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支撐拉動,闊步邁向軍民一體化

——軍民融合視野下的經濟社會發展述評

■解放軍報記者 董 強

怎樣逐步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路子?近年來的實踐表明,發揮好軍民融合對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向支撐拉動作用,堅持走協調發展、平衡發展、相容發展之路,就一定能加快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綜合效益最大化。

從遍地開花到落地生根

根盤巨石四時青

2015年3月全國兩會上,習主席在解放軍代表團發表重要講話,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

歷史將證明,這是一個標誌性的里程碑。各方參與熱情由此得到空前激發,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人才培養、軍隊保障社會化等傳統行業摩拳擦掌,強烈渴望找到一個個新的突破口;海洋、太空、網路空間等新興領域躍躍欲試,熱切盼望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兩大領域能夠一展身手。

與此同時,相關社會組織、仲介服務機構、媒體網站、論壇展會蓬勃發展,為推動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注入了強大活力。今年3月,工信部公佈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名單,首批51家仲介機構入選;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民參軍”推薦企業名錄,139家優勢民企榜上有名。

“根盤巨石四時青”。放眼全國,100多個軍民融合協作區、示範基地、科研中心如雨後春筍,遍佈航空航太、船舶車輛、機械製造、電子資訊等行業。軍民深度融合日益顯示出強大生命力,協調發展、平衡發展、相容發展的理念落地生根,新動能逐步釋放,大效益正在顯現。

從摸石過河到有序推進

進德工夫在日新

2016年2月16日,中央軍委下發《關於軍隊和武警部隊全面停止有償服務活動的通知》。其中一個表述,敏感的外媒高度關注:對於承擔國家賦予的社會保障任務,納入軍民融合發展體系。

2017年9月22日,習主席在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強調:要確立現代後勤就是軍民融合後勤的理念,堅決破除自成體系、自我保障的傳統思維,主動把軍事後勤保障的力量之源紮根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土壤之中,努力構建現代化的軍事後勤軍民融合體系。

“進德工夫在日新”,前後兩相對照,人們對雙向支撐拉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和理解:經濟建設為國防建設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質基礎,國防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更加堅強的安全保障。

從摸石過河到有序推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不斷強化運用系統科學、系統思維、系統方法研究解決問題。近兩年來,自上而下,軍民融合一系列生動實踐中既加強頂層設計又堅持重點突破,既抓好當前又謀好長遠,協調發展成為廣泛的自覺行動,平衡發展成為各行各業的顯著特徵,相容發展涌現出一大批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成果。

從自補短板到融合共用

享了許多家樂事

早在2010年,中關村人便開始思考:如何將政府物資採購向軍方拓展?怎樣幫助企業拓展軍品市場?而今,中關村人謀劃更多的則是:怎樣將中關村海量級的IT人才服務於國防軍隊建設,助力打贏未來空天資訊化戰爭。

從自補短板到融合共用,這個顯著變化的背後正是軍民融合雙向支撐拉動帶來的巨大效益。

前不久,空軍電子對抗某旅基層官兵從新聞上看到今年夏季頗受歡迎的“空調背心”,大家讚不絕口。戰士徐寧告訴戰友們,這件爆款産品就是軍民融合的一個最新成果,官兵們略感驚訝之餘更體驗到軍民融合的獨特魅力。

“享了許多家樂事”,從“空調背心”到“恒溫水杯”,從滅火“導彈”到給地下管線做“CT掃描”的探地雷達……軍民融合發展的許多成果直接造福社會,刷新著普通百姓的“幸福感”。某部旅長王建榮提醒説,投身軍民融合偉大實踐,不能僅僅以眼前的“有用”“沒用”作為評判標準,而應該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想問題、做選項,凡是有利於協調發展、平衡發展、相容發展的事情,哪怕眼前暫時作一些犧牲,只要對長遠有利,對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有利,我們都應該義無反顧、毫不猶豫地去做。

從高歌猛進到行穩致遠

遠看方知出處高

在資訊、新材料等領域已經組建完成、體現軍民兩用技術發展的1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究竟如何起步?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副司長吳學梯前不久表示,原863計劃、973計劃、支撐計劃作為成功範例,提供了一個深刻啟示:軍隊提出需求,民口組織攻關。

