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中國軍隊派出首批赴達爾富爾維和部隊,這也是進駐該地區的第一支聯合國維和部隊。10年來,一批批中國藍盔在任務區以敢打硬仗的作風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創造了“中國速度”“中國標準”和“中國品質”。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報道——

  工兵分隊指揮長王星向中蘇友誼小學學生贈送書包。王淏田攝

在戰亂動蕩的達爾富爾,中國藍盔以敢打硬仗的作風和不怕犧牲的精神贏得廣泛讚譽,被稱為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典範——

在戰火中鑄就和平豐碑

■解放軍報記者 孫兆秋 羅錚

“中國工兵非常出色,不僅為達爾富爾的和平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當地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採訪聯非達團南戰區最高行政長官尼葛時,他這樣評價中國第13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

“中國工兵的優異表現,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聯非達團南戰區司令尤麥羅·高德文准將盛讚,中國軍人堪稱聯非達團維和部隊的典範!

我們為和平而來

用險象環生、危機四伏來形容達爾富爾並不誇張。

聯非達團提供的情報顯示,今年1月至8月,達爾富爾共發生襲擊事件53起、武裝衝突42起,導致847人死亡、425人受傷,針對維和人員的惡性襲擊事件也時有發生。

中國第13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剛剛部署到位,便接到升級尼亞拉超級營地防禦設施的任務。讓聯非達團工程處官員沒想到的是,不到一週,中國工兵就在營地四週,構築起一圈嚴密有效的防禦設施。

然而,更多的“沒想到”還在後面。今年4月中旬,中國維和工兵分隊奉命派出66名官兵和12台施工機械,赴格瑞達對當地聯非達團分點營區進行升級改造。

施工期間,格瑞達的氣溫有時高達50多攝氏度。為搶在雨季之前完工,官兵們每天在烈日下工作近10個小時,許多人的臉上、脖子上都被曬脫了皮。很多官兵一天喝三四壺水,卻排不出尿來。

手酸了甩一甩,腿痛了揉一揉,睏了累了吆喝兩聲提提神……就這樣,官兵們僅用28天就完成了施工任務,而聯非達團規定的工期是兩個半月。驗收當天,聯非達團工程處負責人佩德羅讚嘆不已:“中國工兵太了不起了!”

據工兵分隊指揮長王星介紹,部署至今,他們累計出動兵力18898人次,機械車輛3568台次,共完成100余項工程支援任務……

  我們為祖國代言

除了中國工兵,尼亞拉超級營地裏還有來自8個國家的維和分隊,和超過20個國家的聯合國工作人員。

“走出國門,我們就代表中國。在達爾富爾,我們不僅要展示中國軍隊威武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也要為祖國代言,向外國友人傳播中國文化、中國理念。”工兵分隊政委于亮説。

經過官兵們的集思廣益和精心設計,一座中國文化展廳在中國工兵分隊營區精彩亮相——絲綢之路、盛世中華、民族特色等10個展區主題鮮明,書畫、瓷器、絲綢和剪紙等工藝品對應陳設,從不同角度展示中國傳統文化。

“超級營裏有個中國文化展廳!”消息傳出後,參觀的賓客絡繹不絕。最多時,一天有5批的友軍組團前來參觀,大家對中國文化讚不絕口。

今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官兵們及時將“一帶一路”的相關內容搬進展廳,闡釋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介紹“一帶一路”倡議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領域取得的進展。

參觀完展廳後,聯非達團南戰區前司令康戈·祖瑪准將興奮地説:“中國正在通過‘一帶一路’帶動世界經濟共同繁榮,這讓我非常欽佩。”

遇有重要客人來訪,舉行簡短的閱兵,展示中國軍人形象和中國軍隊禮儀;接待外事來賓,首先安排參觀中國文化展廳,感受中國文化;適逢重大節日,舉辦專題招待會,播放短片宣介中國發展成就……在工兵分隊,這些已經是不成文的規矩。

聯非達團南戰區一位高級官員欽佩地説:“在達爾富爾,中國軍人很好地代表了中國的大國形象。”

我們為友誼播種

在工兵分隊會客室的醒目位置,有一封特殊的感謝信,上面用阿拉伯語寫著:“感謝中國工兵為尼亞拉國際機場建設作出的巨大貢獻,你們對我們的幫助,如同永不生銹的鋼鐵,如同永不枯竭的大海,我們永遠銘記在心!”

去年12月底,因附屬設施嚴重老化,尼亞拉國際機場突然宣佈無限期關停。尼亞拉是蘇丹的第二大城市,尼亞拉國際機場是達爾富爾最重要的空中交通樞紐。它的關停,不僅嚴重影響了聯合國維和行動和人道主義物資運送,也給當地百姓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

應聯非達團和當地政府請求,今年1月中旬,剛剛完成部署的中國第13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緊急派出30名官兵和10余臺工程裝備,第一時間對機場附屬設施進行搶修維護,僅僅過了7天,就使機場恢復功能,開通復航。

聯非達團高級官員評價説:“中國工兵在處置這一緊急事件中,充分發揮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為今後聯非達團與蘇丹政府進行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今年5月,因年久失修,格瑞達大橋發生坍塌,造成當地唯一一條物資補給通道中斷。接到求助後,中國工兵迅速行動。為了縮短工期,官兵們主動放棄休息日,不到兩周就架起一座“友誼橋”。官兵們清楚地記得,通車儀式當天,附近的村民們載歌載舞,以他們特有的方式向中國軍人致謝。

“友誼小學”“鐵軍大壩”“和平廣場”……在達爾富爾,這一座座建築不僅飽含著中國維和軍人的汗水,也見證著中國藍盔對任務區民眾的深厚情誼。

指揮長心語

用熱血澆灌和平之花

■中國第13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指揮長 王 星

達爾富爾,蘇丹西部一片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富爾人的家園”。然而,最近十幾年,它幾乎成了“火藥桶”的代名詞,持續的戰亂動蕩造成約30萬人死亡,逾200萬人流離失所。

10年前,中國軍隊派出首批赴達爾富爾維和部隊,這也是進駐該地區的第一支聯合國維和部隊。10年來,一批批中國藍盔在任務區以敢打硬仗的作風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創造了“中國速度”“中國標準”和“中國品質”。

執行任務過程中,我們目睹了太多的苦難。作為和平的使者,我們必須盡最大努力,撫慰戰爭給任務區民眾帶來的傷痛,用青春和熱血澆灌美麗的和平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