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空軍發佈”微網志賬號9月8日報道,中國空軍和巴基斯坦空軍于9月7日至27日在中國境內舉行“雄鷹-Ⅵ”多兵(機)種聯合訓練。這是中巴兩國空軍第6次舉行聯合訓練。而境外媒體將這次演練定位為“針對印度”。不過,中國專家認為,此次演習的目的很明確,主要是在技戰術層面“互學互鑒”,針對印度的説法屬於過度解讀。

中巴空軍舉行最大規模聯訓

據“空軍發佈”報道,此次演練,中國空軍派出殲-11、殲轟-7、空警-200等多型飛機,以及地空導彈、雷達、空降特戰等地面分隊參訓;巴基斯坦空軍派出“梟龍”和預警機等多型飛機參訓。中國海軍航空兵也派出飛機參加中巴空軍聯合訓練。空軍發言人説,中巴兩國空軍第6次聯合訓練與以往相比,聯訓兵力、要素均有增加,作戰體系構建更趨完善。聯訓期間,中巴空軍雙方指揮班子將帶配屬兵力開展“紅藍”體系對抗演練。

“空軍發佈”之後公佈的圖片和視頻顯示,此次中方參加的機型包括殲-11B重型戰鬥機、殲-8DF型戰鬥機、殲轟-7A殲擊轟炸機和空警-200預警機。巴方派出的主戰機型為JF-17“雷電”(中方稱“梟龍”)戰鬥機,出口型的殲-7PG和ZDK-03預警機。這3型飛機基本是中國企業研發。此外,巴空軍的C-130運輸機也協助轉場。從網路上曝光的圖片來看,此次巴方出動戰機至少超過10架,是歷次演練中最多的。

從主力作戰飛機性能來看,中方戰機性能更勝一籌。殲-11B是三代機中的重型高端型號,航電系統先進,載彈量和載油量都很高,滯空時間長,機動性也是三代機中的佼佼者。而巴方的JF-17“雷電”採用單發設計,機動性、滯空時間方面遜色于殲-11B,武器攜帶量也較少。但雙方戰機攜帶的機載武器性能相當,巴方仍然具有抗擊的潛力。而在二代機方面,相對於跨入二代半門檻的中國殲-8DF,殲-7PG基本不具備中距攔射能力,航電系統也遜色一些。但殲-7PG的近距離格鬥性能要好于殲-8DF,如果使用AIM-9L/M導彈,格鬥彈的性能也會稍好一些。而ZDK-03預警機和空警-200預警機均為中國軍工的作品,都採用運-8平臺,不同的是空警-200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體制先進,但採用的平衡木佈局,在機頭前後方各60度存在盲區。而ZDK-03預警機雖然採用電子掃描加機械掃描體制,但可實現360度的無盲區均衡探測。而且ZDK-03雖然採用無源相控陣體制,但主要性能毫不遜色。

針對印度?

台灣“中時電子報”日前轉載了大陸媒體的相關報道,不過文章的標題則為“對付印度?中巴空軍舉行聯合演習”,將其與“中印軍事對峙”聯繫起來。報道稱,中印邊境軍事對峙剛結束沒多久,中國和巴基斯坦空軍于9月7日至27日進行兩國第6次聯合訓練。“日前有印度媒體指出,印度陸軍參謀長拉瓦特表示,印度必須做好與中國和巴基斯坦兩線同時作戰的準備。”該報道似乎以此暗示中巴聯合訓練針對印度。

不過大陸軍事專家表示,此次演練確實再次證明中巴間全天候的友誼,但因此説此次中巴聯演針對印度,恐怕屬於過度解讀。實際上,就連台灣媒體也沒有解釋清楚為何説針對印度。專家表示,中巴空軍于2011年3月首次開展“雄鷹”系列聯合訓練,“雄鷹”系列聯合訓練已經成為一項例行性的聯合訓練。而且此次聯合訓練也是早就謀劃好的,與之前中印洞朗對峙毫無關係,況且目前中印已經解決了洞朗對峙問題。

此次聯合訓練,分為空對空作戰、近距支援作戰、空對地作戰、紅藍體系對抗演練等7個階段實施。總體看這項聯合訓練屬於技術和戰術層次上的,規模相對較小。“針對印度”的説法完全屬於製造噱頭。專家認為,今天臺媒説此項演練針對印度,明天大概也有足夠的“理由”認為這是針對台灣的。比如説此次參加演習的“梟龍”戰機與台灣空軍的IDF戰機同屬於“蠅量級”,又都採用邊條翼加梯形翼的正常佈局形式和兩側肋下進氣,另外巴基斯坦空軍也有操作F-16的經驗。目前臺媒沒這樣説,只能説想像力還不算豐富。

中巴空軍相互學習

“空軍發佈”稱,“雄鷹”成為空軍實戰化訓練品牌,在互學互鑒中提升了空軍實戰化訓練水準。專家表示,其實,互學互鑒正是這次演習的主要目的。

可以説,巴基斯坦空軍是為數不多實現與中國空軍進行常態化聯合訓練的空軍之一,而且訓練課目十分深入,包括空戰訓練中最核心的空中對抗和對地突擊訓練。中國空軍可以通過這種中外聯訓積累與異型機對抗經驗,以及進一步熟悉採用西方體制的空戰戰術。巴基斯坦雖屬第三世界國家,但空軍訓練理念和訓練模式完全西化。巴基斯坦曾大量採購美式戰機,接受美式訓練,長期與印度空軍作戰,實戰經驗比較豐富。

而對於巴基斯坦空軍來説,也需要與裝備先進的對手進行對抗性演練。特別是體系化戰場營造方面,恐怕巴方還很難獨立營造具有先進重型戰鬥機、空地情報網和地空導彈網的戰場環境。如何用劣勢裝備戰勝優勢之敵,恐怕也是巴基斯坦方面想要研究的。此次演練恰能幫助巴方進行相關探索。另外,中方裝備發展非常快,帶動訓練理念不斷進步,使得戰術運用上進步明顯,巴方也能從中國空軍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張傑 劉揚)