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我的父親謝子長

發佈時間: 2017-10-16 10:31:22    來源: 人民政協報    作者: 謝紹明    責任編輯: 金玉澤

謝子長(右二)與學兵團同學在太原合影

  謝子長(右二)與學兵團同學在太原合影。

1927年10月12日,在中共陜西省委領導下,我的父親謝子長和唐澍、李象九、白樂亭等組織陜北軍閥井岳秀部石謙旅,發動了清澗起義。

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之後,中國共産黨領導發動的全國第三次武裝起義,在我國北方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為以後創建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積累了經驗,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20世紀30年代初,在父親的指引下,我家的男丁都參加了紅軍,我那時只有幾歲,但也隨兄長為紅軍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回想起來,那一段時光是我一生中最高興最開心的。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清澗起義爆發90週年,也是我的父親謝子長誕辰120週年。今年我已92歲,現根據我的記憶結合見聞寫成此文,以懷念我的父親和為人民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先烈們。

播撒革命火種

1897年元月19日,謝子長誕生於陜西省安定縣(今子長縣)棗樹坪一個小康的農家。1918年冬,從西安省立一中回家度寒假的謝子長,一個人到榆林府,告倒了貪贓枉法的安定縣縣長章尚武。次年春,謝子長轉入榆林中學讀書,受進步人士校長杜斌丞先生教育救國思想的影響,回到家鄉辦學。但嚴酷的現實使他認識到教育救國的路走不通。1921年夏,謝子長投筆從戎,到山西太原學習軍事。1923年6月,他以優異的成績在“學兵團”結業,到河南、北平、天津等地,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1924年春,謝子長回到家鄉創辦安定縣民團,任“團總”。他帶領民團剿滅土匪、懲辦土豪劣紳、禁止軍隊任意拉差,被群眾稱為“謝青天”。此外,他還幫助學兵團同學李象九成立“學兵連”,學兵連和安定縣民團後分別改編為石謙團第三、十二連,李象九和謝子長分別任連長。

1925年冬,謝子長聯絡李象九、史唯然等再次奔赴北平和天津,受教于共産黨人李大釗、劉伯莊、耿炳光等人。不久,經白超然和白志誠介紹,謝子長在北大支部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他曾對中共北平地委負責人劉伯莊説:“國共這種合作遲早會破裂,共産黨應該抓槍桿子,發展壯大自己的武裝力量。”

當年年底,謝子長受組織派遣回到陜北,與中共綏德特別支部取得聯繫。在綏德地委領導下,謝子長、李象九等人在石謙旅秘密建立了中共特別支部,不久,改為陜甘區委直接領導的軍隊支部,謝子長先後任特支委員和軍支委員。在謝子長的努力下,全旅12個連有100多人被發展為中共黨員,6個連的連長均為黨員,各連的班排長也大都是黨員。

1927年春,謝子長率部進駐安定縣城,協助建立了中共安定特別支部。謝子長組織召開“安定縣地方行政會議”,主持制定了《安定縣地方行政會議組織大綱》《農民協會案》等8個決議案和《安定縣農民協會章程》,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還在全縣成立了1個縣級、14個區級、100多個村級的農民協會,9個黨支部。農民運動在安定縣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陜北的革命火種得以播撒。

建立獨立武裝

渭華起義失敗後,謝子長和劉志丹先後受中共陜西省委指派回陜北做軍事工作,並先後分別擔任了陜北特委軍委的負責人和陜北總暴動總指揮、副總指揮。從1929年到1930年,謝子長和劉志丹先後進行過多次兵運工作,均告失敗。尤其是後九天的楊庚武部被軍閥收編及“三道川事件”,血的教訓使謝子長認識到:建立革命武裝,靠在軍閥隊伍裏面招兵買馬是走不通的!從此,他開始探索建立共産黨直接領導的獨立武裝道路。

1930年底,謝子長赴天津參加北方局會議。會後,謝子長到山西平定視察了國民黨第四十七軍軍委的工作,先後見了軍委書記楊重遠及萬啟賢、蒲子華、拓克寬、吳岱峰、胡廷俊等人,檢查了武裝起義的佈置準備,並在太原和山西特委書記劉天章就四十七軍起義及在呂梁山區建立紅色武裝的相關問題交換了看法,向北方局軍委提交了《平定考察報告》。

回到陜北後,謝子長派閻紅彥、白錫林等十余位地下黨員到山西參加紅軍晉西遊擊隊的組建。1931年5月,在山西特委的領導下,中國工農紅軍晉西遊擊隊在山西隰縣辛莊正式成立,大隊長拓克寬,政委黃子文,總支書記楊重遠,副大隊長閻紅彥、吳岱峰。7月4日,平定縣四十七軍一部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軍長萬啟賢,政委谷雄一,參謀長蒲子華。

9月2日,晉西遊擊隊突破敵人的重兵“圍剿”,西渡黃河到陜北。在陜北特委及安定縣委書記馬文瑞的領導和幫助下,遊擊隊發展到近百人。10月,晉西遊擊隊和陜北遊擊支隊步騎兵300余人到南梁與劉志丹領導的南梁武裝會合。

10月30日,奉中共陜西省委指示,謝子長來到南梁統一領導各支武裝力量,組成了由謝子長任書記,劉志丹、閻紅彥、楊重遠、吳岱峰、白錫林、胡廷俊等同志為委員的部隊黨委。1932年初,根據中共陜西省委指示,謝子長等先後把部隊改編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和以晉西遊擊隊為骨幹的中國工農紅軍陜甘遊擊隊,總指揮為謝子長,政委兼部隊黨委書記李傑夫、參謀長楊重遠。

在中共陜西省委和謝子長、劉志丹、閻紅彥總指揮的領導下,紅軍陜甘遊擊隊開闢了寺村垣革命根據地,取得了陽坡頭、照金、旬邑縣城等多次戰鬥的勝利,並開始了創建照金蘇區的鬥爭。雖然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但紅旗始終沒有倒下。

1932年12月24日,在宜君縣轉角鎮,陜甘遊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團,省委書記杜衡自任軍、團政委。謝子長和閻紅彥被杜衡派到上海中央局受訓。在謝子長和閻紅彥的力爭下,劉志丹、楊重遠得以留在部隊。

謝子長、閻紅彥在上海中央局受訓後,1933年5月,組織上派謝子長、閻紅彥、強龍光、高鵬飛等到察哈爾抗日同盟軍18師工作,許權中任師長,謝子長任黨代表。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失敗後,紅二十六軍南下失敗和陜北一支隊埋槍解散的消息傳到北平。1933年11月,中共中央駐北方代表孔原派楊璞和謝子長分別為西北政治、軍事特派員,謝子長又一次臨危受命,帶著恢復陜北紅一支隊和整頓紅二十六軍的具體任務,回到西北。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熱點資訊

人民政協報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