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9月12日電 題:傲霜鬥雪的戰鬥堡壘——空軍巴東雷達站聚焦“三個要過硬”戰略要求加強和拓展黨支部建設記事

張玉清、張雷、張鶴

半年大霧瀰漫不見天,半年大雪封路不見地——巫峽雲巔,巴山主峰,環境惡劣卻是鄂西空防的重要門戶。中部戰區空軍巴東雷達站的百餘名官兵常年駐守在這裡。這個距離機關近千公里的偏遠單位,卻是全面過硬的先進單位,去年以來被評為全國“擁政愛民模範單位”、空軍“先進基層單位標兵”,榮立集體一等功。

“傲霜鬥雪、志比山高、戰風破霧、洞察千里”。官兵紮根高山靠的是什麼?雷達站所在旅政委陳衛東説:“建設之果,源於信仰之樹,關鍵是有一個過硬的好支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巴東雷達站堅持以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建連之魂、育人之本,努力打造過硬黨支部,打造按照“思想政治要過硬、打仗本領要過硬、戰鬥作風要過硬”的“三個要過硬”戰略要求建設過硬連隊,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

46年前,老一代雷達站官兵懷著對黨的赤膽忠心和滿腔熱血,手刨肩扛,與天地戰鬥,在高山之巔築起了這座雷達站,留下了冰天雪地手拉天線的光影瞬間,留下了“志氣比山高、本事比山高、境界比山高”的錚錚誓言。

某公安局老幹科科長高新平是雷達站的第13任副站長,1983年到雷達站任職,一幹就是8年。

“冬天雪下到齊大腿,七八月份基本沒有水,一年四季被子都是潮乎乎的。”高新平回憶,“可就是這樣艱苦的環境,在支部一班人帶領下,沒有一個人願意離開……”

在高新平看來,黨支部就是連隊官兵的根與魂。

的確,黨支部作為連隊統一領導和團結的核心,是連隊建設的“戰鬥堡壘”。然而,隨著連隊全面建設蒸蒸日上,各項榮譽紛至遝來,面對成績,有人産生“榮譽疲勞”,“歇一歇”的思想開始冒頭。

怎麼辦?站黨支部在反思,同時也發動全站官兵進行對照檢查。支部召集全體黨員在雷達站榮譽室開展了一次批評與自我批評:“成績得來不易,我們定要珍惜。”“現在先進不代表永遠先進。”黨員們結合自身實際人人談了認識和體會,問題找出一大堆,給頭腦發熱者及時澆了一盆“冷水”。

正是源於這份難得的清醒,雷達站始終保持源源不斷爭先創優的強勁動力。如今,站裏每週幹部骨幹都要抽時間碰一次頭,認認真真開展一次批評和自我批評,官兵們親切地稱之為“照鏡子”。面對問題、提神醒腦、糾偏正向,使連隊建設始終在積極健康的軌道上發展。

2013年冬天,站裏安裝雷達防風罩,時間緊、任務重,全站官兵頂著風雪自己幹。裝到10米高時,風力陡然升到了8級以上,眼看數十噸重的防風罩就要被吹落山崖。站長焦戰濤下令:“黨員先上,其他人撤!”

命令雖然下達了,卻沒有一個人退縮。經過一天一夜的奮戰,防風罩終於封頂成功,不少同志手上凍得全是血口子。

“這次‘集體抗命’,支部一班人沒有覺得‘丟面子’,反而感到很欣慰。”站指導員俞夢溪説,這種關鍵時刻凝聚的向心力,正是官兵們齊心協力建設連隊的不竭動力。

俞夢溪任職以來,一心撲在工作上,把雷達站當成家。他結合連隊特點,帶領官兵挖掘高山特色文化,營造拴心留人的環境,教育引導戰士以頑強的意志立足高山建功立業。

“你總説雷達站是最美的地方,我想去看看。”妻子方伊思幾次表達了想來連隊的想法,可俞夢溪每次都讓妻子再等等。他告訴記者,自己的心願是帶領全站官兵將這裡建得更美。關於未來,他説,等到離任之時,他會請妻子來他最愛的地方看看。

支部“一班人”幹事創業的激情幹勁,凝聚起了官兵紮根高山、樂於奉獻的理想信念。在雷達站待了近14個年頭的油機員金成,見證了連隊的發展歷程,如今,他選擇了將家安在高山之上;四級軍士長李曉東,原本作為音樂骨幹,從一個駐守鬧市的雷達站抽調到高山雷達站幫助組建樂隊,然而幾個月後,他卻主動申請留了下來;研究生排長萬新磊,放棄北京研究所的高薪崗位,主動申請到雷達站任職……

山上本無堡壘。人扎了根,堡壘就立了起來。

如今,這座立於高山之巔的戰鬥堡壘,猶如一個強大的“紅色磁場”,吸引越來越多的畢業學員,主動申請到雷達站服役。

“傲霜鬥雪、志比山高、戰風破霧、洞察千里”——雷達站的團隊精神,是巴山官兵的精神密碼,也是站黨支部建連育人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