抓好戰略籌劃,突出抓好新興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謀篇佈局,為協調發展、平衡發展、相容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內外環境。

曾有一段時間,一些地方不論條件具備與否,千方百計爭創各個層級的軍民融合示範區,不論有無可能一定想方設法與軍工集團搭上關係,爭取配套“訂單”……伴隨今年8月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對以“軍民融合”名義從事違法違規活動進行治理規範,這些不健康苗頭也得到了及時糾正。

“遠看方知出處高”,謹防軍民融合成為另類GDP,堅決杜絕鑽制度空子、走灰色地帶之類現象發生,成為軍地雙方的一個共識。怎樣加快建立縱向貫通、橫向協同、順暢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從上到下,從地方到軍隊,各方正積極行動。

  大國方略呼喚大視野

■軍事科學院軍民融合研究中心秘書長 于川信

軍民融合國家戰略是一個縱觀全球,面向國內,瞄準戰場,促進市場的全局性方略。貫徹好這一大國方略,呼喚我們擁有一種大視野。

把好世界發展脈搏,緊跟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就是要逐步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這個“一體化”,離不開“全球一體化”的大視野。1971年重新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葉劍英元帥,曾經指示有關部門“要經常按著地球‘脈搏’的跳動”。而今有了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辦法當然比葉帥那時候更多了,可思維是不是真的達到了全球思維、戰略思維的高度呢?當前,我們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境外,經濟發展也受制于國外,跟蹤發展,融入世界,才能找準外在客觀因素,變被動為主動,為確保安全與發展提供重要參照。全球一體化進程給人類社會帶來根本性變革,把整個世界在經濟層面上更緊密地連接起來,在思想文化、意識形態、軍事發展等諸多方面産生深遠影響。從總體利益上看,全球利益的聯動性促使國家利益由封閉走向開放,國家利益的結構、內容和維護手段不斷更新,這就既需要民在先、軍在後,更需要軍先行、民跟進。從影響因素上看,企業和資本的國際化以及新技術新能源的出現等外在因素,日益成為影響國家利益的重要因素,加快推進軍民融合國家戰略,在核心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對於積極參與並主動影響世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從保障安全上看,全球化使國家經濟和軍事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與其緊密相關的科技安全、資訊安全、資源安全、生態安全、國防安全等成為國家利益中的重要內容,保護國家利益,同樣呼喚軍民一體,勠力同心,共築長城。

瞄準世界發展前沿,加快走出去融進來力度。在全球一體化大背景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國際間緊密合作日益突出,海外利益的內涵已經從單純經濟利益向多重利益延伸,軍民深度融合發展順應這一發展大勢,同樣需要我們做好“走出去”和“融進來”相結合的大文章。從走出去上看,我國企業已經走出國門,一方面為當地建設和快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並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遞給世界;另一方面又把國外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先進方法學了回來,為國家建設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也應看到,走出去仍面臨一些嚴峻的安全問題,需要把確保安全的觸角延伸向海外,不斷完善海外安全體系建設。從融進來上看,一方面是將在國外發展的高技術人才吸引回國,經過多年鍛鍊和知識積累,有的已經成為了高技術企業的骨幹、科研院所的中堅,需要充分發揮好他們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是將國外的高技術企業、研究院所和人才吸引進來,通過制定完善的政策制度,發揮其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和管理優勢。

盯緊世界發展走向,調動和吸納多方力量。開展國際間合作,已成為世界一些發達國家借力發展的重要途徑。美國國防部為此專門成立“軍備合作指導委員會”,統一領導和協調國防科技合作事宜,在聯合攻擊機(JSF)研發上邀請丹麥、荷蘭等國共同參加解決技術難題。俄羅斯出臺《俄羅斯對外軍事技術合作法》,不但與獨聯體國家合作,還與歐洲國家進行軍事技術合作。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可採取由我主導請進來一體研究、定期集中研究、階段聯合研究等多種形式。從力量運用上看,目前我國在海外的政府相關機構、各類企業、民間組織等已成為對外發展的重要力量和前伸平臺,只要按照國家發展的大思路,將其納入國家發展的總體佈局之中,就能充分發揮其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真正把軍民深度融合的潛在優勢和資源開發好、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