一批戰略投送後備支援力量,大大提升了陸海空立體投送能力。

記者翻閱某戰略投送支援隊伍的運輸保障記錄,看到他們按照實戰化要求實施保障,先後完成數十項遠端軍事力量投送任務,在戰區範圍內利用大型民航貨機裝載裝備和建制部隊跨區遠端航空投送,實現以往民航運力只能保障輕裝部隊向保障多種應急軍事力量投送的轉變,探索出多機型多機場多課目聯動、多內容融合、多能力綜合的軍事力量遠端投送保障新模式。

投送方式:從單一模式向立體投送轉變

6月底,駐濟南鐵水路軍代處在協助陸軍某部移防時,常規的鐵路棚車運輸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集裝箱+物流”運輸模式,部隊不動運力、不出營區即享受“到府服務”,直接在營區裝箱,運輸時間比採取常規運輸模式縮短了一半以上。這是繼鐵路、民航、地鐵等參與部隊投送後,又一種新型運輸力量納入我軍戰略投送體系。

“聯戰聯保,既要聯合軍兵種,還要聯手地方力量,真正實現聯起來、保得好、能打贏!” 隨著地鐵、物流等新型運輸力量發展迅猛,在搞好傳統運輸形態提升戰略投送能力的基礎上,軍委後勤保障部指導各軍兵種主動作為,大膽創新,把新型運輸力量納入戰略投送隊伍建設範圍。

在地鐵方面,利用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發達的“地鐵資源”,將地鐵列入運輸投送保障網路。2016年9月,結合首次新兵轉運啟用地鐵參與運輸投送模式。從杭州站至杭州東站,地面機動約需1小時,利用地鐵“專列”運輸,全程不停站,僅用13分鐘就完成轉運,為地鐵參與兵力投送積累了經驗。

在物流方面,面對快速發展的物流企業,聯勤保障部隊運輸投送機關改革保障模式,選擇有實力、講信譽、國防意識強的地方大型物流企業參與“聯勤保障部隊借助物流直達配送被裝物資試點”工作,大大提高了保障效率。

在航空運輸方面,針對地方快速發展的通用航空市場,聯勤保障部隊與上海某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實施戰略合作,將民營直升機納入部隊傷病員後送體系,在無錫、南京、福州三地建成了空中救援走廊,軍隊危重傷員能在最短時間內轉運到醫療單位,下一步他們將在更廣泛領域推廣。

投送範圍:從短距離機動向跨區跨境延伸

8月26日,中俄邊境重鎮滿洲裏火車站,“國際軍事比賽-2017”中方參賽部隊返程入境換裝現場,軍代表孟琦結合換裝部隊實施的裝卸載任務開展現地教學。他的學生全是瀋陽聯勤保障中心所屬運輸投送系統的業務骨幹,而此次業務培訓的主要內容是如何實現部隊和裝備快速、科學、安全地跨國投送。

前不久,一場對抗演練在黃海之濱打響。藍方預計,紅方重裝部隊通過鐵路輸送最少要3天才能到達作戰地域。出人意料的是,紅方重裝坦克在12小時內就發起了衝鋒,打得藍方措手不及。紅方指揮員告訴記者,這得益於當地交通運輸部門的有力保障。

千里投送朝發夕至,跨區甚至是跨境保障對全國交通戰備系統來説已不是新鮮事兒。黨的十八大以來,軍委後勤保障部運輸投送局以部隊行動交通保障為抓手,實戰化、規範化保障水準持續提升,投送保障範圍從短距離機動向跨區跨境延伸。

他們充分利用近年來遂行維權維穩、搶險救災、國際維和、海外護航等多樣化軍事任務和部隊跨區跨國演訓、重要裝備物資運輸等實踐載體,探索推廣運輸保障、勤務訓練、能力評估為一體的組織模式,促進交通保障能力的生成提高;會同國家海關總署監管司、質檢總局通關司和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組織跨境航空軍事運輸通關通檢業務軍地聯合培訓,系統掌握通關通檢政策法規、工作流程、操作辦法,優化完善通關通檢工作渠道和協作機制,確保高效完成跨境航空軍事運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